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而積集增長無量善根。這是菩薩壽量具足的果報。
如龍樹菩薩長住世間六百年,做了極其廣大的自利利他的事業。修習大乘道時,如果壽命長久,便能積集增長廣大善根;而壽命短暫,自利利他的修行就不易圓滿。
辰二、形色具足之果報
【第二者,謂諸大衆暫見歡喜,鹹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
二、由菩薩形色具足的緣故,大衆見後心生歡喜;以愛樂菩薩的緣故,對菩薩共同歸仰;以共同歸仰的緣故,凡菩薩所說,無不聽受。這是菩薩形色具足的果報。
大乘菩薩具足相好,度衆生有很大的便利。每一尊佛來人間示現教主的身份,都會示現世間最圓滿的相好,其必要是爲了使衆生生歡喜心、歸仰心;衆生能歡喜、歸仰,教化就能起到效果,也就是,凡是自己傳授的言教,都樂于聽從。
辰叁、族姓具足之果報
【第叁者,謂所勸教,無違敬用。】
叁、以菩薩族姓具足的緣故,大衆尊敬、供養、稱贊;以大衆尊敬、供養、稱贊的緣故,菩薩以善法勸導衆生精勤修學,衆生都恭敬采納。這是菩薩族姓具足的果報。
“無違敬用”:大衆對菩薩所說的教言心無違背,頂戴奉行。
以下“自在具足”、“信言具足”二者,都有攝受有情、成熟有情的作用。
辰四、自在具足之果報
【第四者,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
四、以菩薩自在具足的緣故,能以布施攝受衆生,使其快速成熟。這是菩薩自在具足的果報。
《力種性品》雲:“若諸菩薩先行布施,當知是名隨攝方便。何以故?先以種種財物布施饒益有情,爲欲令彼聽受所說,奉教行故。”布施是四攝法之一,稱爲隨攝方便,即:首先以財物布施有情,使其感動而接受教化。菩薩若有大財富、大眷屬,就能以廣大財布施攝受衆生,使其成熟,堪爲受法之器。因此,具足福德和聲望就能廣大地攝受衆生。
辰五、信言具足之果報
【第五者,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
五、以菩薩信言具足的緣故,能以愛語、利行、同事攝受有情,使其速得成熟。這是菩薩信言具足的果報。
在攝受有情方面,愛語,是能攝方便;利行,是攝入方便;同事,是隨轉方便。分別言之:有情愚蒙不知善法,菩薩爲遣除他的愚癡,以愛語使他攝受、觀察正理,因此愛語是“能攝方便”;菩薩看到有情已經在攝受觀察正理,就以利行把他從不善中拔出,以善法勸導、調伏,將他安立在善法中,因此利行是“攝入方便”;菩薩以方便使衆生趣入善法後,又與衆生共同修行,以身作則,令其隨順而轉,因此同事是“隨轉方便”。
問:以何種功德能具足這些攝生方便呢?
答:信言具足,即自己發言能使衆生信奉,堪爲正量。
辰六、大勢名稱具足之果報
【第六者,謂由營助一切事業,布施恩德,爲報恩故,速受勸教。】
六、以菩薩大勢具足的緣故,有能力幫助衆生成辦種種事業,廣大布施恩德,因此衆生感恩圖報,爲報恩而歸仰菩薩,此時菩薩宣說言教,衆生能很快隨轉、恭敬、相信、采用。這是菩薩大勢具足的果報。
總之,菩薩具有大名稱,具有勇健、精進、剛毅、世間技藝和工巧慧解過人等品德,便能真正在種種事業上幫助衆生,廣布恩德。以此爲能感因緣,便使衆生速受勸教。
辰七、丈夫性具足之果報
【第七者,謂爲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爲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爲思擇所知之器。又于大衆都無所畏,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38],皆無嫌礙。】
七、丈夫性具足有何種作用呢?以下分叁段闡述:
(一)由丈夫性具足,堪爲一切殊勝功德之器。《瑜伽師地論·菩提品》雲:“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因一般女性多煩惱、多惡慧,不能證得無上菩提;成就丈夫性,以少煩惱、少惡慧,而堪爲一切殊勝功德之器,能證無上菩提。
(二)“欲樂勤勇,堪爲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爲思擇所知之器。”這是就心力、心量來說丈夫性的德相,即:以欲樂勤勇的緣故,便能對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事業無所畏懼,堪爲一切事業之器;以智慧廣博的緣故,便能對諸法盡所有性、如所有性思惟抉擇,無礙而轉,堪爲思擇所知之器。一般而言,女性因內心怯弱,不堪爲一切事業之器,又因見識狹窄,不堪爲思擇所知之器。
(叁)“又于大衆都無所畏,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皆無嫌礙。”具丈夫性,便能處在一切大衆中無所畏懼,而且行動方便,與一切衆生共同集會、言論、受用飲食或住在屏處,都不致于引起譏嫌,沒有行動上的障礙。反之,女性于大衆中有所畏懼,行動多有不便,比如不能獨自住于靜處等。所以,一般而言,女身不堪作爲饒益有情的所依。
