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講記 十▪P3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法門要信,信了要精進。精進是不間斷,既要依靠念佛法門出生死,成佛。你就不能念叁天又不念了。想起念不想拉倒,那叫啥修行?精進就是不斷有恒。要念多少佛就不能斷,無論如何都要念。念,是慧,不定是善心所,念就是念念不忘,念佛要以持名法門。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不能說不念。念就是念頭,修行這個東西少不了。修行自己心頭該想啥子,修哪一門?念佛的人不能把南無阿彌陀佛丟在腦後。參禅要把話頭提緊,風雨不透,六個字要念得風雨不透。什麼事都打不到自己的閑岔,南無阿彌陀佛。刀架在頸上,南無阿彌陀佛。銀子堆成山,南無阿彌陀佛,都把念頭打不斷,什麼東西都把念頭打不斷。念有好的,有不好的念,有人記死仇,死死記住想到這個人說我的話,要不得,那個不是修行。念不定是修行,但修行離不得念。好事應記著不忘,念叁寶,自己的學處,隨時想到自己受的戒,這些都是念,修的法門隨時想到,不舍本修,這個是我的本職工作,無論如何要完成。修行也是就象派了你的本職工作一樣,其它都在次,這個事無論如何不會錯。

  定:專心,心一境性。念佛就一心念佛,不要口念心不念,那個不好。口念心要念要有念頭。這個是我的本修,除了我的日常功課之外隨時都要把這六個字記著。慧是什麼?是自己隨時把自己的心管著,我在念佛,是不是在念?是不是口念心沒有念?慧就是在修定的時候用觀空的力量把自己管著,到底是不是在修行?念得如法不如法?這五個字就是我們正修行時要把它用上,信、精進、念、定、慧。這就說到我們正修加行,才起頭修叫五根,修到有力量發揮作用就叫五力。不管修哪一個法門,修行的時候都要具備這五個條件,這個就是加行位修,叫五根五力。才起頭叫根,如樹有根,發展有力叫五力。加行位過了修止觀,從定慧上說,才是真正的加行,認真修行,修好了要開悟見道,開智慧,正修行上了正路。

  七菩提分,菩提就是覺悟,這七個要開悟了,是見道位,我們修行有五個階段:資糧位、加行位,加行位就是向著開悟的路上走。七菩提分就是見道位。見道,真正見到佛法的真理,佛法的真理不是光說,要修才能親證,不是口說。以禅宗說就是開悟。一般叫見道,道就是佛法的真理,就是諸法無我,見道就是見到諸法無我這個真理。念佛念到這時忘記了凡夫的我,才真正見到佛。七菩提分又叫七覺支,菩提,就是覺,分:支,一部分一部分,一個個的部分全了,這個東西就出來了,所以“分”又當因講,七覺支,七菩提分,支分,一個東西的各個部分,人有四肢,各個部分湊攏來就是這個東西,這七個東西湊攏來就開悟了。見道要有這七個部分,部分就是它的因,各部分都齊了那個東西就夠成了。構成他的部分就是他的支分,七個東西是你開悟的因,那就是真正修定,由定生慧了。第一個是念,做這個事沒有念不行,心頭想到這個事,參禅的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隨時把這個想到。科學家要發明一個東西日夜都在想,覺都睡不到,念離不得。第二慧,慧在七覺支中叫擇法,擇:選擇,法:是現前研究的對象,法門你在觀察它的時候,要選擇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修行不是懵懂的,要經過細致的抉擇,參禅要用心,還是要透過細致的抉擇,抉擇思想上這個道理對不對。爲什麼?禅宗門下祖師給弟子說一句話,他就要把這句話老想,爲什麼說這個?什麼是西來意?麻叁斤?他就認真想,爲什麼我問祖師西來意,給我說個麻叁斤,不說西來意?這叫參。是把那個事想穿,根本不想他,話頭拿著起啥作用?念佛也要擇法,念佛該不該念?需不需要念?念對沒有?要緊是念對沒有。你修定的時候你用心用對沒有?自己要去選擇,用心用錯了就起不好的作用,凡修定都要選擇,這個在別處叫觀,在七覺支中叫擇法,七覺支是正用心要起觀慧,點明你用功時擇法,用功用對沒有?念佛念對沒有?觀想佛像清楚不清楚?觀白毫是不是在觀白毫?觀到別處都算錯了,修定的時候用功用錯沒有也要用擇法,自己看。如像做作業一樣,看自己做對沒有。修定的時候要看自己修對沒有,念佛念對沒有,都要用擇法這個功夫,擇法就是慧,就是五別境中的慧。所以修行不是懵懂的修,隨時隨地都要用到慧。就是念佛法門隨時也要覺照著自己是不是如法在念,要有擇法。念,擇法。精進,用功時少不得精進,不管修什麼善法,都離不得精進。做好事不認真做不叫精,修定也要精。進:不能止步,要前進,不能間斷,這樣子修行,逐漸就上了路。

  喜覺支,修行上了路,自己就會起歡喜。修行要歡喜,不要苦苦惱惱,苦惱就不得受用。修行自己得受用就喜歡修行,修定身上有觸,修定的時候特別舒服,我們修哪個心頭歡喜踴躍,我有機會來修,心就舒服就像吃飯想有機會來吃,對修行要起這個感覺才行。有些修定的身上要感覺,有冷,涼快如熱天身心清涼就是一種喜,冷天如暖水袋,身心舒服,這是修行中的感觸,在起這種感觸了,就在上路了。法喜充滿叫暖。如燒火的熱氣。信佛你對佛法熱心不熱心?修行你對你修的行門熱心不熱心?起了熱心,有個力量推動我,我非去幹不可,幹到就舒服,這與喜一回事,感覺那個事舒服不要把那個事當成苦境。得了法喜,修行自己得受用,內心說不出的喜悅。七覺支是這個次第,念、擇法、精進、喜。生起喜後,要起輕安,輕安比喜還要具體一點,身心輕安,輕安就是輕松愉快。做起好事來輕松愉快,修行輕松愉快。安:愉快,做起來特別舒服,這樣就能入定,就好了。沒有定就沒有慧,能專注一境,修這個法時心不散亂,可以入念佛叁昧,入定之後還有舍。心專注一境之後成爲執著不好。舍就是心純熟了,就像我們做活一樣做著不太會的要用心去做,做會了會不了好大事,自然做來如法,這個叫舍。這舍不是丟下,是自然、熟練、任運。心不像沒有熟練的人做事鼓多大勁。熟就不那樣了,心不沈不舉不用心就平等自然往前去了,這樣在這種情況中就可以見道了。

  七覺支怎麼樣用,假使心不用疲乏下去了,心沈沒了,就要用擇法,心疲就會亂想,應看自己,我在念佛念在一邊去了,曉得自己錯了,要用擇法,曉得心在偏,要用精進。心亂跑要用喜覺支。自己對修行感覺非常適悅,非常愛好,要用這叁個東西把心提起來,不然心會沈下去打瞌睡。心亂跑時要用輕安、舍、定,因爲你心浮動了,輕安,舍,就是心平等,心要亂跑就要用定緣所緣境,用得恰當就是七覺支,別處說七覺支,沒有把念作爲主要,這裏說七覺支把念作爲主要的。心浮動時用這叁個,沈沒時用另叁個,保持念不斷,念就是正念,覺悟到正道的時候,心不要把正道忘記了,這個念就是正念,正念就管心的。心浮動也覺察到什麼東西對治它;心沈沒也覺察到,什麼東西對治它。這是我們用功的方法,通過善于用功了才能覺,才能開智慧,這屬于見道位。

  

《阿彌陀經講記 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