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P22

  ..續本文上一頁母親安立在具足布施中;母親惡慧,將母親安立在具足智慧中,以此類善業受現法果。對父親也是如此。或者對起慈定者供養承事,如是對起無诤定、滅盡定、預流果乃至對阿羅漢果供養承事,親自對佛供養承事,對有學無學僧供養承事,都是對尊重事由利益因緣發起善業,受現法果。相反,對尊重事由損害因緣發起不善業,也受現法果。

  申二、順生、順後受業

  【順生受者,謂于二世當受其果。

  順生受,即今生作善惡業,第二世受果報。

  【順後受者,謂于叁世以後成熟。

  順後受,即今生作善惡業,叁世、四世或十世、百世乃至無量無邊劫後,才成熟果報。

  要知道,以上現法受、順生受、順後受都是就受果的初始時間而安立的,並不是只在現世、來世或第叁世後的某一世受果。比如,現法受是指從現世開始受果,而不是只在現世受果。順生受、順後受也應如此理解。

  巳叁、何果先熟之理

  【于相續中,現有衆多善不善業成熟理者,謂諸重業即先成熟,輕重若等,于臨終時何者現前,彼即先熟。若此亦等,則何增上多串習者。若此複等,則先所作,彼即先熟。

  自相續中現有衆多的善不善業以何業首先成熟果報之理:在衆多的業中,重業首先成熟;如果衆多業輕重程度同等,就按照臨終時哪種業現前,就首先成熟此業之果;如果臨終時種種業同時現前,就按照哪種業生前串習的次數多,便先成熟;如果各種業的串習力也同等,就按照造業次序,哪種業先造,就先成熟。

  博朵瓦格西用比喻說明這個道理:比如,在一個碼頭上有很多人渡河,如果來了一位大官,權勢很大,一定是他首先渡河;如果來人的權力相等,那就是誰最接近船,就先渡誰;如果平等接近船,那就是熟人先渡;如果都是熟人,那就看誰先打過招呼就先渡誰。

  【如《俱舍釋》所引頌雲:“諸業于生死,隨重近串習,隨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

  如《俱舍論自釋》所引頌文說:相續中的種種業在生死中成熟果報之理,即隨重業、隨近業、隨串習業、隨先作業四句中,以前前業首先成熟。

  醜二、思別業果分二:一、須成辦圓具德相之所依 二、修學所依之因

  寅一、須成辦圓具德相之所依

  【第二,思惟別者,謂由遠離十種不善,雖定能獲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修道進程非余能比,故應成辦如此所依。

  這一句是從“修道進程”說明應成辦殊勝所依(殊勝人身)的理由。

  論中說:以遠離十種不善業爲因,雖然一定能獲得善妙所依(身),但如果能獲得殊勝所依,即具足各種功德、堪修一切種智的所依(身),則修道的進程便非其他身可比,因此應勵力成辦如此的所依。

  人身是修行佛道的所依,一生修行能獲得何等成就,與所依身是否具足德相密切相關。比如:交通工具的性能有很多差別,性能好,就有能力遠程跋涉;性能不好,速度就緩慢,不能遠行。同樣的道理,以宿業感召的人身,缺陷多,修道的進程就緩慢;各方面功德圓滿,修道的進程就很快速。基于這個原因,在下士道中,應著重成辦殊勝的所依身,作爲後後大乘修行的基礎。

  寅二、修學所依之因分叁:一、異熟功德 二、異熟果報 叁、異熟因緣

  【此中分叁:一、異熟功德;二、異熟果報;叁、異熟因緣。

  這叁者分別是八種異熟功德各自的體相、作用及能産生的因緣。學習前兩者,認識所求的目標及其作用,會生起希求此種殊勝所依的欲樂。學習第叁者,可以明確應當從何處著手實修。了解了這些之後,就落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實修這些因緣。這就像農民知道了某種果具有很大的作用後,就會在春天精勤播種耕耘一樣,爲了獲得能速疾修證大乘的所依身,應當努力去實修引生它的因緣。比如要獲得壽量圓滿,現在就開始勤修遠離損害衆生的意樂和行爲,並大力放生,將這一項作爲日常的修行,漸次修集。如果每天都在這八種功德的能生因緣上積累、增上,決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日日都有上進之相,將來必定能感得具足德相的人身。有了這一基礎,再進修大乘,速度就非常快速,不像以前那樣進進退退總不得力。所以,在此處的共下士道中,修習特殊業果,實際是爲進趣上士道打牢基礎。

