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頌講記 五
我們衆生執著的我,我……就是執著的那個心。哪個不曉得這個身體是一堆物質,要爛要壞的,但是總執著這一堆物質中有個我,執著實際上在心上起的,這個道理非常的深,所以說佛法甚深就是這些道理深。我們衆生常說“我”,啥子是我?就是認爲能想的能感覺的這個東西就是我,這個我們就叫“心”,就認爲這個心就是我。我們凡夫所見到的心實際上就是我們執著爲我,所以佛法說一切法無我,等于說否定我們執著的這個心,這個道理甚深,但是隨時要接觸到。
所以諸佛的功德甚深,我們不要不相信佛,因爲佛的功德我們不容易懂得。實際上我們本來是佛,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都能夠成佛,都是我們不曉得怎樣才是佛,佛的功德甚深,我們知道一點就稱贊一點。我們一上殿就念這個偈“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十方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毗尼裏說見到佛心裏要念這個。“天上天下沒有哪個趕得到佛的,十方世界也沒有趕得到佛的。十方世界都是凡夫咋趕得到佛?“世間所有我盡見”,我們有智慧真正信佛的人隨時就應這樣觀察,究竟哪樣還超得過佛的?“一切無有如佛者”。你常常念,你就對佛真正生起信心了,要能起這樣的信心,就是比較正確的正信。
“甚深功德海”,這是發的願,普賢願。實際上我們對佛的甚深功德我們不了解的,所有說的是願。我們贊佛就要這樣贊“各以一切音聲海”,用種種音聲贊,用種種語言來贊,所以我們上殿要唱贊。唱贊不是那個音樂,是那個贊,贊佛的功德。贊佛要出種種““妙言辭”,“妙言辭”就是語言美。我們贊佛怎樣知道佛的走在功德呢?我們就是要學。所以這麼多經書就是給我們介紹佛究竟有哪些功德,我們不看這些經書,就不知道佛的功德,所以要學。
究竟佛有哪些功德?二天我們有機會把上師的《寶相贊》講講。《寶相贊》就是說叁寶具體有哪些體相,有哪些功德。這是說贊的方式很多,“普出無盡妙言辭”,要善于贊歎。
時間是“盡于未來一切劫”,不是說贊一會就算了,二天不贊了。有些佛弟子先信佛的時候他贊,搞一段時間他過去的業識種子發了,他又不信不贊了,甚至謗。我們要發願“盡于未來一切劫”都要贊佛。爲什麼?因爲佛的功德甚深如海一樣深,我們贊歎不完。
這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下面是叁者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花鬘,伎樂塗香及傘蓋”,這是說供養的東西。供養這些東西其實佛又不需要,佛受用的是法樂,佛哪裏需要我們供養這些東西?這不過是我們衆生一個供養的心,一個表示而已。真正我們能供養的東西實在太少太渺小了。所以我們的供養光靠拿物質來供養太少,因爲我們是凡夫,限于我們的能力,限于我們的福報,我們說買香來供養,拿油點燈來供養,都有限得很,所以佛教我們供養的時候除了實際能供養之外,我們思想的供養,心頭的供養,觀想的供養,供一朵花就觀想好多花;供一炷香就觀想是好多香。你有觀想在裏頭供的東西雖然少,少就變成多了,心力不思議。
還有盡各人的力量。佛在世時,在大法會上,有個貧女,吃的也沒有,穿的也沒有,是個乞丐,看到衆人供那麼多燈,想供燈又沒有油,她沒有可供養的,她只有爛衣服,把衣服上的爛布洗了又洗,洗幹淨,搓來做一個燈芯,去乞討了一盞燈的油,供燈。風吹熄了所有的燈,卻沒有吹滅貧女所供的燈。佛給弟子說:你們曉得嗎,貧女雖然供養得少,但是盡己所有供養,並且發的願很大,所以她雖然供養小感得供的燈風吹不熄。所以供養不在乎實物多少,而在乎是不是盡心盡力,殷重心供養。
供養要發大願,那個供養的功德就大。
還有供養有時人家正需要時供養,不需要供養很多就成了浪費,人家看到要說。這裏說供養很多,很多是觀想的。你都沒有在哪找很多呢?
