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十一章 四食

  第十一章  四食

  

  一    雜  叁七叁(叁七四)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衆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爲四?一者抟食,二者觸食,叁意思食,四者識食。

  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貪,則識住增長;識住增長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諸行增長;行增長故,當來有增長;當來有增長故,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如是純大苦聚集。

  若于四食無貪無喜,無貪無喜故,識不住,不增長;識不住,不增長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長;行不增長故,當來有不生不長;當來有不生長故,于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起,如是純大苦聚滅。

  【法義分享】

  ◎「粗抟食」是指叁餐飲食,能滋養色身。又稱段食。

  ◎「觸食」是指感官的接觸享受,如看美色、聽美樂、嘗美食……。

  ◎「意思食」是指意見、思想上的同化。這是政治家、思想家最常用的手腕。

  ◎「識食」是深層的自我要聚集更多的我、我所,同時排斥與我相異者。這是一般宗教家、大法師們所易陷入的。

  二    雜  叁七六(叁七七)

  佛告比丘:「如是,四食有貪有喜,識住增長,……乃至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于四食無貪無喜,亦無識住增長,……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譬如,比丘!畫師、畫師弟子集種種彩色,欲妝畫虛空,甯能畫不?」

  比丘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彼虛空者,非色、無對、不可見。」

  「如是,比丘!于此四食無貪無喜,亦無識住增長,……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法義分享】

  ◎要真能做到對四食無貪、無喜、亦無識住增長的,只有我慢斷盡、證到無爲無學的四果阿羅漢。只要還有「我慢」,那個意思食、識食都還會想要聚集增長。只是很幽微,自己很不容易覺察到。

  叁     長  叁○

  佛告比丘:一切衆生以四食存,何謂爲四?抟、細滑食爲第一,觸食爲第二,念食爲第叁,識食爲第四。彼彼衆生所食不同,閻浮提人種種飯、炒面、魚肉以爲抟食,衣服、洗浴爲細滑食。……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食淨抟食以爲抟食,洗浴、衣服爲細滑食。自上諸天以禅定喜樂爲食。何等衆生觸食?卵生衆生觸食。何等衆生念食?有衆生因念食得存,諸根增長,壽命不絕,是爲念食。何等識食?地獄衆生及無色天,是名識食。

  【法義分享】

  ◎「一切衆生以四食存」,雜阿含四八七經:「一切衆生由食而存」。要慢慢去觀察、深入去求證、去體悟。若能看到「食物鏈」的實相,就不會對生命起貪愛黏著。

  ◎「生命」是由「死亡」堆積而成。衆生就是在「吃與被吃」的食物鏈中輪轉。身體要延續、自我要膨脹、我慢要抓取,識食要滋長,都是透過吃掉衆生某種食物而得。若能悟到此,則慚愧心會生起,我慢、我欲、我能……會漸淡薄。代之而起的是--慚愧的心與知足感恩的心。

  四    增  二五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衆生之類有四種食,長養衆生。何等爲四?所爲抟食或大、或小,更樂食、念食、識食,是謂四食。

  彼雲何名爲抟食?彼抟食者,如今人中所食,諸入口之物可食噉者,是謂名爲抟食。

  雲何名更樂食?所謂更樂食者,衣裳、繖蓋、雜香華、熏火及香油,與婦人集聚,諸余身體所更樂者,是謂名爲更樂之食。

  彼雲何名爲念食?諸意中所念想、所思惟者,或以口說,或以體觸,及諸所持之法,是謂名爲念食。

  彼雲何爲識食?所念識者,意之所知。梵天爲首,乃至有想、無想天,以識爲食,是謂名爲識食。

  是謂,比丘!有此四食,衆生之類以此四食,流轉生死,從今世至後世。是故,諸比丘!當共舍離此四食。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