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管人管事與管心▪P3

  ..續本文上一頁你罵他、責備他都沒事,就是不要諷刺他。我原來針刺這個毛病現在基本上改掉了,不用了。現在我基本上是從側面說話,側面說話也是棒,但是棒呢,側面敲一敲[用木板敲示意],我習慣于這樣——當頭棒好像也不是我的風格,還沒有學來。現在我只能用棒點一點。這個點有很多方法,有時候從正面點,他有很多缺點,你鼓勵他,或者你贊歎別的有優點的人,讓他相形之下自己能明白;有時候你從理上講,不講事,講理嘛,每個人都要比照著這個理看:“哦,對了,我有問題”,所以你講一個一般性的道理,給別人以啓發,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棒喝我們可以稱之爲陽剛的,針刺呢就是陰冷、陰柔的喽。側面啓發也屬于陰柔的方法,但是別人能接受。以現代人的根性來說,他更適合于從側面用棒點點,不適應棒喝,更不適應針刺,針刺他恨你一輩子。以上是我在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所體會到的說話的心得和技巧。

  四、慎言他人的過錯

  在菩薩戒裏面,有一條戒律——“不說四衆過”。這條戒對于我們受了戒的人來說,是很重的,犯了戒以後,其過錯的嚴重程度和殺人差不多。有好幾年的時間我都不理解,因爲我們在管理的過程中必定會涉及人的長長短短嘛,爲什麼會有這條戒律?而且你怎樣才能做到呢?現在這個問題在我心裏沒有了。我是這樣想的,就是你受的戒、你發的願,它是一個絕對,因爲這條戒是佛陀這位一切智者出于慈悲而爲我們凡夫所製定的,所以它肯定是對的,你不理解,一定是你沒有智慧,你還沒到理解的時候。

  前面我講過,管理的最終宗旨是爲了人,一切爲了人。在寺院裏爲人,就是爲了人的轉化,爲了人的進步和覺悟,管理到最後,目的是在這裏。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去看你所管理的人,雖然每個人都有很多個性、習性,優缺點互現,但總的來說,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特別是沒有壞人,所以你沒有必要去強調別人的過錯和缺點。

  另外現在的管理很重視溝通,溝通的媒介是語言概念。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語言和概念,一旦從嘴裏出來,就像有了生命一樣,像一顆種子落到了地裏,它會一直在這個概念的方向上相續,形成強大的力量,乃至于被概念所框定的那個人都接受了——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就是個壞人,或者我是一個懶惰的人,等等。你看,人都被這個概念統治了。但是別忘了,我們的宗旨是要轉化人,即便有一個人他劣根性不改,有很多缺點,從根本上來講,你的目的是要教育他、影響他,所以在管理中,涉及與這個人相關的溝通,就要特別慎重,切記不要亂扣帽子,以免把這個人框死了。有時候你草率地給人框一些概念、戴一些帽子,這些東西就被身邊其他的人所接受,被你管理體製裏面的人所接受,接受了以後那個被框的人就被定性了,幾乎沒有什麼希望再改變了,這是與我們的初衷相悖的。所以作爲一個管理者,語默之間要特別慎重。你留心自己說出去的話,就相當于一種溝通信息的管理。你要看到所有的人,他有他的劣根性、自尊心、自我保護意識和各種各樣的習性,這些東西在你出言之先都要考慮到。

  在寺院的管理中,有時會涉及外面的一些部門。在我們跟各種複雜的關系打交道的過程中,要跟下面的執事說明情況,但又不願意說,爲什麼呢?情況是可以說,但是會涉及一些人,以及那些人怎麼樣,在這種情況下,我就特別不願意說。一旦我說出去了,就會發生上面我說過的那種情形。剛才我講了,我們的宗旨是要把所有的人變成朋友,做一個沒有敵人的人,這是另外一個絕對命令。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語默之間要有點技巧了,有的要說,有的可能是明白就行了,不要說出來,不要去表達它,更不要去傳播它,然後通過積極的工作去轉化他、統戰他,把敵人轉化成朋友。這可能是寺院跟公司不一樣的地方。寺院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教化人、轉變人。

  前天我收到一封信,是我們這兒東門村的一個村民寫的。他說他是這裏的一個普通講解員,他反省了他們這些人過去的錯誤,認爲自己素質太差,給寺院造成了很多問題,責任在他們,等等;他也對寺院爲他們提供的種種條件表示了感謝。這封信寫得很好,我還是蠻受教育的。它證明了,只要我們的言行立足于教化人、爲別人好,最終我們所交往的對象就真的能被感化,我們就沒有對立面了,會處在和諧的人際關系當中,生活在和諧的世界裏。

  五、接受無常

  有句俗話叫“計劃趕不上變化”,說的就是世事之無常。無常實際上是這個世界的生命力之所在:機遇在無常這兒,挑戰也在無常這兒;世界的可愛在這兒,世界的缺陷也在這兒。我們要訓練自己接受無常,以及無常帶給我們的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負面的影響,我們知道這一兩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很多公司感受到了無常的厲害,其實無常平時就在,只是你沒有注意它而已。無常體現在一個公司裏面太多啦,現在管理學裏面叫風險或者危機,平時你沒有發現,在經濟有大的波折的時候,你才發現了它。這個時候,我們要正視無常的負面影響,直面困難,直面變化和挑戰,才能把事情繼續做下去。無常也有正面的作用,正是因爲無常,我們才有機遇、出路,才有生機和希望。所以接受它的負面影響,把握它給予我們的正面的機會,這是一個聰明的管理者應該做的。如果你不接受無常,想追求一個你心目中的完美境界,那是追求不到的,這個追求本身就是最大的痛苦。我們可以有一個美好的願景,朝那個方向慢慢地努力,但是你想短時間內非常功利性地實現它,那你就會很煩惱。因爲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只有可接受的。什麼是最好的?你能接受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就在你心中。它有時候是你的妄想,你放下了這個關于最好的妄想,就是最好的。

  [據2009年3月22日于柏林禅寺指月樓對生活禅高級研修班學員的開示]

  

  

《管人管事與管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