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波法師于百年婦女節座談會上的開示
尊敬的市宗教局的領導、市婦女聯合會的領導、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女居士:
今天是國際叁八婦女節一百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僅代表哈爾濱市佛教協會向在座的女衆佛教徒,當然還有我們的女局長、女處長、處長,都是我們女性中優秀的代表,並通過你們向全市佛教徒致以節日的問候,祝大家節日快樂!(熱烈的掌聲)
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市有佛教徒超過二十萬,其中不包括對佛教有認同和好感的人。從其結構組成來看,女衆大大的多于男衆的數量,就在家女衆教徒而言,女與男的比例大約是5:1,因爲社會責任和分工的不同,往往在佛教寺院所從事的佛教活動中,更多的都是我們的女衆信徒,而社會上更多的人,除了偶爾會到寺院中燒香拜佛,參觀旅遊之外,更多的接觸佛教的渠道和信息,往往更多的表現在我們廣大的女衆在家信衆中,所以我們要深刻的領會到,我們的言行決定著佛教的生命,所以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維護自身的形象,同樣,也應當讓這種形象,影響或者改變別人,有這種責任和義務。當然,出家女衆的人數和影響力也不容忽視。那麼在我看來,中國大陸的女衆已經遠遠地超過了男衆的出家人,在臺灣是4:1,臺灣是四個比丘尼一個比丘,這樣的一個比例,所以它在佛教中所占的地位和數量,是不可以被忽視的,而且她們對佛教的貢獻,已經被更多的人所認同。如此看來,女衆信徒的言行確實影響了佛教的形象和走向,記得二OOO年去韓國參加“中韓日叁國黃金紐帶”會議的時候,我們到了一個寺院,天臺宗的寺院,去參觀的時候,韓國的出家人向我炫耀“你看,我們的佛像是帶胡子的,你中國沒有吧?”我說“你還不了解中國!因爲你的這個佛教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你到我們的敦煌莫高窟去看一看,我們的佛像是帶胡子的。”他就問我“那爲什麼胡子沒有了呢?”我們最終發現胡子是帶給人一種非常威猛的這種性格的時候,我們往往並不舒服,所以我們把這個胡子去掉了,變成了女性化的清相的佛像,它對我們來講是有意的,因爲這也是中國特色的佛像,那麼從中國佛教造像的轉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佛教傳播過程中,由陽剛之氣的威猛,給人的依靠和轉移心中的恐懼之外,女性的溫和和柔順則會給人以安全和改變心裏的躁動不安的痛苦和煩惱。我覺得這個轉移是非常有意義的。中國老是發生戰亂,那麼曾經有一度,對于陽剛之氣的威猛是需要的,但是,撫慰人心裏創傷的往往是女性,母親的形象,所以我們看到那個佛像往往很親切,它甚至象我們的母親一樣,這個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那麼佛教的《維摩經》裏邊,有這樣的說法,說:“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爲父。”所以智慧對于母親,所以佛教最提倡的還是智慧,所以這個也是大家所注意的一個現象,“一切衆導師,無不由是生。”一切佛呀,都是從這裏來完成的,所以母親是第一的,父親是第二的。那麼在漆黑的夜晚,點一堆溝火,在寒冷的冬夜填一件棉衣,往往是母親的行爲才能完成的心裏需求和慰藉,如此看來,我們廣大女衆佛教徒所應定位和完善的則應是自身的優勢,而不是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是不應該的,佛教是四衆弟子共同組成的群體,佛教的興衰離不開四衆弟子共同努力。所以女衆佛教徒占有的比例相當之多,所以它可以大有作爲,甚至正在大有作爲,有時候,只是分工不同,即因緣不同而已,不存在哪一個更重要,而是哪一個更努力,哪一個更擔當而已。說我努力了,我就重要了,我不努力,你也不重要,但是,我們今天發現,我們的女衆佛教徒都在努力,那麼就極樂寺而言,如果說沒有女衆佛教徒的支持與護持,很難說,極樂寺良性生存與正常的啓動。所以,我相信,其他的寺院也同樣會證明這一點,證明什麼?證明我們女性佛教徒非常重要,因爲我們各個關口,個個負責的部門,都是女衆佛教徒在負責任,比如說,我們布施組的裴居士在負責任,那麼贈送的是車居士,那麼基建辦的是劉永生居士,很多佛教徒在努力,而且她們都是我們女性佛教徒中優秀的代表,因此我感謝廣大女衆佛教徒在住持和護持佛教中的重要作用。做爲佛教徒,不能回避我們所擔當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這是佛教徒的生命力和說服力所在,因爲你擔當責任了,你才有說服力,因爲你擔當責任了,你才讓人家相信你,面對、接受,面對責任,接受責任,解決責任,放下執著,這是修行的下手處,這也是曆事煉心,曆法觀行的證明,積累善根福德因緣作爲學佛的下手處,也是一個最佳的方式方法,《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告訴我們:“菩薩若能隨順衆生,則爲隨順供養諸佛。”你要隨順衆生啊,我們現在很多佛教徒誤會了,拜完佛了,就跟人吵架,那怎麼可以呢
