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P34

  ..續本文上一頁世間正見,如《寶鬘論》雲:“略則無見者,謂撥無業果,非福惡趣因,經說名邪見。略則正見者,謂信有業果,福是樂趣因,經說名正見。”須多修習正見的理由:“若人邪見雖妙行,一切皆具苦異熟”,即如果心懷邪見,雖然行持上供、下施等的妙行,但由善根力被邪見摧壞,一切都只能感召痛苦異熟。

  【此于緣起二業因果正觀見者,乃是能成一切諸乘及辦一切士夫義利,必不容少根本依處。故應多閱前文所說,及《念住經》、《賢愚因緣》、《百業》、《百喻》及《毗奈耶》、《阿笈摩》中諸多因緣,並諸余典,令起猛利恒常定解,應當持爲極扼要義。

  此緣起黑白二業因果的正見,乃是能成就人天、聲緣、菩薩一切諸乘以及成辦一切士夫現前、究竟二種義利必不可少的根本依處。因此,應多閱本論前文所說及《正法念住經》、《賢愚因緣經》、《百業經》、《百喻經》、《毗奈耶經》、《阿笈摩》中所說諸多因緣,以及其他教典,使自己生起猛利、恒常的定解。對此,應持爲極爲關要之義。

  “對于緣起黑白二業因果如理觀見”,即因果正見。“是能成就一切諸乘及成辦一切士夫義利必不可少的根本依處”,即贊歎因果正見的殊勝功德。“故應”,是指因果正見爲一切白法根本,故應勤修。

  修習方法:多多閱讀本論前文所說的業果道理,以及《正法念住經》、《賢愚因緣經》、《百業經》、《百喻經》、《毗奈耶經》、《阿笈摩》等中所說的諸多因緣,連同其它教典中所說的相關內容,經由數數思惟而使自己生起猛利恒常的定解。“數數思惟業果”是因,“對業果之理生起猛利、恒常定解”是果。

  “應持爲極扼要義”:對此方法應持爲極爲關要之義,善自珍惜。因爲:一旦獲得此定解,便成爲生起一切白法的根本,而不獲此定解,則難以發生諸乘功德。

  以五明佛學院來說,法王如意寶非常重視學習因果。法王曾經傳授《百業經》、《賢愚經》等因果教典。講法時常引用《正法念住經》、《毗奈耶經》、《阿笈摩》等教證,還傳授釋迦牟尼佛因地的傳記,都是引導學人謹慎取舍因果。我們只有依靠教典對業果反複思惟,才能發起定解;以定解攝持,才能謹慎防護、如理取舍,進入叁乘的正軌。

  有一次,上師講《百業經》時說:“你們對《百業經》的道理不能僅僅在文字上理解,而應該深深領悟、銘記它內在因果如實不虛的義理。如果不如理取舍因果,一旦墮落惡趣怎麼辦呢?如果能自然而然地生起這種定解,說明你修法是有一定境界了。否則,不聞思《百業經》,不能如理取舍因果,而去閉關修什麼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我不敢相信能夠修成。”又有一次說:“對因果要有一定的信解,這是佛教徒起碼的標志。如果對因果沒有信心,那麼不論修什麼甚深法,所得和意義都不大。”從這些教言看出,法王也是教誡我們,要將聞思業果持爲極扼要義。

  醜四、深信業果之總結[59]分八:一、業決定之理 二、業增長廣大 叁、善業的特殊規律 四、十善業道 五、等流果的思惟 六、生活中的八因叁緣 七、四力忏悔 八、破除邪見

  寅一、業決定之理

  對此理要經由思惟建立決定信解,並以它來轉變自心,從此時,都往業果上去思惟。受果時,要想到此果唯一是自己往昔的業所感召;造因時,要想到由此業能在未來成熟相應的苦樂果報。比如受苦時,知道這是自己往昔惡業的報應,坦然接受,勵力忏悔,並觀想代一切衆生受苦;享樂時,知道是往昔善業的果報,對行善發歡喜心,進一步勉力自己勤修善業,並觀想將安樂奉獻給一切有情。每天不斷提醒自己:未來要獲得安樂,現在必須要努力修集安樂之因的善法;未來要不想感受痛苦,現在應嚴防身口意造作惡業。因爲一切苦樂唯一是由善惡業決定,要想離苦得樂,就只有在業果上抉擇取舍,此外別無他法。

  業在何處?究竟來說,就在心上,只要起念,就有善惡業,也就有未來的苦樂果報。業的善惡取決于心,心善,業就善;心惡,業就惡。所以做任何事之前,首先要調整好自心,把惡心、無記心轉爲善心,使一切叁門造作都成爲純善,這是最要緊的。這樣才會引生安樂的果。

  對普通凡夫來說,在沒有遠離分別心之前,一切造作都在業果中,所以絕對不能離開謹慎取舍業果,須在二六時中,謹護自己的心念,不斷將心轉爲賢善,如此在心上止惡行善,便能真實趣入離苦得樂之道。

  寅二、業增長廣大分六:一、由意樂的增長廣大性 二、由對境的增長廣大性 叁、由所依的增長廣大性 四、造業時間與數量的增長廣大性 五、事的增長廣大性 六、造業範圍的增長廣大性

