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P12

  ..續本文上一頁惡業,不曾有一次行持善業,由于造惡相續不斷,遂成重業。

  比如:幼年時便接受“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的邪見,一生受此邪見蒙蔽,損人利己,致使所造惡業極爲深重。

  申六、由所治損害故而成重業

  【所治損害故者,謂永斷除諸不善品,令諸善業離欲清淨。

  由所治損害故業重:永斷身語意諸不善品,使諸善業離欲而清淨。(“所治”指不善,“損害”即斷除。)

  像這樣惡業絲毫不造,一生純一造作善業,福德極爲深厚。如聖者見道後,法爾獲得無漏戒體,以法性力自然遮止惡行,所作都是純善。

  未四、《親友書》所說重業之相

  【《親友書》中亦雲:“無間貪著無對治,從德尊事所起業,是五重大善不善,其中應勤修善行。”其叁寶等爲具德事,其父母等爲有恩事,開二成立。

  《親友書》中也說:無間斷、貪著、無對治、于功德田及恩田所起之業,是五種重大善不善業。其中應在善行方面勵力勤修。叁寶等是具功德事,父母等是具恩德事,從事的方面開爲這二者,故成五種。

  以上講了造成重業的五個方面:

  一、“無間”(與《本地分》所說“串習”一致):恒時串習所作。一般而言,長時串習的作業比短時作業力量強,持續串習的作業比有間斷的作業力量強。

  以惡業來說,比如一位演員長期從事不健康表演,就會使身心迅速墮落。比如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以演出所謂性感電影而著名,她後來酗酒、吸毒、生活靡爛,最終精神崩潰,才叁十六歲就以自殺了結一生。

  再從善業方面說,某一善行能長期堅持不斷,力量就大。比如,每天修六次皈依,一生堅持不斷;或者持咒、念佛、讀誦大乘經典,一天都不間斷,功德就很大。所以,每天的功課不要間斷。

  這個“不間斷”是很重要的修行教授,比如,普賢十大願王每一願最後都說“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教導行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叁摩地,斯爲第一”。以密宗而言,民國諾那祖師曾講過:一個修行人有兩件事情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不能忘,一個是本尊咒,一個是你的種子字,其中至少有一個不能忘。因此,不論修什麼法,在決定了行門之後,重要的是堅持不斷。

  二、“貪著”:猛利樂作(與《本地分》所說“加行”一致),即當時造作非常猛利,所造的業就非常深重。

  因此,造惡時不能使心猛利,行善時卻要提起心力來做。如果能在信心、恭敬心、好樂心中行持善業,效果就很好;反之,意樂不強,漫不經心,善業力就很微弱。因此每次聞法、思惟、念誦、行善,都要提起好樂心,以純淨意樂來做。

  叁、“無對治”(與《本地分》所說“所治一類”一致):造業之後沒有現起對治。比如:造惡後沒有以四力忏悔,行善後沒有被邪見、嗔恚、後悔等摧壞,由于無對治,而使得善惡業深重。

  四、五、是從境而言。“開二成立”,即將境開爲“德”、“尊”二種,“德”指叁寶等功德田,“尊”指父母、上師等恩田。對于恩田和功德田,造作善、惡諸業,都成爲重業。

  以上是五種深重的善業與不善業。在了知如何取舍之後,應當精勤修習,使善業日益增長廣大。

  以上所說的“重業”,從成熟果報來說,有叁種特征:一、決定成熟果報;二、多次成熟果報;叁、猛利成熟果報。這是按照共同乘的觀點而宣說的。

  午二、兼略顯示具力業門分四:一、福田門 二、所依門 叁、事物門 四、意樂門

  【第二,兼略開示具力業門分四。

  未一、福田門分叁:一、叁寶等田門 二、僧伽田門 叁、其中菩薩田門

  申一、叁寶等田門

  【由福田門故力大者,謂于叁寶、尊重[16]、似尊[17]、父母等所,于此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

  由福田而導致業力強大:對叁寶、上師、與上師相似之境及世間父母等境,雖然沒有猛利的意樂,而只是稍做利益或損害,也能獲得大福和大罪。

  比如,億耳阿羅漢以一朵花供養佛塔,感得九十一劫連續享受安樂,並且由余業的勢力證得阿羅漢果。又比如,阿育王在宿世做小孩時,曾經以泥土供佛,以此福業之力,後來成爲阿育王,在南贍部洲建造八萬佛塔,最終得道。小孩只是布施低劣的泥土,而且幼稚無知,心意微薄,爲什麼果報如此巨大?就是因爲福田極爲勝妙。由此可知,大福從良田而生。

  《增一阿含經》說:布施畜生食物,獲福一百倍;布施犯戒人食物,獲福一千倍;布施持戒人食物,獲福一萬倍;布施斷欲仙人食物,獲福千萬倍;布施預流向食物,獲福不可計量;何況對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乃至不來果、阿羅漢果、辟支佛、如來等布施食物,福德更加不可計量。此中說到隨供養境的功德增大,供養的福德也逐漸增大。

