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而积集增长无量善根。这是菩萨寿量具足的果报。
如龙树菩萨长住世间六百年,做了极其广大的自利利他的事业。修习大乘道时,如果寿命长久,便能积集增长广大善根;而寿命短暂,自利利他的修行就不易圆满。
辰二、形色具足之果报
【第二者,谓诸大众暂见欢喜,咸共归仰,凡所发言,无不听用。】
二、由菩萨形色具足的缘故,大众见后心生欢喜;以爱乐菩萨的缘故,对菩萨共同归仰;以共同归仰的缘故,凡菩萨所说,无不听受。这是菩萨形色具足的果报。
大乘菩萨具足相好,度众生有很大的便利。每一尊佛来人间示现教主的身份,都会示现世间最圆满的相好,其必要是为了使众生生欢喜心、归仰心;众生能欢喜、归仰,教化就能起到效果,也就是,凡是自己传授的言教,都乐于听从。
辰三、族姓具足之果报
【第三者,谓所劝教,无违敬用。】
三、以菩萨族姓具足的缘故,大众尊敬、供养、称赞;以大众尊敬、供养、称赞的缘故,菩萨以善法劝导众生精勤修学,众生都恭敬采纳。这是菩萨族姓具足的果报。
“无违敬用”:大众对菩萨所说的教言心无违背,顶戴奉行。
以下“自在具足”、“信言具足”二者,都有摄受有情、成熟有情的作用。
辰四、自在具足之果报
【第四者,谓以布施摄诸有情,令其成熟。】
四、以菩萨自在具足的缘故,能以布施摄受众生,使其快速成熟。这是菩萨自在具足的果报。
《力种性品》云:“若诸菩萨先行布施,当知是名随摄方便。何以故?先以种种财物布施饶益有情,为欲令彼听受所说,奉教行故。”布施是四摄法之一,称为随摄方便,即:首先以财物布施有情,使其感动而接受教化。菩萨若有大财富、大眷属,就能以广大财布施摄受众生,使其成熟,堪为受法之器。因此,具足福德和声望就能广大地摄受众生。
辰五、信言具足之果报
【第五者,谓以爱语、利行、同事,摄诸有情,速令成熟。】
五、以菩萨信言具足的缘故,能以爱语、利行、同事摄受有情,使其速得成熟。这是菩萨信言具足的果报。
在摄受有情方面,爱语,是能摄方便;利行,是摄入方便;同事,是随转方便。分别言之:有情愚蒙不知善法,菩萨为遣除他的愚痴,以爱语使他摄受、观察正理,因此爱语是“能摄方便”;菩萨看到有情已经在摄受观察正理,就以利行把他从不善中拔出,以善法劝导、调伏,将他安立在善法中,因此利行是“摄入方便”;菩萨以方便使众生趣入善法后,又与众生共同修行,以身作则,令其随顺而转,因此同事是“随转方便”。
问:以何种功德能具足这些摄生方便呢?
答:信言具足,即自己发言能使众生信奉,堪为正量。
辰六、大势名称具足之果报
【第六者,谓由营助一切事业,布施恩德,为报恩故,速受劝教。】
六、以菩萨大势具足的缘故,有能力帮助众生成办种种事业,广大布施恩德,因此众生感恩图报,为报恩而归仰菩萨,此时菩萨宣说言教,众生能很快随转、恭敬、相信、采用。这是菩萨大势具足的果报。
总之,菩萨具有大名称,具有勇健、精进、刚毅、世间技艺和工巧慧解过人等品德,便能真正在种种事业上帮助众生,广布恩德。以此为能感因缘,便使众生速受劝教。
辰七、丈夫性具足之果报
【第七者,谓为一切胜功德器,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又于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38],皆无嫌碍。】
七、丈夫性具足有何种作用呢?以下分三段阐述:
(一)由丈夫性具足,堪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瑜伽师地论·菩提品》云:“非女身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因一般女性多烦恼、多恶慧,不能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丈夫性,以少烦恼、少恶慧,而堪为一切殊胜功德之器,能证无上菩提。
(二)“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思择所知之器。”这是就心力、心量来说丈夫性的德相,即:以欲乐勤勇的缘故,便能对成办一切有情义利的事业无所畏惧,堪为一切事业之器;以智慧广博的缘故,便能对诸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思惟抉择,无碍而转,堪为思择所知之器。一般而言,女性因内心怯弱,不堪为一切事业之器,又因见识狭窄,不堪为思择所知之器。
