..續本文上一頁願的意義嗎?心不緣著普賢行願思維認定下來,能准確地按照普賢願的意義發願嗎?沒有猛利地按照願文發願,能始終引著心往所願的方向調整、運轉、不斷進趨嗎?沒有不斷地進趨,能成就果地如來無量的功德嗎?
這一觀察便有省悟:沒有對《普賢行願品》作十法行,必定無法進入大乘行願。不管內心有什麼樣的願,有多少種的願,都只是小小的心量,小小的一點世間希求。即使生起了善願,最多是願我的家人身體健康,我要工作盡職,我要修福報,等等。至于無上的普賢願王,根本就如聾如盲,連一刹那也想不到。
相反就知道,首先應當把一整套普賢行願的願文輸入心裏,這是我們始終要緣的所緣境,不論諷誦、憶念、思維、串習,離開它,就成了憑空建高樓,任何法行都發動不起來。在心裏裝下了這套願文之後,應當對于普賢行願的意義,多次地聽聞、思維、講解,由此認定願的意義,生起對普賢行的希求心。在這之後,就會主動地按照願的意義發願心:“我要盡未來際這樣來做”——這樣的話就能從自己心裏說出來。再反複串習、猛利祈願,就會形成願的力量。以願力就完全牽引著心,只往這些方向進趨。由此就隨著普賢願輪的運轉,進趨佛果,成就如來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深入開展《普賢行願品》的十法行,就是創造諸佛的世界。
創造佛界的法行
首先,注意把佛的語言和觀念有意識地輸入自己心中,然後這套語言、觀念要經過一個和自心融合的階段,在經過了反複思維運作之後,就由外轉內,成爲自己內心的語言、觀念、願望,之後便指引行爲,趣向果位。(注意,學習《普賢行願品》必定要經曆一個往內磨合、融合的進程,最後會逐漸融合在自己心上,逐漸在心裏形成自己的東西。)
具體的步驟:
1、對于《普賢行願品》背誦、讀誦、聽聞、講解,讓這些語言深深地記在心裏。
2、對于《普賢行願品》的意義和利益反複思維。
緣著《普賢行願品》的文句,由佛的語言、緣起的道理、事實等等進行思維,每一願在講什麼,爲什麼要這樣發願,這樣發願有何意義利益等等。只要肯下功夫思維,一旦確認了之後,就會形成全新的普賢行願的觀念。
這一點極其關鍵。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教言——“思則千葉信蓮開”,通過數數思維,就會形成深刻的觀念,形成不可動搖的信念。由此就會有意識地盡力地去串習,去調動起內在的願望,使普賢行願逐漸轉成內在的願,又轉成行動。
3、通過努力串習調動,把普賢行願轉成自己內在的心願。
所謂自己內在的心願,就是要能從自己心裏說出這樣的話來,比如:從今以後,
我要禮敬所有十方叁世的佛陀。
我要以一切上妙的財物和法供養一切諸佛。
我要隨喜從凡夫到佛陀之間一切大大小小的功德。
我要成辦依止的意樂和加行,恒時讓所有利益我的善知識生起歡喜心。
我要恒時守持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我要攝持一切佛的正法,盡未來際,無有疲厭。
我要遍入一塵中有十方叁世莊嚴刹的境界。……
諸如此類,通過反複地串習、調動,直到能一條條從自己心裏發出這樣的善願來爲止,這就把經文轉成了自己內在的願文,合起來,一整套的普賢行願就轉成內心的大願。
上面的心裏話和前面世間人的心裏話,相差太遠。如果人人都能學好普賢行願,時時想的、說的、思維的,都是這些最好的語言,那該有多好。那世界就會變成普賢的世界,人就會變成最好的人。
4、由內在願力的引導,把一切身口意的行爲都推向無上菩提。
正是這個原因,我們的一切修行都要在普賢行願的基礎上面修,從凡夫地直到成佛,都要這樣修。這樣修,也就從位前凡夫的普賢進入到當位聖者的普賢,最後成佛,成爲位後的普賢。
所以,“爲什麼要聞思普賢行願,爲什麼要緣著願義不斷串習”,目的無非就是要把普賢行願融會在心裏,讓它最後成爲自己內在的驅動程序,起到總指揮的作用。就是它,會讓我們的心逐漸地擴展開來,無限地擴展開來。就這麼會出現普賢的行持,普賢的世界,出現無數種普賢的願和行爲,一直推動,走到最究竟的果地。
按照這樣做觀察,對于《普賢行願品》中講法行利益的每一句,對于五種果的每一方面,確實都會引生深刻信解。(限于時間關系,不能展開來解釋,上面大體作了啓發,剩下來留給大家去對應思維。)這不是盲信,也不是簡單地隨人相信,而是以理衡量到之後,完全確信做十法行就有這麼大的利益,這完全是由心識的緣起規律所決定的。
基于這種深刻的信念,有智慧的人應該盡一切可能性對于《普賢行願品》作十法行,以求形成自己內在的普賢行願。只有它能推動我們邁向生命的圓滿,把我們帶到最美好的佛的境地。因此,對于《普賢行願品》作十法行,具有最重大的創造佛法界的意義,因此也就具有無量無邊、唯佛才能證知的功德。
講了這些十法行的大道理之後,再來點輕松的故事。在《來果禅師自行錄》中寫了他幼年時的故事。
他老自己說:
我叁四歲時,母親帶我到寺廟,我指著聖像問:“這是什麼菩薩?”