  父母是世間重大的境,對父母應當孝敬承事,否則會造下深重的罪業。以下是《感應篇集注》中的案例:

  浙江青田有位叫倪九的人,從小喪父,母親在富人家當奴仆,含辛茹苦地將他養育成人。後來倪九做生意,慢慢積累起錢財,成了小財主。于是娶了一位漂亮妻子。這位妻子輕視倪九的母親,認爲老太太奴仆出身,身份卑賤。倪九便順從妻子,不孝順承侍母親,凡是打掃、做飯、清理廁所等大小家務,都讓母親去做,小夫妻卻過著安逸的生活。

  有一天,倪九准備請客。早晨天剛亮,夫妻兩人就醒來了,卻躺在床上不起身,高聲叫喚隔壁的老母親起床做飯。老母親拖著衰老疲乏的身體起身進了廚房。這時,空中忽然狂風怒吼,緊接著大雨傾盆而下,附近山上的大石飛落在倪九夫婦家的房屋頂上,房梁一下倒塌,壓死了小夫妻。老母親在廚房做飯,幸而安然無恙。

  倪九夫妻因爲對母親忤逆不孝,遭受了迅速慘重的報應。現今社會有許多像倪九夫妻這樣的不孝兒女。我們常能看到兒女結婚後,與父母同住,父母住的是最小、最差的房間,穿的是舊衣,吃的是殘羹剩飯,還要做飯、當清潔工、照顧孫子,完全是一個下人的身份,而小夫妻卻過著安逸享福的日子,這是顛倒上下的末世現象。作爲佛教徒,應當以孝爲本,不孝父母而欲學佛成就,斷無可能。

  也許有人以前不敬父母、公婆,在明白因果事理後,真心希望你們能從孝父母、敬公婆做起,具此善行才有學佛的資格。因爲佛教以孝道爲本,如果對現前的父母、公婆都不孝敬,怎麼會救度天下一切的父母呢?

  【此複猶如《念住經》雲:“從佛法僧雖取少許,亦成重大。若不與取佛法僧物[18],仍以彼等同類奉還,盜佛法者,即得清淨,盜僧伽[19]者,乃至未受不得清淨,福田重故。若盜食物,當墮有情大那落迦;若非食物,則當生于諸獄間隙,無間近邊極黑暗處。”

  而且,這也如《正法念住經》所說:從佛法僧叁寶處即使只取少量財物,也成爲重大黑業。如果不與取佛法僧物,之後仍以同類物奉還,則盜佛物、法物的罪業便能清淨。以共同乘的觀點,盜僧伽物的罪業乃至未感受果報,不得清淨,因爲僧伽福田深重的緣故。如果所盜是僧伽食物,則會墮入有情大地獄;如果是非食物的其它物品,則會生在地獄的間隙中,也就是無間地獄附近的近邊地獄等極黑暗之處。

  以下是案例:

  唐朝有個叫僧覺的僧人,早年出家住在空慧寺。寺中財物很多,他曾經多次偷盜。某年他擔任職事時,又擅自使用常住的錢,心中毫無慚愧。

  後來有一天,他忽然脫下衣服,袒露身體,雙手像被反綁了一樣,大聲號叫不停,痛哭流涕。

  同寺的僧泰等人發現情況不對,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說:“我現在是活著入地獄的人。有人在空中手持鑿子鑿我的額頭、腦後和背部,這些地方都被鑿成孔洞。虛空中有錢穿在一起,百枚一串或千枚一串,有些從額頭穿入、從後腦穿出,有些從後腦穿入、從額頭穿出,錢出入時,苦不堪言。”當時有人爲他忏悔,他就進入昏迷狀態。這樣被折磨了幾天,便氣絕身亡。

  申二、僧伽田門

  【《日藏經》中特說:犯戒受用僧物少許,或葉或華或果,當生有情大那落迦,設經長夜而得脫離,複當生于曠野屍林,無手乏足諸旁生類,及無手足盲餓鬼中,經曆多年恒受苦等極大過患。

  《日藏經》中特別說到:犯戒者即使只享用僧衆的少許財物,比如葉、花、果等,也將受生在有情大地獄中,即使經過長劫而從地獄中脫身,也還要生在風沙大、荒涼無人煙的曠野屍林,轉生爲無手缺腳的旁生類或無手無腳瞎眼盲殘的餓鬼中,曆經多年恒時感受痛苦等極大過患。

  博朵瓦格西說:“在家人日日造十不善業,不如戒律不清淨之人享用一口信食的罪過大。”《彌勒獅吼經》說:“甯可一日還俗一百次,戒律不清淨的僧人切莫享用信財。”

  大成就者唐東加波,曾在莫年格山谷的一塊磐石中見到一條大蛇,這條蛇全身上下布滿了大如拇指的青蛙,這些青蛙在噬咬著它。尊者向大蛇吐口水加持後,將它超度了。尊者對大衆說:“沒有功德的僧人如果享用信財、亡財,就會變成這樣。”

  【又說已施僧衆苾刍,雖諸華等,自不應用,不應轉…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