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第卅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

  經過整個解脫道的聞、思、修、證,到後來真正有所體證之後,就會真的很知足、感恩,而且如實展現大慈大悲。

  (第一節)「如來成就四種力,得四無畏,知先佛住處,能轉梵輪,于大衆中震獅子吼言:『此有故彼有,此起故比起:謂緣無明行』。」「諸比丘!此是真實教法顯現!斷生死流」最重要的是在後文。因爲佛陀宣說出真實的教法,真理是禁得起任何考驗、任何求證的,不怕你去考驗、不怕你去求證,而且當你真正體會到真理實相之後,能夠「斷生死流」,生死鏈才會斷掉。「如是真實教法現現,斷生死流,足令善男子正信、出家,方便修習……」正確的聞思之後,修行解脫之力才能夠真的爆發出來,才會想真正出「叁界」的家。

  「所謂大師面前,親承說法,寂滅涅槃,菩提正向,善逝、正覺。是故,比丘!當觀自利、利他、自他俱利,精勤修學。我今出家,不愚不惑,有果有樂……」事實上,不要把「出家」的意思狹隘化,今天發心一心一意走在解脫道上,當然工作照常工作,然而把修行解脫擺在第一順位,就是已經走在「出家」的路上了。身相雖然是沒有出家,但你的心已經走在「出家」的路上,真正的聞、思、修、證,爲法作見證之後,自然會自利利他、自他俱利。當你真正成爲明眼人,才能夠告訴人家一條光明的解脫道,而不是「以盲引盲」。

  【法義分享】「先佛住處」在哪裏?就是回歸到空、溶入空海。如同波浪消失後,溶入大海。無所在,無所不在。一切來自于空;一切也終必回歸到空。再高、再大的海浪,也只是大海裏的一個波浪,不管他在自稱是什幺佛、什幺大法王或是什幺大師,一樣都只是法界大海裏的一個波浪。如果以「人」爲導向去崇拜一個人,就認爲自己是一個小浪,然後要去依靠一個大浪。佛陀就講:我成佛也沒辦法不生不死,也沒辦法不老,色身無法不離世間。所以,佛陀就是要讓你不要小看自己。比如現在黑板的藍色這邊,代表整個大海、整個海洋,海洋上面會有很多的波浪,波浪代表現象界的一切人、事、物,包括一切的動物、一切植物、六道裏面的衆生都是,波浪是緣起的現象。

  現在把每個人縮小,代表你、我、他,一個人就是一個波浪,而波浪是跟整個大海是一體的,把整個大海又作更大的解析,大海就是整個的法界,整個法界裏面是包含「空」,還有現象界的一切。大海就像整個無變無際的「空」,所有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現象界的一切就是波浪。波浪是代表現象界的一切,因爲「空」沒辦法畫出來,大海是代表宇宙的本體空,波浪是代表現象界,再把它縮小到每一個人,一樣都是大海裏面的一個波浪。如果你有「自我」,「自我」就把它封閉起來了,當你有「自我」,有我是、我能、我慢,就是在海洋裏面,一個「自我」把它封閉起來,就是我、我是、我能、我的……,圈圈框框內的就是我的,框框外的這些,又要抓很多的我的、我的、我所。你的視野視線沒有打開,就是活在「自我」的世界裏面,沒有拉開視野去看到整個海洋,因此活在「自我」所構築的夢幻世界裏面。

  問題是,你不知道我的波浪是從哪裏來啊!我來自哪裏?我要回歸到哪裏?你的生死大事沒辦法了悟啊!所以,因爲你封閉起來,結果就會變成一口死的井水。因爲你的生命被「自我」把它封閉起來之後,跟整個海洋、整個大自然沒有在脈動,本來是有啦!因爲你的「自我」都一直抓住,結果這座井水就變成進來的,漸漸比較減少了,然後就會慢慢形成一座幹枯的井水,它會漸漸的減少、減少。因此,年紀漸漸大之後,你面對的「哇!糟糕!我的生命快用完了,我的蠟燭快燃燒沒了……」故而漸漸會觸及到「黑洞」,然後內心的不安、內心的苦、內心的恐慌就會漸漸出來了。有的人就告訴你:「要趕快修啊!然後就可以找到、到大海那邊……」你本來是在大西洋,但是你不知道啊!就認爲說人家告訴你是來自于太平洋,你好好修,下一世就可以投生到太平洋去,就可以找到你的家,到那裏就有人告訴你家在哪裏……。于是你這個波浪,就一直修、一直修……,希望將來能夠到太平洋去,到那邊就有人告訴我家在哪裏?……。

  這些都是比喻!讓大家去體會到很深的。不然你就在想:怎幺看到左鄰右舍他們都是這樣的恐慌?他們就是這樣的死亡?哇!那個波浪怎幺起來又消失了?看到我自己也會起來又消失了,結果就在那裏很恐慌啊!很怕自己消失,就在那裏好好一直修、修;修,希望將來能夠不生不死,將來可以成爲肉身菩薩、都不死,結果就拼命修……。或是要拼命修……,然後修得神通廣大,當我神通廣大之後,就可以把「無常」去除掉。我用一些法力、用一些咒術、用一些符術,就可以把旁邊的「無常」去除掉。海洋的潮流怎幺可以流呢?這樣流我會怕啊!這樣我很不喜歡,這邊的波浪怎幺又沖擊過來呢?沖擊過來這樣我會怕啊!沖擊到我啊!所以就會用一些念咒、催符、加持……,就要跟整個海洋在對抗。這個比喻是很深,要慢慢地去體會,我們常常都在做這樣的工作,爲伊消得人憔悴,都是很正常的過程。

