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持與生活(第六屆智慧之旅禅修營)▪P2

  ..續本文上一頁 多少年前我們覺得,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苦的人,太苦了,這個世間上根本承受不了,生活沒有意義,死亡是一種解脫,但是最後接觸佛法之後,發現一語就道破了這個現象。所有的苦都沒有真實的苦,都是我們自己造就的。所有的快樂,誰是快樂的主人呢?快樂沒有主人,如是因起如是果。只要你掌握這樣的思維慣性,寬容的心、欣賞的心、包容的心、贊歎的心、隨喜的心,這個世間上就不一樣。人家說有一個客觀世界,真的有一個客觀世界嗎?如果真的有一個客觀世界,那就是你看它也是如此,我看它也是如此。人人看它都是如此。你今天看它是如此,明天看它也是如此。但是真的有這個世界嗎?大家可以從自己的體驗當中來體驗一下。在家裏面,父親、母親、兄弟姊妹,也許對待一個同樣的事物,大家的心情不一樣。當大家的心情不一樣,感受完全是兩碼事,認識、看法,完全是兩碼事。你說這個世界依據于什麼?往往是依據于我們的認識而發生改變。一朵鮮花,在自己快樂的時候,賞心悅目,在自己傷心的時候,反而成了一種嘲諷。這不就說明問題了嗎?所以說這樣的因果不是說很遙遠,而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態當中,當下就可以體驗。真正有體驗的生命,變得更實在;有體驗的學習,變得是真正的學習;有體驗的生活,時時刻刻都能夠升華。所以說把這樣的因果落實在我們自己情緒上,你有什麼樣的情緒,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它會怎麼樣影響這個世界?你就可以從自己到周遭,到環境,整個過程,你都能掌握。而且,可以通過你把握自己來把握世界。

   看到一個笑話,說一個神父,他忏悔,臨終了,他忏悔。他說我小的時候呢,想發願改變世界,長大了以後呢,我想改變國家,老年以後呢,我想改變家庭,但是今天,臨命終了,他發現真正需要改的,是自己!臨終來忏悔,從小到大,我們都走偏了。去改變世界,去改變國家,去改變家庭,去改變他人。但是到最後,我們發現,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能從真實的因果道理上來反省自己——自己就是因果的主人,自己就是因果的影響者,你該起什麼樣的因,你想結什麼樣的果,掌握這種因果規律之後,人生的幸福就在當下。

   簡單嗎?很簡單!也許整個世界,在因果的主旋律下好好地反省一下!其實,我們把這樣的智慧落實在體驗過程當中,怎麼樣讓自己快樂?不要去求取很多道理,就看自己的方法。在因果的指導之下,如何來體驗這種快樂?在當下你如何體現這種快樂?這個是需要體驗,不僅僅是講道理。能夠從自己的體驗當中下手,也許,你不求熱鬧,不求別人的認同,不求世界的成功,但是,你已經擁有世界。在這一刻,已經足夠!四大海的海水那麼多,但是你需要的,不過是一勺水而已。能夠把你所需要的這勺水找到的話,生命在當下就圓滿它的意義,當下就圓滿它的價值。但是,我們生命的方向呢?也許你還沒有著眼在我們自己所需要的這個東西上,也許我們還要走很多冤屈路,不知道到什麼時間。所以在無常過後,我想說的,就是這個因果觀念、因果心,能夠有這種因果心,在因果的認識與體驗之下,你的整個生命變成了一個實驗室,變成了禅修營,變成了瞬間又一個瞬間的體驗。在體驗當中,哪怕就是錯誤,可以促進我們認識的升華,可以促進我們認識的糾正,可以讓我們知道這樣的認識將會産生怎樣的因果,將會影響我什麼樣的命運。如果說你偶爾做對了,那將會促進我們的信心,如是因如是果。命運並不掌握在上帝手裏面,不掌握在佛祖手裏面,也不掌握在和尚、法師手裏面,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每一個的當下。佛法,就是需要我們做自己的主人公,需要自己去覺察世界,體驗世界。在因果心、因果觀念的認同之下,來指引我們。把你的生活當作一種實驗場,不要盲目地陷入自己的情緒。一個不好的結果來了,我們不願意接受,越不願意接受,我們越是痛苦。于是,我們看清楚它,它是如何影響我們自己心情的。我可不可以讓它不影響我自己呢?

