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管人管事与管心▪P2

  ..续本文上一页位置,因为大家处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关心的焦点不同。作为管理者,往往比较关心宏观的、战略的、全局的东西。下面的人,则比较关心他所在的部门、岗位,以他之所见、从他那个角度出发的得失和利害。所以说你要把自己放下,放到他所在的那个位置,去体会他的感觉。这里要有一点包容、一点理解,心理学有个词叫“同理心”,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让所有的人都大公无私,这是不可能的。以我们寺院来说,这对我是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你要理解每一个人的需求。有的师父说我要闭关,可是你作为方丈,首先就会想到说:我有很多事没人做呀!你现在就闭关?!看,你马上就跟他对立了,你没有去体察他。有的人说,我要看藏经;有的人你让他去做饭,他说我喜欢看佛殿。他有他的个性、长短,他从他的位置出发,有他的想法,你要体察他。

  谦卑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服务。这就牵扯到管理的宗旨,管理的宗旨是什么?最终宗旨是为了人、为了众生。人是最重要的,其他外在的事功、功利得失,这不重要。既然是为了人,这就好办了,你就去成就人、去成全他,成人之美。这个服务,在公司里就是你有时候要为他的工作提供种种的方便,因为他的工作是为整个单位、整个集体的。这种方便有时候是工作上的,有时候是生活上的,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个人有他的社会角色——他要工作嘛,他有责任;同时作为自然人,他要吃饭,要睡觉,要上厕所,要生病,要衰老,他有自尊心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你要考虑的。你要为他服务,你得体察他各种细微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为他提供方便。

  谦卑,做仆人式的领导,体现了你的心量和行动力。有一些人,特别是你下面的一些高端人才,你觉得有培养前途的人才,你更要有意识地去为他服务,去关照他的成长,包容他的缺点,原谅他的过失。有好事要想着他,有难事要替他。当然有些难事你得叫他去做、去锻炼,你在旁边看着。这真的不容易,有时候这个人哪,一有烦恼的时候他就不是他了!所以你永远要接纳,不要因为他有时候偶尔有些情绪呀、有些错误啊,就一下子把他排斥掉了。这些事情我有很多体会,就不细说了。有时候,别人跟你发脾气,你都要接受,你要知道,他跟你发脾气其实是好事,他信任你呀,他觉得你讲道理才跟你发脾气,人家要是不理你,那就危险了 !

  那么我个人呢,应该说目前正处于第二个境界——谦卑,这是我现在主修的法门。

  第三种心态和境界——悠闲,老实说是我想象的,不过偶尔也会有这种体验。

  做领导人不是很忙,是个闲人,经常这儿转转,拍拍这个肩膀说两句呀,请那个来喝喝茶呀,聊聊天啊,表面上看挺轻松,实际上都是像点穴似的,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比较悠闲。要能做到这样,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个领导、一个管理者要能做到很悠闲,他就是成功的。

  我们用周易的乾卦来说明这个道理。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第二爻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第三爻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第四爻是“或跃在渊,无咎”,第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第六爻是“亢龙有悔”,后面是用九,爻辞是“见群龙无首,吉”。

  龙这种动物在《周易》里象征阳气和生命力,第一爻“潜龙勿用”,是生命力还潜伏着,没有生发,阳气在下;“见龙在田”,注意,龙是一种象征符号,田嘛,是南方那种浅水的田,见龙在田,说明它开始初露头角;第三爻呢,是说这时候它在积累,所以“终日乾乾”——乾乾就是很努力、很精进,“夕惕若厉,无咎”,早晚都很用功;第四爻就开始试身手了,它在“渊”,渊是水很深的湖、潭,它在那里面飞翔,展现它的雄姿;到了第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它已经一统天下,得到了绝对的主动权,自在;但是这时候也有一个危险,它会得意忘形,最终就导致“亢龙有悔”。就像月亮圆了会亏一样,阳满了它就会亢,一亢奋就……所以你要小心点。你中了一个彩票, 6000万,哎呀,你要小心!“亢龙有悔”呀!别人都注意你了。

  乾卦还有一个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里的“见”也可以读“现”,就是显示出来的意思。这群龙无首很有意思,就是讲要无为而治,说的是在一个团队中,思想、文化、权力的多元化。但是这种多元呢,又要有统一性,在统一前提下的多元化。所以如果你的团队达到这个境界,有统一性,有一个大家公认的价值蓝图,同时又权力多元化,下面各部门都很有权力,很有主动性、积极性——群龙嘛!不是独龙,是很多的生命力——那我就要恭喜你了,你这个领导当得很成功。这里面没有一个头,大家绝对听他的,你会说,那我在哪儿呀?我算什么?这对你来讲就是一个挑战了。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国家,如果是一言堂,特别集中,万众一心,其实有时候是危险的,会“亢龙有悔”的。了解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全身而退特别重要,因为你要知道,你的影响力太大了之后,下面都崇拜你了,那就麻烦了,你赶紧退吧!在世界上的国家领导人里面,有一个人很了不起,就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他相当于有意地培植了一些反对势力,最后把自己弄下台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社会因素,但是他本人愿意这样选择,是有心理准备的。以他在“二战”中对法国的贡献,他继续再干,权力越来越集中、越来越膨胀,可能对国家不利,所以他的这个选择是正确和成功的,令人钦佩。

