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來藏究竟是什麼?▪P2

  ..續本文上一頁

  當我們生而爲人,有了軀體和心相續以後,就會建立很多諸如“上”、“下”等概念,而“如來藏”的狀態就像當我們進入太空後,大腦裏原有的、在地球上建立的“上”“下”概念就消失了一樣,進入這種狀態,就進入了“如來藏”、“大光明”。它們並不是在身體內存在的一個東西,並不象計算機裏面有軟件一樣。密宗裏講的“自然的智慧”也是如此,心的本性也就是它。從無始以來,它就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而且距我們非常非常近,只不過是我們沒有發現,如果我們發現了,就是“初步證悟”。

  除了不作夢的深度睡眠以外,在一天的24小時中,在我們的頭腦裏不停地産生著“善”“惡”等念頭。其實,每一個念頭都是從“如來藏”中出來的,它現在住在“如來藏”中,以後毀滅時也消失在“如來藏”中。

  《寶性論》中有一個比喻,就是以世界來比喻心。世界最初不存在,雖然世界産生的原因有種種說法,但都只是推測而尚未加以證實。世界從太空中産生,至今在太空中存在,最後也必將毀滅于太空之中,並沒有到其它地方去。這就說明世界來自于虛空,安住于虛空,毀滅于虛空。

  同樣,我們的每個念頭也是來自于法界,安住于法界,消失于法界。這是根據佛的引導了解來的,也是無以數計的成就者所證實了的,並非如外道所說是上帝創造的,因爲這些觀點無法證實。

  雖然凡夫人對此難以理解,但成就者是親自體會過的,修行人是通過慧眼而非肉眼來體會的。所有的成就者都走過這條路,有過這種體驗。比如從未品嘗過糖的人無法知道糖的味道,就只好通過比喻,告之甜味類似于牛奶,但這並不能准確表達甜味。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親自品嘗糖的味道。正如禅宗所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每一個念頭,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是有差別的。但從修行人,特別是從大圓滿修行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如來藏”。從實質上講,這一切並無差別。所謂差別,只是由我們的執著而産生的。因爲心的能力比物質的能力要大得多,心可以控製物質,反之,物質卻很難完全駕禦心。比如:以前有位印度婆羅門認爲,火是很可怕的,但當他看見火中生存的火老鼠後,從此改變了看法,並由此得出如下結論:一切都是不一定的,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都是相互觀待而存在的。

  同樣,所有的物質都是因緣産生的,所以物質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而“如來藏”則永遠不變,這是我們的本性。只要我們進入那種狀態,就能解脫,就能“當下成佛”。如果不能進入,則永陷輪回。

  但所謂“當下成佛”,也並非一刹那間成佛。在密宗以及顯宗較深入的部份中,宣講“心的本性是佛,除佛以外別無它物。”很多居士也常說“佛祖在心上”,意即心的本性是佛。

  但是,心除了本性之外,還有其它不利的東西。正如大海除了浩淼甯靜的海水之外,還有勢不可擋的驚濤駭浪一樣。雖然心的本性是佛,但針對未證悟者而言,心的現象卻層出不窮。如果已經證悟,則無本性和現象之分。所謂“勝義”、“世俗”、“地道”等概念,也是針對未證悟者之分別念而言的。

  心的本來光明爲“基”,因爲一切法皆源自于它,所以稱之爲“基”。進入這個狀態叫“趨進”,進入狀態且不離開叫“修法”,“修法”也可稱之爲“道”。徹底進入不再返回叫“果”,“果”也就是證悟。“如來藏”包含了“基”、“道”、“果”,“基”、“道”、“果”也即心的本性。

  在達摩祖師的悟性論中說:“衆生與菩提,亦如冰與水。”水凍結爲冰,冰融化爲水。它們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H2O。如果溫度高于0℃,則只有水而沒有冰的存在;如果溫度低于0℃,則除了冰以外沒有水的存在。因爲溫度不同,就有水與冰的不同顯現。同理,衆生與佛的本心同爲如來藏,因爲無明遮障,就顯現爲有煩惱的衆生;因爲遠離了無明的垢染,就稱其爲佛。在佛的境界中,沒有無明煩惱的糾纏;而飽受煩惱折磨之苦的衆生,也無法理解自心即佛的道理。然而,從本質上講,二者的卻不分軒轾,皆爲佛。