!你要隨順衆生,就是隨順供養諸佛,“若于衆生尊重承事”,如果你能對衆生負責任,去擔當,去服務,則爲尊重承事如來;就是你對佛菩薩也是恭敬了,如果你不能對衆生去服務,你對佛菩薩的那種尊敬是沒有意義的,這是《華嚴經》告訴我們的,所以說“若令衆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如果你讓你身邊的人能夠高興,那你也就是讓佛菩薩高興了。這個帳大家可能原來沒有算過,但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不二法門啊,你對你的家裏人負責了,你對你身邊有緣的負責了,就是你等于對你的信仰負責了,反之,如果你對你的家裏,你對你身邊的人都沒有負責任,關系搞得很疆,那就說明你的信仰也是沒有足夠說服力的,這一點,我希望大家應當引起廣泛的共識,所以,我們可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所以我們要感恩啊,怎麼感恩呢?有人說我不順心,不順心你也要感恩,感恩了,你就轉移了,你的命運就改變了,那麼感恩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會了你自立;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爲他曆煉了你的心智;感恩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長了你的見識;感恩鞭撻你的人,因爲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恩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恩斥責你的人,因爲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恩所有同你有緣的人,有緣的人,就是有順緣有逆緣,因爲他會成就你的解脫,成就你的智慧,成就你自在,所以我們要感恩,應該說廣大的女衆佛教徒定位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也就是社會、家庭、信仰責任的擔當過程中,我們佛教協會要寄語大家幾點期望:
第一,和諧社會的實踐者。
天下國家本同一理,從自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必然會形成一種廣闊的和諧氛圍。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兩個家庭,一個家庭整天吵架,另一個家庭呢,整天歡聲笑語,和和睦睦。那麼吵架的就問那個和睦的家庭的夫妻倆個人,你們爲什麼不吵架,你們爲什麼那麼和諧呢?他們說“哎,我們家裏的人都是壞人啊,你們家裏的人都是好人啊。”那奇怪了,好人怎麼會吵架呢?問題是都認爲自己是好人。這個杯子放在這兒了,丈夫過來一下子把它刮倒了,丈夫說“你爲什麼要把杯子放在這裏?”妻子說“你爲什麼去碰倒它,你眼睛瞎啊!”那自然吵架,都有理嘛,最後就得吵架。那麼和諧家庭的妻子說“我不應該把杯子放在這裏。”那麼先生說“我沒有注意,請你諒解。”不會吵架的。這個故事,足以讓我們去回味,都是好人,就都得吵架,都自以爲是,就得吵架,都認爲自己有缺陷,就不會吵架。所以,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所以好人認爲自己沒有錯,于是就會指責,就會抱怨,當然也會受傷,那麼另一個就會說“你瞎,你如何。”那麼我認爲,這個是需要換位思考的,每個人都不能是完人,所以都是有缺點的,壞人會和諧,好人不會和諧,大家是需要思考的,所以我們每個佛教徒在家裏面的時候,往往一手遮天,稱王稱霸,我學佛,那你要跟我吃素,不一定啊,人家吃肉只要不殺生就可以了嘛,你不要要求人家太嚴格,你也沒有成佛,如果你表現的很好,那麼人家也會信仰,所以,這是一個問題啊。
第二, 女衆佛教徒應當做佛教正法的捍衛者。
佛教徒中,出家人弘揚佛法,在家人護持佛法,這是一個分工。只是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那麼所謂末法,是人的問題,不是佛法的問題,我們經常會讀各種各樣的經典,可是我們消化了嗎?我們理解了嗎?我們受益了嗎?我們如果真的能夠消化理解受益,那我們就不會去製造一些個邪法呀。我們爲什麼要護持邪法呢?我們有時候是往往盲目的,這都需要我們去注意。那麼在《仁王護國般若經—囑累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對波斯匿王說:“大王,我滅度後,未來世中,四部弟子,諸小國王,太子,王子,乃至住持護叁寶者。”什麼意思呢?就是我滅度後,將來的時候,男衆女衆,比丘比丘尼,還有男居士女居士,還有各個國王,還有他的太子,王子,還有,那麼這些都是住持護持叁寶的人,那麼這樣的護持叁寶的人,怎麼樣,他變了,末法時代他會變,變什麼呢?“轉更滅破叁寶”,他要消滅,他要破壞叁寶,爲什麼呢?因爲是末法,他不再護正法,護邪法,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個景象,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非外道也。我們的佛教徒,往往敗壞了我們佛教徒自身的形象,這是最值得我們注意的,其他的外教的人,他傷害不了我們,我們自己往往能夠傷害自己,所以這裏面舉個例子,如獅子身中的蟲子,它來咬獅子,非外道也,不是外道傷害獅子。“多壞我佛法,得大罪過,正教哀薄,民無正行,以漸爲惡。”慢慢得人就變了,這是絕對值得我們注意的。這是《仁王護國般若經》裏面的一段話。那麼前幾天,有一法師,打電話說,某地有人自稱得神通,能觀因果。雙鴨山佛教協會的會長給我打電話,說你哈爾濱有個道場,能夠觀因果,能夠看人是什麼變的,而且極力反對,到寺院裏去,他信佛嗎?信佛的標准需要皈依叁寶,這是佛教徒…
《百年婦女節座談會上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