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P35

  ..續本文上一頁體性是能斷的誓願,沒有誓願而只是不作殺生等,並不算是善業,因此思惟惡業過患而發起遠離欲是修善業的關鍵。

  比如思惟:殺生會在現生來世感召深重的痛苦,將會墮落惡趣一個中劫,即使得到人身,也是短命多病等;將心比心,自己連芒刺紮手的小苦都不願接受,爲什麼要斷衆生的命根、讓衆生感受慘烈的痛苦呢?這樣反複思惟後,立下誓願:以後再不殺害法界中的任何一個有情(像這樣發誓遠離殺生,就有等同全法界有情數目的功德)。依此類推,逐一思惟黑業和黑業果,在認識到黑業的過患之後,發起遠離欲,內心發誓:以後不再邪淫,不再偷盜等。這就是發起十善業道的意樂。有了斷惡的意樂後,平時謹慎防護,念念不忘,真實做到靜息叁門的惡行。如果能盡其一生堅持守十善戒,功德極大,如果不能全部守持,可以先守其中一種或幾種,哪怕每個月守一天戒,也有很大功德。

  十善業道的根本在意樂上,而要發起意樂,方法是觀察思惟業果,所以應以如理思惟發起對惡業的遠離欲,這是關要。

  時值末法,邪見猖獗,救世的首要一步,就是依據經典、教言、案例,大力宣揚因果的道理,讓人們認識善惡因果的真相,建立起因果正見。只要能對業果的道理依教理觀察,每個人都有轉變觀念的希望。民國時期印光大師以遠見卓識觀察到末法時代的病症,大量印行《安士全書》、《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等講述因果的書籍。印光大師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就是觀察到如果這類宣揚因果的善書能夠廣泛流通、傳播、宣講,就能夠在人們心中逐漸建立因果觀念,從而把人類從由斷見肆瘧、十惡流行所造成的深重災難中救拔出來。

  能進行觀察、思惟是人身具有的寶貴品質,引導人們學會如理思惟,建立業果正見,才能從根本上轉變人心。因此,引導人們如理思惟因果是極爲緊迫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利益衆生,首先要把握住這個要點。人類行爲上的顛倒墮落,源自業果愚,只有讓人類建立因果正見,事事以業果衡量取舍,才能使人心轉向良善。宗大師把觀察修(思惟修)提到顯著的位置,成爲主要的修心方法,確實有其決定的道理。

  寅五、等流果的思惟

  造下何種因,就會得到增上廣大的同類果報,這就是領受等流。比如待人的態度友善,在人群中誠敬禮讓,就會受到衆生的擁護愛戴。

  那怎麼修領受等流呢?每天起床首先提醒自己:我要善待所有的人,對任何人都以慈悲心關懷照顧。有情界是彼此增上的,自己的心一轉,就可以轉一個家庭、一個工作單位。業果法門真實不虛,只要做得好,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身心狀態、家庭關系、社會關系都會向好的方面轉化。所以,今天學了,今天就去實行,這樣學習佛法的受用就非常大。

  造作等流怎麼修呢?就是觀察自己身上有哪些惡習氣不好,哪種做事的方法不對,哪種待人的態度、說話的方式不妥,發現之後馬上改正,絕不遷就自己。如果不對治自己的習氣,它就會越發展越堅固,每一次遇緣都會發作,給自己製造痛苦。所以,從現在起,要對自己的叁門造作從粗到細一點一點地修正,果能持之以恒,毫不懈怠,久久必定在自身上出現大轉變。

  寅六、生活中的八因叁緣

  今生修行的目的不是爲了現世的圓滿,而是爲未來更廣大地修持大乘道,做好准備。

  八因叁緣,實際上是修圓滿的福德身。作爲大乘利他的所依身,在壽命、相貌、出身、財富、威信、名聲、根性、力量等多方面,都應當具備上等的條件,由此才能迅速廣大地成熟衆生。這八因包含了世間中的一切圓滿,雖然很多人都想獲得,但沒有辨別業果的智慧,就不知從何修起。其實,這樣的圓滿人身是從平常生活起步修得的,只要在生活中修好八因叁緣,就可以現前圓滿的福德身。

  八德之身,分別而言:

  一、壽命長。有很長時間可以修行。因:愛護衆生。

  二、相好。令人見了生歡喜心,從而願意親近聽受教言。因:佛前供養明燈和新衣。

  叁、出身尊貴之家。可以使人敬奉采納自己的言教。因:身口意修持恭敬,自己恒處低位,如同仆人。

  四、自在。既有廣大財富,又有好人緣,以此可以攝持衆生,令他成熟。因:修布施。

  五、信言具足。說話別人尊重信任,具足此功德就能以愛語、同事、利行攝受衆生。因:不說妄語、離間語、粗惡語和绮語。

  六、具大勢力。做事業有大能力,能由此攝持衆生,令衆生很快接受教化。因:發願和供養。

  七、丈夫身。能成爲一切殊勝功德之器,在修法上有很多方便。因:歡喜丈夫功德,厭離女身等。

  八、大力具足,對自他二利的事業無少疲厭,心力堅固,有智慧力、神通力。因:幫助他人,替人分擔憂苦,別人不能做的事,自己代他做,別人能做的事,自己充當助手,以及布施飲食等。

