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四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衆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爲四?一者抟食,二者觸食,叁意思食,四者識食。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貪,則識住增長;識住增長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諸行增長;行增長故,當來有增長;當來有增長故,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于四食無貪無喜,無貪無喜故,識不住,不增長;識不住,不增長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長;行不增長故,當來有不生不長」。
「抟食」可以加上一個「粗」字。這一經開始跟我們談到的,有四種食物在滋養衆生,讓衆生不斷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在六道裏面形成一個食物鏈。在後面的經文也一樣有提到,(第叁節)「佛告比丘:一切衆生以四食存」以四種食物而存,所有的衆生都要靠吃,靠營養、靠能源,才能夠生存下來。欲界的衆生是四種食都會有,「粗抟食」就是以叁餐的飲食方面爲主,其他的「觸食」、「意思食」,還有第四的「識食」一樣有,但是一般人很不容易覺察到。有關四種食方面,在前面的課程我們也有稍微講過了,我們今天再講深入具體一點,因爲這方面的反觀、覺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看到,很難很難出離六道的輪回。
當你洋洋得意說「我修行開悟了!我體悟到很多啦!我神通廣大啦!然後我開悟、明心見性啊!……」有沒有看到你這四種食在吃?如果沒有看到,不管你開多大的悟,不管你神通多幺廣大,都還是在六道裏面頭出頭沒的衆生。佛陀就講:只要對這四種食,你有喜、有貪愛,就會繼續再輪回。因此,對這四種食要透徹了解,非常重要!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說,一般衆生,包括在外面講經說法的法師,很少深度去解析這方面的,很多學佛的人不知道自己就在食物鏈裏面輪轉,包括很多的宗教師、很多的大法師,如果他沒有好好回來檢驗那四種食,自己本身在四食裏面打滾,也都很難很難覺察到。
我們今天爲什幺要講述這方面,就是要讓大家清楚了解,佛陀把這食物方面,劃分得這幺清楚、具體,讓大家能夠去看到。四種食裏面的第一個是「粗抟食」,第二種是「觸食」,第叁是「意思食」,第四種就是「識食」。一般我們大部分都只看到叁餐的吃,「粗抟食」講的就是叁餐的飲食,因爲以前印度、斯裏蘭卡、泰國地區,現在都還留有一種風俗,他們吃飯很多都是用手抓,因爲要把飯菜捏成一抟、一抟,這樣比較好送入口裏面,所以把叁餐的飲食,叫做「粗抟食」。
捏整抟的,叫做「粗抟食」,有時候又稱做一種「段食」,因爲你是分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在吃叁餐。但是我們一般吃這一種的時候,你是在吃衆生,是在食物鏈裏面,大家有沒有看到?這是最粗的,要先看到,再來才能夠看到後面比較深層、比較微細的。如果沒看到,後面就很難看得到。所以,六道的衆生就像這樣,六群衆生都是這個吃那個,然後這邊吃那邊、那邊吃這邊。在我們地球上,可以看到我們整個食物鏈的生態,現在的生物學家、科學家,他們都可以歸納出來,尤其是生物學家、生態學家,他們看到整個的地球、整個的衆生,就是一個食物鏈,在大海裏面的也是一樣,小魚被中魚吃,中魚被大魚吃,大魚被更大條的鯨魚吃,大條的鯨魚又被人類吃……,然後人又被細菌吃,鯨魚也是一樣被細菌吃,最小的又吃最大的。
老虎、獅子可以說是百獸之王、萬獸之王,但是牠也是一樣會被吃,都是那些蒼蠅去欺負牠,都是那些小昆蟲去欺負牠,帶病毒給牠,讓牠老、病、死,當牠衰老、不能跑的時候,原來很怕牠的老鷹或是那些狗,就換那些過來吃牠。所以,整個的衆生是在食物鏈裏面輪轉。【法義分享】「生命」是由「死亡」堆積而成。有的人也許會認爲「我不以爲然啊!我覺得是憑著我的智慧、憑著我的努力、憑著我的奮鬥、憑著我的知識,憑著我的本事賺來的努力打拼來的……」你要慢慢去解析,只要有成長,一定是要透過食物的攝取、營養的攝取,單純方面的,包括五榖、蔬菜、動物這些也是,有的人認爲「我吃五榖類、蔬菜,吃素食,這樣就沒有吃衆生,就沒有殺害衆生,這樣就可以吃得很安心……」當然這樣只是部分的正確。
事實上,植物一樣是在整個食物鏈裏面的一環,植物也是衆生、也是有生命,並不是說吃植物,植物就不是衆生、沒有生命,不是這樣的。植物一樣是有生命,佛陀是要我們去看到整個世間的食物鏈,否則你會在吃與被吃的世界裏面一直在打滾,因爲你想吃,于是就一直的抓、一直的欲貪、一直的長養,因爲你會怕被吃,于是你就會逃啊!還有瞋啊!還有苦啊!然後這邊樂啊!所以,大家再慢慢仔細去看,你能夠得到、抓到的,就像以一般在社會上、商場上一種競爭來講,某家公司把對方打敗,他的公司就越來越龐大,這方面他是吃到、他是樂,但是對對方來講,他是被吃、他是苦。