母親說:“快走,這是吃小孩菩薩。”
我就哭著說:“請母親抱我到菩薩前看看。”
母親拒絕不肯,我就臥地哭著打滾不起來。
母親走了。我私自爬上去看,用手扶著聖像笑著說:“咦!身體是黃色,好看得很。”我下了佛龛,倒身就拜。
母親扯住我說:“拜過就走吧。”
旁邊的人驚歎地說:“這小孩將來恐怕要做和尚。”母親聽到後,心裏很憂慮。
我回到家,晚上就夢到菩薩像,像在眼前一樣。從此,我每天只喜歡捏佛像。
有一天,佛頭沒做好,手裏握著一個泥團,請人幫我做佛頭。
那人覺得奇怪,笑著說:“去吧,瞎打岔。”
我掃興而歸。佛像做成之後,我就在稻田岸邊挖一個土窟,作一個小廟,佛像供奉在裏面,泥巴的燭臺,泥做的香燭,完全不缺。每天都去禮拜幾次。到上學時,才稍微有些松懈。
自從挖土窟作小廟開始,燒香、拜佛、打坐,沒有一天空過。父母憐惜我在外面拜佛燒香,怕受寒熱,特別給我收拾一間房間,供養佛像,裏面物品齊全。我每天用一杯淨水,放入香灰,供在佛前。每天晚上,就喝一杯淨水祈求說:“求佛慈悲,開我智慧。”之後就盤腿念《金剛經》、《心經》。
來果禅師才叁四歲,沒人教就知道禮佛、供佛,自己用泥巴做佛像供養。他的童年,上學前的幾年,每天都去禮拜幾次泥佛像,每天不缺少供養。每天晚上,在佛前祈求開智慧,然後念誦甚深的《金剛經》、《心經》。沒有人教,爲什麼自己都會做呢?這就是普賢行願的力量,“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果我們天天誠心地依普賢行願串習發願,我們決定能做到像來果禅師一樣。“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禮敬佛;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供養佛;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攝持佛的正法……”這樣的發願,關鍵要持續地維持,如果自始至終地維持,這樣的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發心,以它的力量就能策勵我們的心,就會生起修持無上道的力量。最終一定會成就。
如何落實《普賢行願品》的修學
落實的內容
包括長行文十大願王和頌文62個頌詞,在理解上,要掌握發願的內涵和發願的利益;在修持上,要能熟練地隨著願文作意。
我接觸了全品《普賢行願品》之後,對長行文十大願王的內容生起了很大信心。身爲藏人,以前只隨西藏佛教傳統念誦《普賢行願品》的偈頌部分,積資淨障、發願回向。在我看到長行文時,我的內心非常歡喜。以後,我朝峨嵋山時,喜歡念整品《普賢行願品》。長行文加持力大,文理詳細,一遍慢慢地念下來,經文的意義很具體、清晰地顯出來,我最喜歡每條願王最後的句子——“乃至衆生, 界盡、衆生業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力量非常大。
有關十大願王的主體內涵,長行文的翻譯,意義明顯,上下連貫,一氣呵成。只要順著順序一字一句地念,很容易對應上去作意觀想。整個一套念下來,就作了一次到位的普賢十大願王的熏修,善心願力就在這念誦當中得到增長,福德也在這念誦當中大量積聚。所以,念誦長行文的效果非常之好。
頌文精煉,文字少,意義廣博。需要多下功夫,把每一願的內涵思維憶念熟練,才能做到深入持誦。對于《普賢行願品》,我要尊重地說:“這是從佛的大智慧現量流露的大儀軌、大修法,就像甯瑪派伏藏大師的儀軌一樣”。
爲什麼要落實
頌文只有62頌,是我們需要一生持誦的法,是每座修法的結行,做每項功德的結行。如果念了一輩子,連一頌願也沒發到,不僅沒發到,連一頌的意義也沒准確理解好,那有多麼遺憾!
比如,很多人會做略回向“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但念的時候,口在動,腦子裏是空的,連希求什麼都不知道,這怎麼行?很多人這次聽了講解之後,才懂得要點在希求文殊的大智和普賢的大行,由此才有意識地往這兩方面回向。
如果只是安于糊裏糊塗的現狀而不思改進,那效果是很差的。對于普賢行願的重要意義,沒有講解、沒有聽聞、沒有思維、沒有串習,是什麼狀態?一提到十大願王和62個頌詞,心裏空空的。
沒有這樣認真來的話,肯定是空的,騙自己。說什麼往生極樂國、說什麼消除一切障礙、說什麼成爲普賢菩薩……都成了空談。遠因是種了一些,要想現前得大利益,想想也讓人懷疑。所以,要真幹,誠誠懇懇地按照普賢願王作串習。
宗喀巴大師講修菩提心時,把菩提心比作鐮刀,這把鐮刀沒有磨快的話,即使很長時間割草,也收效很低。但如果首先去磨快這把鐮刀,看起來是費了不少時間,但一旦修到扼要時,哪怕只割很短的時間,也能一下子就割下一大片。
這個比喻放在這裏同樣適合,普賢行願沒有學紮實…
《請入普賢願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