  懂得上述道理之後,就可以不離開自己的生活,修積未來的圓滿人生。比如,照顧病人、老人、愛護動物、放生等,就是修長壽健康的因;在家或單位中,把環境布置得整潔美觀,如此供養如來,將來會得相好;對人恭敬有禮貌,事事肯讓人,把別人放在重要位置,就是修種姓尊貴;每個月領工資時,拿出一部分錢救濟困苦的人,就是修自在,將來會感得富裕有人緣;善護口業,說話不傷人、不騙人、不講無意義的話,不破壞別人的關系,待人和善、真誠,由此衆人就會信任你,喜歡聽你的教導;常常發願誓欲攝持種種功德,對叁寶、師長、父母等殷勤供養,將來就有大威勢;愛丈夫性,做人行事正大光明,將來就得丈夫身;樂于助人,對弱者主動提供幫助,對上者願充當他的助手,這樣放下自己成全他人,身心的力量就會提升。

  做這些善行功德時,唯一回向無上菩提;待人做事,都用純厚的心,就是心清淨。每天堅持做、認真行,就是加行清淨。有了這兩種清淨,自己的內心就成爲妙田,做任何善行都能出生大福德。

  這是在生活中修好八因叁緣,把佛法落實在現實的人生當中。如果一天大多數時間都與修行結合,具足八因叁緣的內涵,得到的利益就很大,不必要到來生,今生就有轉變,再近一點說,下半生會比上半生增上,明年比今年增上,下個月會比這個月增上,甚至一天比一天增上。自己可以觀察,在家裏對父母、眷屬修好這個法,在單位裏也這樣實修,看看自己的身心、人際關系、事業,方方面面是不是在增上。業果法貴在實踐,真正按八因叁緣來修,決定能全面改變命運,如果不在這裏實修,學佛修道難有堅實的基礎。

  根據重業先成熟之理,可以推知臨終時先成熟什麼業,因此,在生前就要如理抉擇自己的造業。臨終時,可以決定兩點:第一,決定唯一隨業牽引,其它帶不去;第二,以善業力感召安樂,以惡業力感召痛苦。所以一生行善的人,死的時候很自在,有的談笑而逝,有的坐脫立亡,沒有任何痛苦。修淨土的人以真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畢生用功于此,使它成爲重業,臨終自然安詳往生。如果沒有重業,就要看近業,所以臨終關懷非常重要,應當爲臨終者提供助緣,比如助念佛號等,助他往生淨土,或讓他在善心的狀態中去世,以引業善而得生善趣。

  寅七、四力忏悔

  平時我們以放逸或忘失正念,造下了大量罪業,切不可放置不管,而應當及時以四力忏悔。四力就是能破現行力、對治現行力、遮止罪惡力和依止力,其中能破現行力和遮止罪惡力是關鍵。能破現行力的體性是追悔往昔所造惡業的善心,發起追悔之心的方便是勤思罪業的過患;遮止罪惡力的體性是誠意防護之心,如果沒有這個內涵,忏悔就成爲空話;對治現行力,有誦般若經、觀罪性本空、持咒等等;依止力是修皈依和菩提心。

  這四力忏悔可以歸攝在金剛薩埵的修法中。爲什麼特別提倡修持金剛薩埵法門呢?有兩個原因:

  一、金剛薩埵本尊的願力殊勝、心咒淨罪的能力大。因金剛薩埵具有淨治一切罪障的特殊願力,觀修金剛薩埵本尊,念誦心咒,就可以淨除一切罪障。阿底峽尊者曾說:修學叁乘,最重要的修法都是忏悔業障,而八萬四千法門中,在忏除罪障方面,最具加持的就是密乘中的金剛薩埵修法。

  二、契合漢人時機。在金剛薩埵伏藏儀軌中,蓮師授記此儀軌與漢地衆生有特殊因緣,將利益以漢地爲主的廣大衆生。

  基于以上原因,法王如意寶以大圓滿智慧觀察當今時代衆生的根機、因緣,特別倡導修持金剛薩埵法門。考慮到現代濁世衆生罪業深重,善少惡多,尤其在受叁乘戒之後犯戒之處不計其數,嚴重的還造過謗佛、謗法、謗僧的罪業。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不推動共修金剛薩埵法門,不必說即生成就,連得人身都很難保證,所以須倡導共修金剛薩埵法門。

  忏悔時,罪業能消多少,是拔除根本還是枝末,完全取決于忏悔心猛不猛利,具不具足四力,修持是否持續、恒常等。忏悔的質量就觀待上述這些條件,如果能增上圓滿這些因素,忏罪的效果會非常顯著。在四力當中,能破現行力和遮止罪惡力的發起,全靠修習業果,由數數思惟黑業的過患,就可以生起猛利的追悔心和誓不再犯的防護心,這樣忏悔就會真正達到扼要。而且由對業果的定解,可以發起皈依心、菩提心、念誦心咒的至誠心等等。

  總之,修好金剛薩埵法門的關鍵是具足四力,而四力能否達到扼要的關鍵是修業果。

  以上宣說了金剛薩埵忏悔法門與修習業果的關系。

  寅八、破除邪見

  有人懷疑:如果行善決定得安樂、造惡決定得痛苦,爲什麼看到有些好人反而遭殃、有些惡人反而享福呢?

  破:假如只看這一世,似乎可以說善惡報應不決定。但是因果通于叁世,好人行善卻遭殃,這是前世惡業成熟的苦報,但今生的善業決定在未來現前安樂。惡人造惡卻享福報,這是前世善業成熟的福…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