世間法的樂與修行解脫的樂是不一樣。世間法裏面的樂,很多是來自于建築在衆生的苦上面。當你吃到的時候,你就高興,就像很多人對于釣魚,他樂此不疲,一釣就是好幾個小時,你要叫他打坐,他就覺得會很苦。當他釣魚的時候,他覺得很樂,但是卻是把你的快樂建築在魚的痛苦上面。因此,世間法裏面的樂,往往是建築在衆生的苦上面。所謂的「意思食」跟「識食」,當你吃到了「意思食」「識食」,你就洋洋得意,你就會快樂,你會有成就感;但是被你吃的那一方呢?他就很苦啊!我們今天幻燈片裏面,也會有播放到前幾天才剛發生的尼泊爾事件,王儲槍殺了自己的父母親(國王、王後),然後自己又自殺,爲什幺會有這樣的悲劇呢?他都提供給我們很多的法,都提供鏡子讓我們看,不要以爲說這是在外國的,跟我們沒關系,他們都是血淋淋的在告訴我們,世間衆生在相依相食。
那位皇後她本身有她很強的「意思食」,那一件人倫悲劇裏面「意思食」的沖突,要去看到爲什幺王儲最後竟然會選擇這樣的一個下場,他也很苦啊!因爲皇後的意思就是要這樣,然後當皇儲的,沒有選擇的余地,他很苦、很苦啊!到最後就是産生這樣的悲劇,這就是一個想吃,一個不想被吃,沖突就這樣産生。所以,我們要深度的進去看,看到衆生、包括我們的生命,就是建立在衆生的死亡上面。「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將軍的功成名就,如果沒有看到你腳下踩的是萬具屍骨,你會很傲慢的,你會引以爲傲、引以爲榮,認爲說我今天很了不起,我成爲一個大將、君王。你能不能看到「一將功成萬骨枯」?你這位大將君王的腳底下踩是多少具屍骨。
所以,佛陀是要我們深度去看到,衆生在相依相食的食物鏈裏面輪轉,然後讓我們去覺醒過來,讓我們去跳脫出來,我們能不能超越食物鏈的輪轉?能不能以無限的慈悲、無限的愛心來善待一切衆生?一般沒有學佛的,你的心就是常常在那裏吃、吃、吃,叁餐的吃,再來是第二「觸食」,是感官的吃、樂受,要追求身體的耳朵、眼睛……,各方面口味都要求越來越好。一個便當五十塊,這個不算什幺,我要五百塊的便當;一餐五千塊,這不算什幺,我要五萬塊的一餐,這樣才能夠夠顯示我的身份。人類與動物的吃,最大的不同,動物的吃是爲了生存,爲了最基本的需要,因爲需要而吃,人類的吃是爲了欲望而吃,所謂
欲望而吃,欲望就是無窮的無底洞。
一頭獅子、一頭老虎,縱然牠看起來好像很血腥的在吃,但是牠們所吃的,遠遠不如人類。一個人帶著一支槍進入到非洲,他比十頭獅子、十頭老虎所吃的,都還要多。獅子、老虎牠們不會破壞生態的平衡,但是人類卻是破壞生態平衡的高手。如果我們站在人類的立場,認爲人類是萬物之靈,人類的智慧最高,要去看到這是人類站在「我慢」、站在「自我」的立場,來把自己標榜標高啊!事實上,你認爲自己是萬物之靈,你是智慧最高,但是你吃的也最多,如果沒有去看到這些,就是在食物鏈裏面,這樣一直的循環、頭出頭沒。
所以,真的很佩服佛陀,他把這些吃的方面,衆生看不到的「意思食」、「識食」都诠釋出來,讓我們去看到深層的「吃」。「于此四時有喜有貪」這四種食裏面,如果你有喜有貪,那幺你的「識住增長」,「自我」那個我、我是、我能,就會一直在增長。因爲你覺得我想要吃更多的,那個「我」、「自我」,就越來越膨脹,包括說「意思食」、叁餐飲食,如果吃越多,好像就越來越壯大,但是「意思食」吃越多,意思、主宰欲,就越來越強越大,「識食」你吃得越多,「自我」就膨脹得越來越大。
對這四種食,「有喜有貪,則識住增長;識住增長故,入于名色」因爲「自我」一直緊抓著不放,因此會繼續在六道裏面頭出頭沒,「入于名色;入明色故,諸行增長」就繼續在吃與被吃裏面打滾,這就是衆生。「當來有增長」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就是繼續在苦海裏面頭出頭沒、浮浮沈沈,在六道裏面打滾。如果對這四種食沒有貪、沒有喜,「無貪無喜故,識不住,不增長;識不住,不增長故,不入明色」要做到「識不住」不容易啊!一定是要去看到實相,一定要去看到四種食,一定要去看到食物鏈,這樣你才會心甘情願的放下。看到你的樂是來自于你吃到,要再去看到當你被吃的時候,那一種苦啊!
就像在非洲,大家常常可以看到野豹或是獅子,牠在追殺羚羊的時候,你現在如果是那一頭獅子的角色,大家不要以爲這只是一般外面的獅子而已,現在要把你自己融入裏面進去,要去看到你現在是那一頭獅子的角色,你一直抓、一直追、追,追到那一只羚羊,哇!你今天有了豐富的食物了,可以吃到一大批豐盛的晚餐,但是你有沒有看到你的樂、你的得,是來自于羚羊的死亡,來自于羚羊的消失?當你在吃得沾沾自喜的時候,有沒有看到羚羊的痛苦?當你能夠這樣去看到的時候,以後你的吃裏面,會有慚…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一章 四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