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一 雜 叁四七(叁四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來成就十種力,得四無畏,知先佛住處,能轉梵輪,于大衆中震師子吼言:『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純大苦聚滅。』諸比丘!此是真實教法顯現,斷生死流,……乃至其人悉善顯現。如是真實教法顯現,斷生死流,足令善男子正信、出家,方便修習……所謂大師面前,親承說法,寂滅涅槃,菩提正向,善逝、正覺。是故,比丘!當觀自利、利他、自他俱利,精勤修學。我今出家,不愚不惑,有果有樂……」
【法義分享】
◎「先佛住處」在哪裏?就是回歸到空、溶入空海。如同波浪消失後,溶入大海。無所在,無所不在。
◎一切來自于空;一切也終必回歸到空。
◎緣起法、現象界都是生生滅滅。要從世俗谛,再深入看到第一義谛;要從緣起法,再深入看到非緣起法。能體證到不生不滅的空,才能斷生死流。
◎若問「空」在哪裏?「涅槃界」在哪裏?「彼岸」在哪裏?如同海中的魚,不知身在大海中,而拚命找尋「大海在哪裏?」。
二 雜 叁四八(叁四九)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來比丘!善出家、善得己利,曠世時時得生聖處,諸根具足,不愚不癡,不須手語,好說、惡說堪能解義。我今于此世作佛,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說法寂滅、涅槃、菩提正向、善逝、等正覺。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諸比丘!難得之處已得,生于聖處,諸根具足,……乃至純大苦聚集;……純大苦滅。是故,比丘!當如是學,自利、利他、自他俱利。如是出家,不愚不癡,有果有樂,有樂果報……
【法義分享】
◎當一個人真正了悟生死大事、斷生死流,必然是知足、感恩、大慈大悲。自利、利他、自他俱利,那是必然之事。
叁 雜 一○八四(一○ 九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已解脫人天繩索,汝等亦複解脫人天繩索。汝等當行人間,多所過度,多所饒益,安樂人天,不須伴行,一一而去。我今亦往郁鞞羅住處人間遊行。……
【法義分享】
◎「解脫人天繩索」也就是出叁界,也就是已證到無學位的阿羅漢。
◎以佛陀的標准--要成就無學位的阿羅漢才能遊化一方。叁果以內的都還在有學位、還有無明與我慢,也就是還沒有完全覺醒過來,還沒有徹底了悟身心內外、宇宙人生實相,生死大事仍未徹底解決。
◎真正覺醒過來、了悟宇宙人生實相、已達無學無爲的解脫者,都能獨當一面、安樂人天、利益衆生。
四 增 四叁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教汝:如舍利弗比丘,智慧、大智、分別智、廣智、無邊智、捷疾之智、普遊智、利智、甚深智、斷智、少欲知足、閑靜勇猛、念不分散、戒成就、叁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柔和無爭、去惡辯了、忍諸言語、歎說離惡、常念去離、愍念生萌、然熾正法、與人說法無有厭足。
【法義分享】
◎若批評阿羅漢是自了漢,那都是誤解或以訛傳訛。
五 雜 一二叁七(五七七)
時,彼天子即說偈言: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斷一切鈎鎖,牟尼無有家, 「一切衆生類,悉共相纏縛;
沙門著教化,我不說善哉!」 其有智慧者,孰能不愍傷?
善逝哀愍故,常教授衆生;
哀愍衆生者,是法之所應。」
【法義分享】
◎「一切衆生類,悉共相纏縛。」當你真正醒過來、上到彼岸,就會大徹大悟--原來苦海中的衆生,都在互相催眠、互相纏縛。上到彼岸才會相信--往昔的顛倒夢想,原來都是在「海中鑿河」。從此了悟「無學、無修、無爲」的真義。
◎這就是爲什幺佛陀要他的弟子們成就無學位的阿羅漢後,才可以獨當一面的出去弘法。因爲如果還有「無明」、還有「我慢」的翳膜遮障,容易形成「以盲引盲」而不知、不覺、也不以爲然。
◎「一切衆生類,悉共相纏縛。」這種現象不但世俗人如此,修行團體、宗教團體也是普遍存有此種現象。師父抓弟子,弟子抓師父;宗教抓信徒,信徒抓宗派。只要一有抓取,真理就極易被扭曲、被變質。
◎覺醒過來上到彼岸的智者,看到衆生在顛倒夢想、在苦海中浮沈,孰能不愍傷。
◎真正的覺醒者--知足、感恩、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