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該保密的還是要保密,該隨順別人的還是要隨順。不過,如果感覺對方有可能接受,甚至有可能學佛,在同事、同學之間講一些佛教道理,宣說一點佛的偉大思想也未嘗不可。公開還是不公開,要視實際情況而定。
饒益衆生戒爲什麼要放到最後呢?雖然這是菩薩修行的唯一目標,但實際上還是要到修行有一定成就的時候,才能真正利益衆生,在此之前雖然有想法,但能力還很欠缺。
全世界六十多億人中又有多少能真正做到毫不利已,專門利人呢?能在利己的同時利益一部分人,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不要說利益所有的人甚而所有的生命。與所有的生命數量相比,人類所占的比例是極其微小的。僅僅想利益全人類,都是難乎其難的,要想利益所有的生命,更是普通凡夫無法企及的境界了。
要承擔這麼偉大的事業,一定要首先提升自己,所以佛陀就把饒益衆生戒放在了最後。
作爲非專業的外行去看佛經,就很難領悟其中的次第。比如,爲什麼六度中布施在最前面,持戒在後,智慧在最後?這些順序不是隨便製定的,其中都蘊含了很深的意義。只有真正的善知識講解以後,我們才會明白。這叁種戒律的順序規定,就是基于這樣的理由,我們修行的時候,就要按照次第來修。
二、細說菩薩戒
菩薩戒分叁個層次,分別是針對利根、中根和鈍根修學者的。
第一種,是龍樹菩薩所說的戒律。這種戒名義上有十八條,實際上是十四條。在此基礎上加上不舍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兩條戒後,名義上就成了二十條戒,其實是十四條戒加上最後兩條,一共十六條戒。
第二種,是無著菩薩所說的戒律。從動機或發心的角度來說,只有四條戒;但從行動的角度來說,還是可以分成八條戒。雖然中根者的戒條比上等根基的少一些,但受持起來也不一定很容易。
雖然二十條戒和八條戒在戒目的條數上有所不同,但實際上二十條戒也可以歸納在八條戒中。
第叁種,是下等根基者的戒律。只受持願菩提心——爲了度化一切衆生而發誓成佛的決心。
在沒有受戒之前,首先要了解每一個戒條。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受那種戒。
這些戒律都是佛製定的,只有以佛經爲證據,才能確定是否會犯戒。除了佛以外,任何人都沒有資格修改或製定戒律。在《集學論》、《入行論》等論典中,收集了大量菩薩戒方面的教證,如果想廣泛、完整地了解菩薩戒,就要學習這些論著。此處由于篇幅有限,我們暫時不引用佛經教證。
(一)下等根基者的學處
首先,下等根基的戒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要有堅定不移的度化一切衆生的念頭。這個念頭來源于真正的慈悲心。第二,爲了利益衆生,自己一定要成佛。成佛以後,才能給所有衆生指一條解脫之路,並最終讓他們獲得解脫而成佛。這兩個決心必須是不造作的。
有了願菩提心以後,無論吃飯、上班或做其他事,都要盡量再叁思維,不能忘失菩提心。每天都要把修菩提心的善根供養諸佛菩薩,並祈請諸佛菩薩把自己供養的善根回向衆生,同時發願:但願以此善根的力量,能讓所有衆生早日成佛,往生極樂世界等等。
這個學處的緣起,是一位國王。這位國王經常被俗事纏身,可謂日理萬機,實在無法受持太多的戒條。釋迦牟尼佛告訴他:“雖然你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平時非常忙碌,但你也可以學一條學處——只要你時刻修願菩提心,隨喜諸佛菩薩的所有功德,將隨喜的善根供養給佛菩薩及聲聞緣覺,祈請佛菩薩將此善根回向一切衆生,僅僅依靠這條戒,也可以圓滿成佛的資糧!”
現在很多人雖然不是國王,但也像國王一樣忙碌。所以也可以這樣先受一條戒,有進步以後,再受其他戒。
盡管相對而言,願菩提心發起來比較容易,釋迦牟尼佛也說這是最簡單的,但對我們來說也並非易事,要真正發起不造作的願菩提心,還是需要通過依止大乘善知識聞思修行,積累衆多資糧才行。
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克服一切困難做到這一點。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根本沒有辦法進入大乘佛門。倘若此生沒有機會進入大乘佛門,什麼時候才有這樣的機會呢?一萬年、十萬年、百萬年、千萬年之後有沒有都很難說。所以今生至少要打一個基礎——能夠證得初地或者成佛當然是最理想的,退而求其次,至少也要生起願、行菩提心。否則問題就非常嚴峻了。
我們不能忘記,一切都是無常的。如果在了知菩提心的利益之後,卻一拖再拖、死不著急,總念叨著手頭永遠處理不完的雜事。總想著現在還不著急,等事情處理完以後,再修菩提心也爲時不晚,那就是無常沒有修好的標志。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修菩提心、受菩薩戒、行菩薩道的機會。
說實在話,在家人完全沒有錢財,生活會很困難,但這也不是大問題,最基本的生活怎麼都能湊合。最大的悲哀,是沒有慈悲心和智慧。雖然錢與權暫時可以解決一些衆生短暫的痛苦,比如放生、布施等等,但用錢財給他衆帶來的幸福也是微不足道的,在最關鍵的問題上,錢是無能爲力的。只有智慧和慈悲心給自他雙方帶來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永久的幸福。
無論千萬富翁還是國家元首,假如缺乏了慈悲心、菩提心和智慧,不但沒有下一世的成就,連今生的錢財也不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幸福。我們經常會在電影、電視與報紙的新聞裏看到這方面的報道,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修行材料。
我們不能因爲經書上說是這樣,就認定是這樣。經書上說的當然很重要,但最關鍵的,是要在現實生活中收集修行材料,這個力量才是最大的。
所以我們務必要往這方面努力,聽聞大乘佛法,然後投入地修行!否則我們永遠都不會成就。除了佛菩薩的化身以外,普通人都有很嚴重的毛病——煩惱、自私、我執。世上所有不好的事情,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在內,都是自私心導致的。如果沒有清除自私心,以後的世界會更可怕!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讓全世界的人都接受佛法,但我們自己必須接受。接受並不是僅僅相信與不排斥,而是要修行,把佛宣說的智慧與慈悲融合在我們心裏。如果不修行,就不能解決任何煩惱。
《慧燈之光七 菩薩戒淺釋(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