   今天我們所說的兩個價值取向,一個方面呢,境由心生;一個方面呢,心由境生。到底哪一個正確?是不是非此即彼?我看這裏面啊,兩個都有道理。一個方面我們的心,你缺位了,沒有積極地投入,那麼我們心的力量自然就很小,很被動。在這種被動的前提之下,當然,物質、環境、五欲的力量就顯得強大起來。我們的心就不由自主地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我們就做環境的奴隸,不能夠自由自主啊。我們能不能真正地自由呢?我們自己做到這種自由了嗎?結果你發現,我們並沒有做到這種自由。人人都在追求自由,結果呢,我們把自己交給環境了,交給情緒了,交給我們自心之外的人和事了。于是我們自己做不了主,我們痛苦,這個世界不圓滿。最後的結論就是,這個世界不圓滿。世界真的不圓滿嗎?所以說檢查一下我們自己的心態,檢查一下我們自己行爲的力量,檢查一下我們取舍的依歸,你就會發現世界不在別處,自己把自己放失了。今天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要找回自我,要覺悟自我,要自尊自重。從生命的每一個瞬間去體驗和認識因果性。善因善果不用佛說,讓我們自己來體驗。你來體驗這種善因之下,它會是什麼結果。你來體驗這種惡因之下,它又會是什麼結果?當我們真正開始體驗了以後,佛法,那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經書上說得再圓滿,那僅僅是一種教法,這種教法能不能爲我們自己所體驗,也許,不是我們自己狂歡所能體驗到的,而是要沈靜,要孤獨、寂寞。所以說這個世間很奇怪,今天早上在來的路上我們還在討論,我追求自由啊,我追求快樂啊,但是今天我進來以後你非得要我剔個光頭,非得穿個和尚衣,非得受個戒律,好像一切的一切都把自己綁起來了,不自由了。有的時候,這種不自由是一種必須的代價。如果我們今天太自由了,你得到的結果那就會是加倍的不自由。

   你說你開車,在路上隨便開,可以走路上,也可以不走路上,那將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到最後你還自由嗎?可想而知你不會自由。你說你吃東西,好的我也吃,壞的我也吃,甜的我也吃,有毒的我也吃,你這個自由嗎?當下你是自由了,但是結果呢?你自由嗎?你會發現,這個結果將嚴重地製約你的自由。

   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你說我可以起善心,也可以起惡念。是,這個東西隨便你。你可以信仰佛教,也可以不信仰佛教。你可以好好地學習和生活,你也可以吊兒郎當,拿生活開玩笑,這是你的自由。但是,這樣的結果可能爲期不遠,你就會發現它帶給你的後果是什麼。而往往這種結果都不是我們自己所需求的。這就是必須要我們在因果的前提之下來反省。你想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你認識這種因果規律嗎?如果你沒有真正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東西,如果你沒有進一步探索你所需要的這種東西以什麼樣的因果來成就,那你這一輩子都是莽莽撞撞,都是迷迷糊糊,都是不由自主,它就沒有達成一種覺悟。一旦沒有達成覺悟,那就是一個瞎子,在摸索著走,那是一種什麼結果呢?大家可以眯起眼睛想一想它是一種什麼結果。當你有所體驗了以後,經書上的話才感覺到是那麼親切。

   也許它所說的苦,你以無常來觀照的時候,你才有認同的感覺,才能夠找到高山流水的一種感覺。也許在這種因果之下,我們並不需要跟你講很多,但是你只需要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注重自己的反省,注重生活的觀察,注重我們個體的體驗,這種因果當下就在我們身心裏面揭開了非常生動的一面。于是,我們能夠把這種個體體驗上升到對明覺智慧的追求過程當中。明了我們自己所期盼的結果,探索成就我們自己期盼的結果它內在的方式方法在哪裏?你要找得到這種正確的方式方法,結果,屬于你的。就像觀世音菩薩說的,千處祈求千處應啊,你求什麼得什麼,只要你能找到這種因果。你沒有把這種因果找得到的時候啊,明明很輕而易舉就得到的東西,但是你一輩子都得不到,這就是人生的缺失!我們缺失的是什麼?是智慧。我們說智慧是我們的第一生命。爲什麼是第一生命?我們追求財富、追求事業、追求愛情、追求家庭、追求金錢、追求名利、還追求健康。在所有這一切追求過程當中,健康很重要。沒有健康,也許你所擁有的這一切東西都失去了。但是真的健康就那麼重要嗎?相比于智慧來說,智慧更重要。有了智慧以後,健康的身體那就不一樣了。你所擁有的東西,那就不一樣了。當你不明白自己需求什麼,對這個世界,你很迷茫,到處碰壁,目標不清楚,就像一個無頭的蒼蠅。這個時候你會得到你的所願嗎?有很多時候,你都會說,師父,我都不知道我想說什麼,我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追求什麼。那就是要清楚你自己要追求什麼,然後再來說。他說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什麼。那就等你把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真實認識清楚之後再說。所以說很多時候道理不是講的,道理是需要悟的。悟性不是人人都有的,而是事情要把你憋得很厲害了,憋瘋了,這個問題真正成爲你的問題,你才能夠想辦法來解決它。

   以前講過一個父親,他要教孩子。父親是幹偷盜的,這個兒子長大了,偷盜的本事還沒有學會。這個父親就要教他啊,兒子啊,你已經長大了,還要成家立業啊,不能夠靠老子偷一輩子給你受用啊。你會不會啊?于是這個兒子說,我學嘛,不會我就學嘛。父親就帶他去偷東西去了。但是到了一個大戶人家家裏啊,父親就把他關在櫃子裏面自己跑掉了。而且跑還不出奇啊,他還在那兒喊,抓小偷啊,結果一喊,父親跑掉了,兒子被關在裏面了,這個兒子心裏面才氣啊,你這個父親把我引進來,喊抓小偷,你自己跑掉了,讓人家來抓我。沒有辦法啊,父親沒有教。但是,逼的,怎麼辦呢?不能出聲,等他們來開櫃子的時候,一下子跳出來就跑。…

《佛法修持與生活(第六屆智慧之旅禅修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間佛教的修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