以上是菩薩丈夫性具足的果報。
辰八、大力具足之果報
【第八者,謂于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八、以菩薩大力具足的緣故,能對自他二利[39]的加行心無厭倦,勇猛精進、堅固精進,能速疾獲得智慧力而發起神通。這是菩薩大力具足的果報。反之,體弱多病,精力不充沛,心力不足,對自他二利的廣大事業便無能力擔荷。
《本地分》雲:“若諸菩薩成就如是八種異熟,具八種果,能善饒益一切有情,隨順生起一切佛法。菩薩安住異熟果中,于諸有情種種衆多利益事業,自有力能,及善安處所化有情,彼于自事隨順而作。如是乃名隨其所欲所作成辦。”所以,必須兼具“自有力能”和“善安處所化有情”這兩者,才能成辦利他事業。如果菩薩自無力能——不具八種異熟,則雖然善于以方便安處所化,有情對自己的事業也能隨順而作,但對有情所做的利益不能稱爲熾盛、不能稱爲隨順,因此不能稱爲“能作利他事業”。同樣,有力能而不善于安處所化有情,有情不隨順作,也不是“能作利他事業”。所以,菩薩必須兼具“自有力能”、“能善安處有情”,對有情所做的利益,才能熾盛、隨順,由是因緣,才是“能作利他事業”。
如是菩薩安住在八種異熟果中,自己能成熟一切佛法,也能令有情在叁乘道中速得成熟;能使自己速疾證得無上菩提,也能使其他已成熟者速得解脫。由于菩薩安住在八種異熟果中,能令有情獲得利益安樂,因此,一切有情所住空無義利的無始生死,菩薩能安住其中而不空過、具大義利。
以上所說的異熟功德和異熟果報,開示了兩點:一、以何種人身爲能修一切種智的殊勝所依;二、須成辦此種殊勝所依,才能真正行持利他。那麼,以何種因緣才能成辦具足如是德相的人身呢?下面即開示此內容。
卯叁、異熟因緣分二:一、八因 二、叁緣
辰一、八因分八:一、壽量具足之因 二、形色具足之因 叁、族姓具足之因 四、自在具足之因 五、信言具足之因 六、大勢名稱具足之因 七、丈夫性具足之因 八、大力具足之因
【異熟因分八。】
巳一、壽量具足之因
【初者,謂于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
第一、壽量具足之因:遠離傷害有情的行爲,以及真實依止不害有情的意樂。
【又雲:“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衆生,則當得長壽。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塊杖等,害衆生無病。”】
《贊偈》中說:如果能把即將被殺的有情放生,如此保全有情的性命,遮除傷害有情的行爲,將來能獲得長壽。承事病人、布施醫藥,不以磚塊、木杖等凶器傷害衆生,將來能得健康無病。
巳二、形色具足之因
【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
第二、形色具足之因:能在佛菩薩等前,供養油燈、電燈等光明及嶄新潔淨的衣物。
【又雲:“由依止無嗔,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妒果,當感妙同分。”】
《贊偈》又說:由于內心依止無嗔意樂,供養莊嚴資具,將來能感得妙好身色。又說以無嫉妒的善業,將來能感得與善因同分的妙果,即以無嫉妒爲因,能感得他人歡喜愛戴。
巳叁、族姓具足之因
【第叁者,謂摧伏慢心,于尊長等,勤禮拜等,于他恭敬,猶如仆使。】
第叁、族姓具足之因:摧伏自己的驕慢,于尊長等境勤修禮拜等恭敬行爲,對他人常修恭敬,自己如同奴仆。
總之,謙下能感召尊貴,驕慢則導致下賤,族姓具足之因就是常修謙下。了知此理之後,應常處低位而行。越謙卑,越得尊貴;越付出,越能收獲;越助人,越有力量。
巳四、自在具足之因
【第四者,謂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設未來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第四、自在具足之因:行持廣大供施,凡是有人前來乞求衣食等物品時,都做布施,即使衆生沒有向自己求乞,也對他做饒益。尤其是當苦田或功德田等缺乏資具時,主動供養布施。
巳五、信言具足之因
【第五者,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第五、信言具足之因:修好口業,遠離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绮語,說誠實語、和合語、柔軟語、具義語。如此修正口業,能使言語威肅,堪爲量則,使人信奉。
試想,語言具有…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