  卯一、異熟功德分二:一、總說 二、結說

  辰一、總說

  【初中分八:一、壽量圓滿者,謂宿能引牽引長壽,如其所引,長壽久住。

  一、壽量圓滿,即由往昔能牽引長壽的引業所牽引,而獲得長壽久住。這是菩薩壽量具足,如龍樹菩薩住世六百年。

  【二、形色圓滿者,謂由形色、顯色善故,顔容殊妙,根無阙故,衆所樂見,橫豎稱故,形量端嚴。

  二、形色圓滿,即由形色和顯色妙好,容顔殊妙,六根無有殘缺,因此衆人喜見。又因橫豎比例相稱,所以形量端嚴。這是菩薩形色具足,如阿底峽尊者。

  【叁、族姓圓滿者,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

  叁、族姓圓滿,即誕生在爲世間恭敬、稱揚的高貴種族中,或者說生在豪貴之家。這是菩薩族姓具足,如義成王子、達摩祖師等。

  【四、自在圓滿者,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四、自在圓滿,即獲得廣大的財富地位,富裕顯貴,又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廣大僚屬。這是菩薩自在具足,如阿育王、松贊幹布等。

  爲什麼需要具足這些條件呢?因爲大乘修的是自他二利,如果沒有廣大的財位、眷屬,利他的修行就不能熾盛、隨順,因此具有富貴自在,修行大乘就有很大的便利。比如,要成辦一件小事,只需要具備一般的條件,而要成辦大事,就要方方面面具足條件。同樣的道理,大乘道修行大、事業大,因此對所依身的要求也高。

  【五、信言圓滿者,謂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語于他無欺,堪爲信委,于其一切诤訟斷證,堪爲量故。

  五、信言圓滿,有“衆所信奉”、“斷訟取則”二種德相。“衆所信奉”,即有情信奉自己的言教。因爲平常待人真誠,從不欺人,以此誠信而堪爲人們信賴、委托。“斷訟取則”,即對一切诤訟、斷證,自己的話堪爲定量,也就是出現爭論不下、事情不能裁決時,自己的發言能作爲准則。這是菩薩信言具足,如無著菩薩等。

  【六、大勢名稱者,有大名稱,有大美譽,謂于惠施,具足勇健精進等德,由此因緣,爲諸大衆所供養處。

  六、大勢名聲,即具有大名聲、大美譽。也就是,對布施等善法,具足勇健、精進、剛毅、敏捷、審悉等攝善法戒的德相,並對種種技藝、工巧等業,輾轉妙解,智慧超人。以此因緣,成爲大衆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之處。這是菩薩大勢具足。

  “勇健精進”:菩薩行善時,勇猛、堅決、歡喜而不生懈怠。“剛毅”:菩薩行善的意樂與行爲堅固不動。“敏捷”:菩薩修和敬業時,所作機靈迅捷,遠離愚鈍。“審悉”:能審細思擇一切法義。這些都是菩薩的德相。真正的大勢名稱並非虛設,而是由這些功德感召而來的。

  【七、丈夫性者,謂成就男根。

  七、丈夫性具足,即成就男根。如仲敦巴尊者、給孤獨長者。

  【八、大力具足者,謂由宿業力,爲性少病,或全無病,于現法緣起大勇悍。

  八、大力具足,即以前世善業之力,行持自利利他,身心無厭倦,身體少病或無病,不論遇到何種現法之緣,都能發起勇悍。

  “爲性”:以無疲厭爲自性,天性堅固堪能。“于現法緣起大勇悍”:是描述大堪能的心態,即宿世做事件件都能圓滿,以此造作等流,不論遇到現法何緣,心力自然勇悍,無有畏懼、怯弱,自信不論做什麼,都決定能成辦。這是菩薩大力具足,如世親菩薩、宗喀巴大師等。

  辰二、結說

  【此複第一謂住樂趣,第二謂身,生爲第叁,財位僚屬爲四,第五謂爲世間量則,第六謂彼所有名稱,七謂一切功德之器,第八謂于諸所應作勢力具足。

  以上八種功德,簡單而言:第一、是在善趣中久住;第二、是身相;第叁、是生;第四、是具有財位、僚屬;第五、是堪爲世間量則;第六、是名稱;第七、是一切功德之器;第八、是于所應做事具足勢力。相反,壽命短暫,相不莊嚴,出生下賤,于財位、僚屬無有自在,不堪爲世間量則,名稱小,非丈夫性,勢力微弱等,便是所依身有缺陷,以之成辦一切種智,進展緩慢。

  由此就知道如何設計、成就自己未來的所依身。這就像設計師要設計最好的賽車,首先會考慮各方面的因緣,再去組裝成第一流的賽車。人身的價值超過賽車無數倍,當然更需要好好設計。實際上,能在大乘道上速疾進趨的車,就是具足以上八種功德的人身。如果現在勵力修集它的因緣,將來就獲得最上品的所依人身,那時修行大乘,決定一日千裏。

  卯二、異熟果報分八:一、壽量具足之果報 二、形色具足之果報 叁、族姓具足之果報 四、自在具足之果報 五、信言具足之果報 六、大勢名稱具足之果報 七、丈夫性具足之果報 八、大力具足之果報

  【異熟果報分八。

  “果”,指作用。以具足八種功德的異熟爲所依,後後行善法便能輾轉增上,因此叫做異熟之果。

  辰一、壽量具足之果報

  【初者,依自他利,能于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

  一、由壽量具足的緣故,能長期修集善法,依靠自他二利的修…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