  當有一天,就像佛陀走過這一條路之後,告訴你:你的問題、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就是在這一層薄膜,設若「自我」綑綁住,放不開我是、我能、我慢,你的苦、你的不安就存在。你一直把自己框框起來,就不知道家在哪裏。所以,我們在這次的九天的禅修裏面,後半段就是協助大家如何溶入「無爲」?怎幺樣做到「無爲」?然後體會整個法界的法流。當你的「自我」真正願意放下、願意把它徹掉,真的願意大死一番,過去通通歸○,當然說要完全放下,不要躲在「自我」裏面,你要去看整個周遭的世界,要把視野拉開、心胸拉開,去看到整個周遭的大千世界,才能照見到你所處的是什幺樣的位置,此時「自我」看到整個法界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看到自己跟這整個大海的密切關系,才會漸漸地心甘情願要放開,就是漸漸地臣服法界。

  當他這樣慢慢體悟之後,就是經過聞、思、修的階段,然後慢慢地去體會到整個法界的關系,「自我」慢慢的放開、放掉。當你真正的無我、無爲,你只是放開。結果整個法界法流都跟你一起脈動,這時候才體會到什幺叫做不生不死。我這個波浪有生有滅,但是當我消失的時候,只是溶入大海裏面,沒有真正的死啊!再來,當我波浪形成,也不是我波浪本身在決定,那是很多的因緣形成,才有這個波浪的産生。當我這個波浪要消失,也不是我這個波浪本身在決定,那是整個海洋潮流、整個法界的因緣,才讓這個波浪消失。但是,消失也不是真正的斷滅,它只是又溶入法界的大海裏面。至于溶入法界大海裏面之後,法界大海要怎幺樣運用,那是法界大海的事。

  對于有人問說:「佛陀您大般涅槃之後,跑到哪裏去呢?」佛陀對這方面的問題是不回答,這是「十四無記」,爲什幺把它歸入「十四無記」?當你的「自我」撤除掉,你願意全然的放開,跟整個法界溶爲一體,這時候你的生命就會從本來是死的這口井水,變成一個活的泉水,你的生命就會變成一口活的泉水,因爲整個法界的法流不斷川流而過,而且這整個法界都是充滿著生命力,因此你的生命都是會很新鮮,而且充滿著法喜。你才會從死的這口井水變成活的泉水,泉湧不斷啊!所以,解脫者沒有去到哪裏,不是跑到哪裏去啊!如果你還想跑到哪裏去,就是有來有去,你的內心都會抓得很苦,他只是當下如實去看到跟整個法界的密切關系,看到整個真理實相之後,于是全然的放開。

  全然的放開,是安住在每一個當下,當下我是什幺樣的一個形狀,我就全然扮演當下的角色,你看他都安住在每一個當下,就是體證到「無來無去」,我不必要去到哪裏才解脫,我當下就是解脫啊!當下就自在啊!因爲他有看到整個法界,于是心與空相應,當下現起的是什幺樣的波浪,或是現起的是什幺浪花,我隨順緣起、隨順因緣。當他了解整個實相之後,他就反璞歸真,就是溶入整個法界反璞歸真,不會在那裏裝神弄鬼。當你了解到跟整個法界的關系,然後再回來看到:哇!旁邊周遭的這些衆生,左鄰右舍這些衆生,他們都是一個一個「自我」抓得很緊,然後在那裏苦啊!苦啊!……。當你看到衆生在顛倒夢想的世界,在苦海裏面浮浮沈沈之後,自然就會大慈大悲憫衆生,自然就會想說有因緣,願意來協助這些衆生,讓他們能夠看清真理實相、讓他們能夠從顛倒夢想的世界醒過來、讓他們能夠現世就大安心大自在。

  當你全然放開之後,事實上是無所得、無所失,當你無所得、無所失,真正全然的放開,整個法界都在慶祝你,法界活的泉源都在供應你,因此解脫是很潇灑、很自在的。而且他是大慈大悲協助衆生醒過來、出離苦海。

  經文第二節也都是講說真正能夠解脫自在,就能夠自利利他、自他俱利。【法義分享】緣起法、現象界都是生生滅滅。要從世俗谛,再深入看到第一義谛;要從緣起法,再深入看到非緣起法。能體證到不生不滅的空,才能斷生死流。若問「空」在哪裏?「涅槃界」在哪裏?「彼岸」在哪裏?如同海中的魚,不知身在大海中,而拼命找尋「大海在哪裏?」如果你沒有找尋過,是不知道你就是在涅槃海之中。因此,經過一番不斷的找尋,後來你就能夠大徹大悟。當一個人真正了悟生死大事、斷生死流,必然是知足、感恩、大慈大悲。自利、利他、自他俱利,那是必然之事,而且是自然流露的,是不必勉強造作的。

  (第叁節)「世尊告諸比丘:我已解脫人天繩索,汝等亦複解脫人天繩索。汝等當行人間,多所過度,多所饒益,安樂人天,不須伴行,一一而去」我今天也到另一個地方人間遊行。「我已解脫人天繩索」佛陀就告訴大家:我已竟解脫自在,出離叁界了!不受叁界束縛,成爲解脫自在的人。汝等呢?…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六章 知足、感恩、大慈大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