  以微小的因將感得廣大的果,如俗語所說:“春種一粒種,秋收萬顆谷。”因此,哪怕極微小的惡念生起時,也要立即忏悔;有極微小的善心發起時,也要想方設法使它廣大圓滿。

  雖然一切業都有增長廣大的自性,但還有一些特殊的增長廣大,就是由意樂、對境等造業的增長廣大。以下具體說明:

  卯一、由意樂的增長廣大性

  由意樂猛利或廣大,導致業增長廣大。比如,行善有菩提心攝持比沒有菩提心攝持,善業增長廣大的能力更大,而造惡時有嗔心或邪見比沒有嗔心、邪見的業力強大。所以行善時,首先要調整好意樂,下至應發起造作的菩提心,觀想爲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而行此善業,這樣做就能積聚廣大的大乘資糧。

  卯二、由對境的增長廣大性

  這是說,對特殊境稍做損害或利益,就會感得巨大的苦果或樂果。特殊境指功德田和恩田,包括叁寶、世間父母、師長等。經中說,將十方衆生關在牢獄中的罪業,不如扭過頭來不願看菩薩一眼的罪業大。相反,以歡喜心看菩薩一眼的功德,遠遠大于善待一般衆生的功德。

  所以,面對特殊對境時,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比如承事師長時,要恭敬、謹慎、順從,舍棄自己的偏執,不能有負面心態,常常發願盡心盡力讓上師歡喜。在家,父母是最深重的對境,心裏要常感念父母恩德,盡心盡力服侍、孝敬父母。進入寺院,見到叁寶所依,應視爲真實的叁寶,以恭敬心和信心禮拜、皈依、供養。對出家人,只要顯現僧相,就要看成真正的僧寶,不能看過失。能這樣修持自心,常常串習以對境的增長廣大性,能修集廣大福德資糧。

  卯叁、由所依的增長廣大性

  所依就是造業者的身份。說到這一條,出家道友應當珍愛出家身,出家身極爲殊勝,經中說,在家人做一盞大燈,燈油像四大海那麼多,燈芯像須彌山那樣高,以這樣的燈供佛,不如出家人以小油燈供佛的功德大。反之,以出家身造微小惡,罪業也非常深重,比如在家人千百年當中造惡,不如出家人一天造惡的罪業大。所以出家人對自身應嚴格要求,叁門絕不能有絲毫放逸,每天須精勤修習十法行,這樣由所依身的增長廣大性,修得的功德也將極爲廣大。

  卯四、造業時間與數量的增長廣大性

  長期持續地造業,比短暫、偶爾性的作業力量強。這是普遍成立的規律。不論修什麼、做什麼,只要堅持不斷,隨次數和時間的增長,就會越來越有勢力。在修行上,不論修何行門,貴在能長久堅持用功,到一定量時,它的力量就會有顯著提升,就會有所突破。比如持某個咒,能幾十年堅持不斷,這一句咒的力量就非常強,能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懂得此理之後,自己每天的功課、供燈、供水等不要間斷,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功德會非常大。

  卯五、事的增長廣大性

  一切法當中,聖法是最上、第一、極爲稀有的,所以對聖法做十法行的功德,遠遠超過其它普通世間善法的功德。相反,謗法、破法的罪過也極爲深重,遠超一般罪業。

  卯六、造業範圍的增長廣大性

  造作某種業,如果受益或受害的群體範圍大,業力就大。比如作家著書立說傳播某種思想,或國家領導人製定一項政策等,由于受衆廣大,業的增長廣大性就很大。

  寅叁、善業的特殊規律分四:一、特殊時期的增長廣大 二、特殊地域的增長廣大 叁、特殊助緣的增長廣大 四、特殊行善方法的增長廣大

  卯一、特殊時期的增長廣大

  如《叁摩地王經》說:“經恒沙數劫,無量諸佛前,供養諸幢幡,燈鬘飲食等,若于正法壞,佛教將滅時,日夜持一戒,其福勝于彼。”經過恒沙數劫,在無量諸佛前供養種種資具,不如在正法失壞、佛教將要毀滅時,一日一夜持一分戒的福德殊勝。經中還說到,在末法時代一天中持一條戒的功德,勝過正法時代一生受持滿分戒的功德。我們現在正處在末法時代,持戒的違緣非常大,但是如果能在此時守好戒,功德就非常巨大。

  卯二、特殊地域的增長廣大

  如《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說:“若有衆生于彼佛土億百千歲,修諸梵行,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彈指頃于諸衆生起慈悲心,所獲功德,尚多于彼。何況能于一日一夜住清淨心。”所以能夠在娑婆世界緣苦衆生修行利他行,功德極殊勝。

  卯叁、特殊助緣的增長廣大

  如以無我見攝持修諸善行,功德遠遠勝過沒有無我見攝持的善行。

  卯四、特殊行善方法的增長廣大

  比如,將善業功德回向一切衆生同成無上菩提,或以密法中的衆多方便法,功德能增長廣大。

  寅四、十善業道

  十善業道是一切人天圓滿和叁乘菩提之道不可缺少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世出世間任何成就都不可能獲得。

  什麼是十善業道?就是戒除十種惡業道。十善業道的…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