(三)“又于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皆无嫌碍。”具丈夫性,便能处在一切大众中无所畏惧,而且行动方便,与一切众生共同集会、言论、受用饮食或住在屏处,都不致于引起讥嫌,没有行动上的障碍。反之,女性于大众中有所畏惧,行动多有不便,比如不能独自住于静处等。所以,一般而言,女身不堪作为饶益有情的所依。
以上是菩萨丈夫性具足的果报。
辰八、大力具足之果报
【第八者,谓于自他利,皆无厌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八、以菩萨大力具足的缘故,能对自他二利[39]的加行心无厌倦,勇猛精进、坚固精进,能速疾获得智慧力而发起神通。这是菩萨大力具足的果报。反之,体弱多病,精力不充沛,心力不足,对自他二利的广大事业便无能力担荷。
《本地分》云:“若诸菩萨成就如是八种异熟,具八种果,能善饶益一切有情,随顺生起一切佛法。菩萨安住异熟果中,于诸有情种种众多利益事业,自有力能,及善安处所化有情,彼于自事随顺而作。如是乃名随其所欲所作成办。”所以,必须兼具“自有力能”和“善安处所化有情”这两者,才能成办利他事业。如果菩萨自无力能——不具八种异熟,则虽然善于以方便安处所化,有情对自己的事业也能随顺而作,但对有情所做的利益不能称为炽盛、不能称为随顺,因此不能称为“能作利他事业”。同样,有力能而不善于安处所化有情,有情不随顺作,也不是“能作利他事业”。所以,菩萨必须兼具“自有力能”、“能善安处有情”,对有情所做的利益,才能炽盛、随顺,由是因缘,才是“能作利他事业”。
如是菩萨安住在八种异熟果中,自己能成熟一切佛法,也能令有情在三乘道中速得成熟;能使自己速疾证得无上菩提,也能使其他已成熟者速得解脱。由于菩萨安住在八种异熟果中,能令有情获得利益安乐,因此,一切有情所住空无义利的无始生死,菩萨能安住其中而不空过、具大义利。
以上所说的异熟功德和异熟果报,开示了两点:一、以何种人身为能修一切种智的殊胜所依;二、须成办此种殊胜所依,才能真正行持利他。那么,以何种因缘才能成办具足如是德相的人身呢?下面即开示此内容。
卯三、异熟因缘分二:一、八因 二、三缘
辰一、八因分八:一、寿量具足之因 二、形色具足之因 三、族姓具足之因 四、自在具足之因 五、信言具足之因 六、大势名称具足之因 七、丈夫性具足之因 八、大力具足之因
【异熟因分八。】
巳一、寿量具足之因
【初者,谓于有情不加伤害,及正依止不害意乐。】
第一、寿量具足之因:远离伤害有情的行为,以及真实依止不害有情的意乐。
【又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诸医药,不以块杖等,害众生无病。”】
《赞偈》中说:如果能把即将被杀的有情放生,如此保全有情的性命,遮除伤害有情的行为,将来能获得长寿。承事病人、布施医药,不以砖块、木杖等凶器伤害众生,将来能得健康无病。
巳二、形色具足之因
【第二者,谓能惠施灯等光明,鲜净衣物。】
第二、形色具足之因:能在佛菩萨等前,供养油灯、电灯等光明及崭新洁净的衣物。
【又云:“由依止无嗔,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妒果,当感妙同分。”】
《赞偈》又说:由于内心依止无嗔意乐,供养庄严资具,将来能感得妙好身色。又说以无嫉妒的善业,将来能感得与善因同分的妙果,即以无嫉妒为因,能感得他人欢喜爱戴。
巳三、族姓具足之因
【第三者,谓摧伏慢心,于尊长等,勤礼拜等,于他恭敬,犹如仆使。】
第三、族姓具足之因:摧伏自己的骄慢,于尊长等境勤修礼拜等恭敬行为,对他人常修恭敬,自己如同奴仆。
总之,谦下能感召尊贵,骄慢则导致下贱,族姓具足之因就是常修谦下。了知此理之后,应常处低位而行。越谦卑,越得尊贵;越付出,越能收获;越助人,越有力量。
巳四、自在具足之因
【第四者,谓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设未来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应往供施。】
第四、自在具足之因:行持广大供施,凡是有人前来乞求衣食等物品时,都做布施,即使众生没有向自己求乞,也对他做饶益。尤其是当苦田或功德田等缺乏资具时,主动供养布施。
巳五、信言具足之因
【第五者,谓修远离语四不善。】
第五、信言具足之因:修好口业,远离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说诚实语、和合语、柔软语、具义语。如此修正口业,能使言语威肃,堪为量则,使人信奉。
试想,语言具有…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