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柱子,感覺整個身體的重量都放在下面去了。這種狀態和打坐的狀態是一樣的,不要松懈但是也不要收緊,身體保持自然的姿勢。如果你不放松,可以注意腳,腳很重要。腳稍微站開一點,太近了就不容易放松。還有一個要點,就是腳趾要有微微抓地的感覺。就像烏龜在地上行動的時候,爪子微微地抓著地。膝蓋不要挺直,微微地放松之後,讓它自然直,知到膝蓋是松的。我們的重心往下放,最大的障礙就是膝蓋,往下放到膝蓋這裏,你覺得放不下去了。膝蓋放松了,重心就放下去了。這個時候你可以閉上眼睛,也可以收攝眼光于鼻端,感覺身體中間象有一個柱子,整個人是挂在柱子上的。其他的部位全都是放松的,只是挂在中間一個虛擬的柱子上,整個氣都在那個柱子的中央。上早晚殿的時候,保持這個站姿不要動,除非是儀軌要求動的。因爲越動越累,越換姿勢越辛苦。如果你覺得累,就讓它累,讓它自已轉化,自已調整。
在念經的時候,要用逆腹式的呼吸法發聲。什麼叫逆腹式的呼吸法呢?念經要注意換氣,當你念到中間要吸氣的時候,就收縮腹部,使胸部充滿氣。然後你再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腹部又鼓起來了。當念誦發聲的時候,你的聲音是往外走的。那麼體內的氣是往上還是往下呢?是往下沈的。發聲有一個要點,它的力點是在腹部。什麼叫力點哪?比如說我推東西時,力點在我的腳下。那麼當你發聲的時候,你的力點就在腹部,不是在胸部,也不是在喉部,所以喉和胸是放松的,使勁的是肚子。這個經念久了,不應是嗓子痛,或者是胸悶,應該是肚子痛。當然肚子痛不是裏面痛,而是肌肉痛,因爲它老要收縮換氣。這需要時間訓練,包括說話也是如此。念經的逆腹式呼吸,是符合美聲唱法或是播音的發聲技巧的。聲帶、喉部、胸部都要放松,換氣的時候,腹部收緊,出聲的時候,吸的氣往下沈。力點在小腹部。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呢,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把意念放在腹部就行了。這樣念經才不會累,而且不會因爲念得時間長,傷氣傷身體。
再來講講心態。我們念經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種心態,最重要的心態就是古人說的“隨文入觀”——隨著經文觀想。這需要對經文有一定的理解。比如說做早課的時候,念到“叁途八難俱離苦,四恩叁有盡沾恩。”你可以觀想,叁途八難所有苦惱的衆生都很快樂地離開了苦難,所有于我有恩的人都得到了佛法的利益。念到“國界安甯兵革消”時,觀想整個世界沒有戰爭了,軍隊都放假了,武器都銷毀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隨著經文的意義觀想。另外,也可以不隨著經義來觀想,閉上眼睛或是微閉眼睛,想象念經的嘴像一個探照燈似的放光,照射到四面八方。光是一種波動,一種美好的信息。還有一種方法,你一面放松地念經,一面觀想胸部放光,照到四面八方去。照耀的範圍可以十分廣大,在一個無邊無際的宇宙裏面,都閃耀著你所發出去的這種光。整個天地之間,只有你一個人。念經的聲音在整個宇宙之間回蕩,在虛空中回蕩。每一個音聲的振動,都穿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傳達給所有衆生。當然你們也可以給某一個具體的人祈禱,假如這個人在美國,念經的時候就可以觀想我念經所發出的光明,一直照到美國去了,照耀著他,給他帶來安甯。還有,我們早晚課念經的時候,要能夠返聽。返聽的意思是說,一邊念經,一邊返聽自已念。只是專心返聽自已的音聲,其他的一切都放下,不管它。用心的方法和技巧根據個人的體會,可以不一樣。這是上早晚課的方法。