“以諸最勝妙花鬘”:花鬘是把花穿成一長竄供養,挂在人家頸項上。周總理出國到南洋國家,那國的人就以花鬘挂在他頸項上作爲供養,供養佛可以挂起。我想用這樣好的花穿成花鬘來供養,花可以供養。
“伎樂”樂:音樂,我們早晚上殿唱贊以梵音的音樂來供養,也是贊歎佛,也是以音樂供養佛。還可以“伎”,雜技戲。西藏跳神,如唱戲來供養佛,總之以世間所喜歡的來供養佛。現在我們一般供養佛就是梵音唱贊就是音樂的供養。“塗香”:是香水,可塗身,也可以灑地,印度是熱帶,咬人的蟲很多,把香塗在皮膚上,蚊蟲就不來咬,所以這是一種藥香,作爲防蚊子的香可以塗,不是一切世間的香,塗香可以供養。“傘蓋”:印度天氣熱,出門就要打傘,打傘是一個尊貴的表示。喜饒大師到南洋國家去,那個國家待貴賓就要叫人打傘在後面跟著。一般說傘蓋是一個尊貴的表現。普通人不得用,用傘蓋都是尊貴的法王、大法師才用,所以傘蓋是供佛的,大殿上都要做蓋寶,表示傘蓋的意思。提幾樣供養的東西,這些也可以供養。
“如是最勝莊嚴具”,莊嚴了叁寶,使衆生起歡喜心,起信心。佛不需要受用這個莊嚴,佛本身就是無上的莊嚴,這些莊嚴是我們的一個供養,發心供養越多越好,但是有時別人不懂,看到佛教徒燒多少香、蠟,那些人就要謗說,看他們在浪費,拿那麼多東西燒!那些不懂的愚癡衆生就謗,帶過。所以我們燒香點燈都適可而止,表現我們信心就是,不一定點好多,這可以觀想,所有大乘經典說的。好多東西都不是我們實際上辦不到,辦不到我們就觀想,都是用禅定的力量在自己定心中。那些很好的料子不一定做成衣服,那些錦繡绫羅,都可以拿來供養佛,那些年西藏的東本格西到內地來燒護摩,啥子都拿來燒了,把這些內地人看了都嚇倒了,說:那些喇嘛搞啥子?衣服都拿來燒了!燒有道理,燒才是真正供養了,你沒有燒拿去供養了,自己又穿,沒有供養著,喇嘛那個辦法搞得徹底,要供養就真正供養,就用火把它燒了,把好多人嚇著了。皮襖、念珠、帕子……啥都拿去燒,那是一種供養的方式。有的人有點想不通說:佛教徒是真正的浪費!燒了才是真正的舍了,我們供東西,買點心供在佛前,一會兒又拿下來自己吃了,哪供養了呢?那不可能那樣(燒)做了就使世間人不懂要謗,燒了就是供養,就是舍了。
都要最好的,“最勝衣服最勝香”。都要拿最好的供養,供佛不能把好東西自己受用,拿不好的供養,就沒有福氣了。
“最勝”,我們的力量只能買這樣,就買這樣,就算最勝了。可供養香,種種香,“末香”香面子,散的。“燒香”點燃了的香。“燈燭”是供養光明。
“一一皆如妙高聚”,“妙高”,是須彌山。印順法師說,須彌山就是喜馬拉雅山,佛經說的須彌山比喜馬拉雅山大得多,喜馬拉雅山大的不得了,還說真正的須彌山!“一一”每一樣每一樣,教我們觀想,想我供養的東西一點點就要變成許多許多,變成跟須彌山那麼高,堆積起那麼多,不要想只供了那麼一點,你會想就變成多得了,事實上我們辦不到那麼多,二天(注:四川話,以後的意思)有了就供養這麼多,“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昔供養諸如來”,盡我所有,我有這麼多跟妙高山一樣的東西,拿來供養十方諸佛。
“我以廣大勝解心”,“勝解”我們心頭那樣想,不是那樣把它想成那樣,就叫勝解。我們不要心量小,想供養一包花生就是一包花生,你心頭把它想成那麼多,就有那麼多。心力能把物質轉過。“勝解”,把外的境界勝得過,我供養雖小,發的心大,我的東西雖然只有一點點,我觀想它很多很多。“深信一切叁世佛”“廣大勝解心”,就是要信有“叁世佛”,信有很多很多佛,不但現在有十方無邊佛,還信以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無量無邊的佛,我都一起想起,相信我的供養諸佛一定能夠接受我的。所以,要這樣想,想到這麼多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我學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願力。這卷經就叫普賢行願品。我們沒有講長行,我們先講頌文,要學普賢菩薩那樣發願,我學普賢菩薩那樣發願,我就能“普遍供養諸如來”。想到我有那麼多東西,我把十方叁世一切佛都供養完,不是光供養一尊佛。有些佛弟子供養,每尊佛前都要供養一點,每個廟子都要供養一點,世上那麼多廟子咋走得完!學普賢行願品這樣想,有這個勝解,這樣想就到處都供養了。所以現在有好多佛弟子都喜歡到處朝山,我這樣說了二天都沒有人朝山了,沒有哪個相信我這個說法。到處朝山走了很多路走得很幸苦,花了很多錢,不去朝山你把錢寄在山上去請他們給你燒香供養就好了。有居士說去朝山花了很多車票、船票,走攏了又沒有好多錢來供養了。你發心一樣何必跑那去。印光老人和那些大德——特別對女弟子說“你就在屋裏念佛,不要到處跑!”會修行就像這樣觀想就普遍供養了。
這就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
修了供養之後主要是要忏悔業障。我們講六祖大師的忏悔品那個很好。我給大家說:啥子叫開悟?忏悔就叫開悟。我們做錯事情就是糊塗,就是沒有智慧,曉得做錯了就是悟,凡是做錯都是無明,自己曉得錯就是開了悟,自己錯了自己認識。忏悔是個很好的法門。有時我們覺得沒有什麼忏悔的,我又沒有做什麼壞事,爲什麼要忏悔呢?過去無量劫來流轉生死做的壞事,誰也不敢保證我往昔生中沒有做壞事。這個人,假使業不重不生娑婆。自己往昔沒有造業就不會在娑婆世界來變人。因爲娑婆世界就是苦得很,佛成道一開始就說苦谛,苦就是真理。爲什麼這麼苦?就是往昔生中造了業,所以人人都該忏悔,現前想得起來的該忏悔,早上做錯、昨天、上個月做錯的事想起來就忏悔,再想不起,往昔生中多得很都總的應忏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我往昔所造的,現在還造的還多得很,我們哪裏不造業…
《普賢行願頌講記 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