  二、慈悲与做事

  在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呢?人和事的矛盾。特别是你学了佛以后,再管理这个公司,经常会遇到这个矛盾:学佛要慈悲呀,可是又要做事,怎么办呢?这个矛盾所在都有,寺院里也有。我们知道对人要宽容、要慈悲,可是做事情有做事情的规律,事情的规律往往是由成败、得失、效率、竞争这些因素控制的。如果用佛法来观察的话,这个矛盾相当于慈悲心和智慧的矛盾。对人要有慈悲心,可是事情要把它做成啊,所以还需要智慧。

  有时候你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为了一件事要牺牲一些人,比如现在有些企业裁员——企业不是慈善机构,面临生存压力只有裁员。在寺院的管理中,这个矛盾比企业要好一点,为什么?刚才我说了,管理的最终宗旨是为了人,一切都为了人。这就牵涉到一个很微妙的问题了,什么是慈悲呢?从管理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工具。只要你把一个人当工具,就没有慈悲,这个定义可以广泛地用于观察所有的人际关系。慈悲是每一个当下的人都是目的,所以在慈悲的原则下,人没有多数和少数,为了多数人牺牲少数人,为了很多人牺牲一个人,不能这样处理问题。个人愿意这样,那是他个人的自我选择,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也不能要求少数人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

  如此一来,管理就有麻烦了,很多事情,你照顾了他,事情就做不了了。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无常。无常是所有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件的共同背景和基础,所以慈悲呢,不是给那个人营造一个温室、给这个人营造一个温室,使他们不受无常的侵害、不遭受任何压力——注意,这不是佛教的慈悲,倒有点儿像外道的慈悲。无常是我们所有的人都要面对的一个情况,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不管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应该通过机制传达给所有的人——不是管理的人一个人扛着,下面的人都感觉不到无常。要把这种变化和无常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无常的时候,他就能理解当前的局面、理解领导的做法。这时候,大家在一个共同的无常的基础上,依照共同的游戏规则来行事,不同的人因为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待遇,因而就有不同的结局。这是不是好像很冷酷?但是无常就是冷酷的呀!无常何曾和我们商量过,说:嘿,现在无常来了!这样处理问题,也是没有办法。这时候你需要用智慧让所有的人理解,如果我们能让所有的人都和你站在一条线上去面临所遇到的问题,那么每个人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他应当怎么做了。当他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就能接受变动了,就不会有矛盾产生。

  当然,在具体操作上,你还可以通过把管理者的角色和私人角色区分开,来体现你的慈悲。作为一个管理者,这是一个公众角色,整个集体面临着无常的挑战,大家该怎么办就得怎么办,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但是作为一个私人角色,那就是另外一个角度了,你可以给他建议、给他实际帮助,那是你自由的空间。这是在做事的时候,如何智慧地处理慈悲心的问题。

  三、批评下属的技巧

  我刚当住持的时候,有时候早上吃饭表堂[讲话],这是住持的特权,话语权独揽。大概先后有两个师父直接跟我说:你讲话跟老和尚不一样,老和尚讲话,让我们听了觉得知道错,同时也很有信心;你讲话让我们觉得很冷,很没有自尊。他们说得很对呀!我原来是有一个毛病,批评人的时候喜欢一针见血,我称之为针刺,总是从一种文学的角度、用形象的语言让对方印象深刻,痛,可是还喊不出痛来,这叫针刺。这种说话方式是从哪儿来的呢?我觉得与鲁迅有点儿关系,因为我们中学学了很多鲁迅针砭时事的杂文,对吧?他是阴冷的,他也有比喻——匕首,匕首也是冷的呀?还不如斧头。说到这里希望鲁迅先生不要见怪我,把自己的错推到他身上了。不过我们受的教育对性格的养成有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有的人对这种说话方式很抵触,可是他又叫不出来,以后就不跟你合作了。那两位师父直接点醒我,我非常感恩。现在每每要讲话的时候,我都要想到他们给我的批评,受用很多年。以后我就比较注意讲话的方式。禅宗讲“棒喝”,就是正面说,你直接就骂他,有的人他喜欢骂,这是真的,有时候骂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管人管事与管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