  在顯宗的經典中,認爲成佛的道路極其遙遠,要經過叁個阿僧祗劫,也就是叁個無數大劫,那是超越常人的思維、極爲漫長的時間。但密宗卻認爲,心的本性就是佛,我們與佛並沒有距離。只要進入那種狀態,佛與衆生當下融爲一體。達摩祖師的血脈論中也提到此理論,他說:“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衆生。”當然,如果因爲修行程度不夠,沒有足夠的定力,這種境界還會失去。但通過修行,必將達到佛與衆生無二無別,永不分離的境界,這就叫成佛。

  所以,從密宗的角度而言,佛與衆生僅隔著一道窗簾,修習的方法也極爲方便迅捷,拉開窗簾,即可成佛。所以,成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而是近在眼前、指日可待的。這就是密宗,特別是大圓滿的殊勝之處。

  六、衆生平等

  雖然這種境界只有修行人才能體會,但我們不能因爲沒有體會過,就不予承認。佛經中宣講,每個生命都具有“如來藏”,哪怕蚯蚓、蟑螂這樣微小的生物也具有“如來藏”。佛經中不認爲人性本惡,可以說是“善”。但這種“善”不是我們現在概念中的“善”,它是非常清淨,沒有任何煩惱的,從這個角度而言可稱之爲“善”。如果蚯蚓、蟑螂可以觀察自己的內心,就會發現自己也是“善”的。雖然其內心的顯現比人簡單,但也有“我執”,如果它們能放下執著,其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也是無有垢染的。沒有任何執著就可稱之爲空性。從這個角度來講,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所有衆生的心都是一體的。

  如同一斤黃金,可以作成戒指、耳環等等各種各樣的首飾,雖然外表形狀千奇百怪,但其本質——黃金都是相同的。同樣,從表面看,六道輪回形形色色,但從本質來講,衆生心的本性是別無二致的。即使是無神論者,他們心的本性也是如此,沒有絲毫差別。所顯現的差別取決于證悟與否,佛與衆生的差別也就是證悟與無明的差別。

  七、修如來藏的法器

  但修學密宗,也需要很多必不可少的條件。而且作爲凡夫,即使條件具備,也要循序漸進,一步步來,而不能揠苗助長,妄想瞬間成佛。

  《寶性論》是半密宗半顯宗的法,它告訴我們佛與衆生僅有“執著”的距離,一經打破,衆生即可成佛。爲破除執著,密宗就會采用種種方便法門。因此,修行密宗需要具備一定的承受能力,若沒有這些承受能力,則會更麻煩。比如“誓言甘露”,雖然常人無法接受,但它就是爲了打破幹淨不幹淨的執著。與之相比,顯宗因爲沒有這些方便,所以成佛的速度很慢。

  正如生病時,以動手術的方式治療則通常較快,而吃藥打針等保守治療的方法則較慢。我們知道,動手術治病雖然快,但如果身體基礎不好則會死掉。若身體條件不具足,則須慢慢吃藥解決病痛。

  顯宗修持常人能夠接受的觀點,而密宗卻推翻了我們原來的一切觀點,大多觀點行爲都與常人背道而馳。雖然從外表上看,密宗使用了一些凡夫無法理喻的方便,但實際上卻很有用,它能強迫我們丟掉原有的、固定的分別念,達到迅速成佛的目的。

  如果條件具足,就會很快,很方便,易如反掌地達到我們修行的目的。這並非信口雌黃、憑空杜撰,而是鑿鑿有據的。漢地六祖慧能證悟的方法很簡單,一些藏地高僧大德的證悟也很方便。雖然普通人從中是看不出任何因緣,但密宗的修持方法的確當下即可證悟。

  證悟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具足對金剛上師和密法的信心;其次業障要清淨,至少相對要少一點,最起碼很粗大的罪業不能有;第叁要具足資糧,最後要有善知識的引導。

  想證悟“如來藏”,修習包括大圓滿、大手印等法門,如果有很好的根基,即使是忙碌的在家人也能證悟,甚至在乘公共汽車或上班時也可證悟。若無根基,即使皓首窮經,將全部經典背誦得一字不漏也無濟于事。如果沒有信心,一輩子也不行!

  只要修五加行,則全部資糧都可具足。只要堅持不懈,就肯定能達到蓮花生大師的成就。關鍵是我們是否肯去實踐。從佛說法到現在,有許多人都接觸過佛法,卻至今尚未證悟,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去親身操作、體會,所以很多人都沒有解脫。

  總之,首先不要相信眼耳鼻舌,因爲他們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只在一定範圍內起作用。其次,以眼耳鼻舌爲根據,而産生的各種念頭都要否定,讓這些妄念的大廈徹底坍塌、崩潰。如同遮蔽天空的雲,只有被風吹散後,才能看見真正的藍天。徹底放下後,就能見到心的本性,就能成佛。

  

  

《如來藏究竟是什麼?》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