下面講早晚課有些什麼內容。早課的第一個內容是楞嚴咒。楞嚴咒出自于《大佛頂首楞嚴經》。這個咒有很多功德。在《楞嚴經》裏面記載,它能夠給我們自已,我們生活的世界,給其他的衆生帶來很多利益。對出家人來說,每天堅持念這個咒,能夠使他的戒行清淨。還有就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觀世音菩薩宣說的。觀音菩薩在過去生中聽到這個咒的時候,境界從初地一下子上升到八地。大悲咒就是慈悲心的象征,是無住心、平等心、空心、無我心的象征。所以我們平時念這個咒特別多。念這個咒的時候,心量容易打開。下面的十小咒,都是曆代祖師們從佛經裏選取的一些重要的咒語。之後是心經,心經以後就是回向的偈子,“上來現前清淨衆”到“叁門清淨絕非虞,衆等皈依增福慧”,這些內容都是針對出家人的。下面“觀音菩薩妙難酬”,是贊美觀世音菩薩。結束時唱觀音菩薩的聖號,然後繞佛。繞佛回來跪下來以後,所念的佛菩薩比較多,有本師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還有一切菩薩摩诃薩。這些佛菩薩的聖號各念叁遍之後,再念怡山發願文。
怡山發願文一開始是一首偈子,“皈命十方調禦師,演揚清淨微妙法,叁乘四果解脫僧,唯願慈悲哀攝受。”這個發願文十分重要,我們從中可以知道佛法修行的綱要。它大致分爲叁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忏悔。什麼叫忏悔呢?通俗地說,忏悔就是否定自已。這幾乎是所有宗教的下手處。當我們敢于否定自已的時候,才能超越自已,那個所謂的我才會真正的變得偉大,真正有可能升華。如果我們不敢否定自已,不敢認錯,那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第一段是忏悔。“自違真性, 枉入 迷流”,迷流是指生死輪回。“隨生死以飄沈,逐色聲而貪染”,就是我們不能自己控製自己。下面的這幾句話,“十纏十使,積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塵,妄作無邊之罪”,這都是在講衆生的生活狀態。我們的心不能轉化境界,是被境界牽製的。大家注意,這裏並不是否定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比如說鳥叫得多好聽啊,樹多綠啊,並不是否定這些。這裏所否定的是我們因爲外面的境界而升起的種種煩惱。比如說電腦吧,它無所謂好和壞,但是有的人沈溺于其中,幾天幾夜泡網吧,不能用電腦爲自已服務,反而成了電腦的奴隸,那就是迷失了自我。所以說“妄作無邊之罪”。“迷淪苦海,深溺邪途,著我耽人,舉枉措直,累生業障,一切愆尤,仰叁寶以慈悲,瀝一心而忏悔”是第一部分。
下面就是發願要修行了,在此發的願不止于今生今世,而是生生世世的。“所願能仁拯拔,善友提攜”,“能仁”就是佛,希望佛陀能夠幫助我,希望好朋友、善友能夠提攜我,帶我離開煩惱的深淵,到覺悟的彼岸。希望這輩子福德很好,來生來世還是能有智慧有善根。“生逢中國”,“中國”是指文化很昌明,佛法很興盛的地方,並不是指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遇明師”,能遇到好的老師。下面是出家人的願,“正信出家,童貞入道”,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出家,而且在身心很清淨的情況下修行。“六根通利”,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叁業純和”,身口意叁業都能純淨。“不染世緣”,不沾染世間種種惡緣。“常修梵行”,梵行就是出家人的清淨行。
寺院的早晚課是這樣,可是你們回家以後,如果想做早晚課,不要照搬照抄。這裏面很多內容是給出家人的,象蒙山施食。在家做早晚課,如果時間有限,可以念大悲咒叁遍。然後爲父母祈禱,爲衆生祈禱,最後發願回向就行了。或者是念幾遍心經,或者是念一遍金剛經,早晚課是比較靈活的,可以根據情況自已安排。
《早晚課內容講解》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