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一章 四食▪P2

  ..續本文上一頁愧心、會有感恩的心。如果你能夠去看到這一層食物鏈,食物鏈才有可能斷除。

  食物鏈的斷除,就是這裏所講的「識不住,不增長」,當你能夠做到「識不住」,才能夠做到《金剛經》所講的「無所住而生其心」,要做到那個境界不容易啊!尤其是很微細的「識食」沒有去看到,很難、很難啊!所以,佛陀要我們如實去看深層的食物鏈。【法義分享】「粗抟食」是指叁餐飲食,能滋養色身,又稱段食。「觸食」是指感官的接觸享受,例如看美色、聽美樂、嘗美食……。「意思食」是指意見、思想上的同化。這是政治家、思想家,最常用的手腕。大家在這一段期間,有沒有在曆緣對境去看到你的「意思食」?如果你沒有在曆緣對境裏面去看到你的「意思食」,表示你的修行還沒有很落實,還沒有很踏實在日常的曆緣對境裏面。真正的修行,不是說我每天打坐多久,不是說經行能夠看得多幺清楚,能夠多幺會攝心,六根能夠收攝的多好……。

  收攝六根是爲了做什幺?是爲了要去看到食物鏈、「意思食」,以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是「自我」的影子,我是、我能的影子,當你收攝六根、打坐,如果你的經行不是讓你的心靜下來,去看到這四種食,你沒辦法斷生死輪回。所以,修行用功方面,不要用錯方向,各種法門都是讓你的心靜下來,打坐也是一樣讓你的心靜下來,然後讓你能夠去看到「意思食」。深層的「意思食」「識食」,在曆緣對境的時候,要去看到個我是、我能又出來了,包括說你在家裏面,對你的老婆、對你的太太,還是以大男人主義,認爲你是我太太,就應該要叁從四德,你是我太太,就要夫唱婦隨。

  當然,這不是要你們鬧家庭革命,如果當男人還是要夫唱婦隨,你應該怎幺樣,這裏面你要去看到「意思食」要吃,你要符合我的意思,你要照我的意思去做,你要怎幺樣、你要怎幺樣。如果別人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就好像吃到,你就會樂;如果對方沒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他沒有被你吃到,你吃不到就瞋、就苦。所以,你也去看家裏面的沖突,或是外面世間的種種沖突,都是一個吃跟被吃方面的問題。「意思食」是指意見、思想上的同化,政治家、思想家最常用的手腕。但是,一般衆生只要還沒有到達解脫,幾乎每天一樣是在「意思食」的吃跟被吃之中。

  所謂「識食」,深層的「自我」要聚集更多的我、我所,同時排斥與「我」相異者,這是一般宗教家大法師們所易陷入的。尤其「識食」方面,它又是更深、更深,要求的又是更嚴格,前面的「意思食」就像輸血的時候,只要驗個你是A型、還是B型,只要四個人或五個人,就可能有一個人符合你的血型就可以用了,所以那個要求就比較沒有那幺嚴格,但是這個「識食」就像要做骨髓移植,它的檢驗篩選標准就要嚴格很多,它需要很多的關卡,你要符合這些才可以。大家要能夠更深層去看到,我們本身都會有這樣的「意思食」與「識食」在運轉,如果看不到,就不可能斷掉「意思食」與「識食」。

  一個真正的解脫者,絕對不會有「意思食」、「識食」方面,因爲他的「意思食」跟「識食」要存在、要成長,他一定要吃掉衆生的「意思食」跟「識食」,都是因爲「自我」陰影還存在,才會這樣。所以,大家慢慢去看,一方面回來檢驗我們自己,一方面也可以去看到我們一般宗教界,沒有講說哪一個宗教、宗派,一般的宗教大師、大法師們,是不是很容易落入在「意思食」、「識食」方面。如果你能夠去看到對方,也有回來反觀、反省自己,這兩個不容易突破的關卡,將來才有可能在成佛之道上面超越過去,不然你落入在這個圈圈裏面打滾而不知道,很難、很難覺察,尤其你還沒有成就四果阿羅漢以前,就當起一個山頭大師,只要你還沒有究竟解脫以前當起山頭大師,這裏面大家慢慢去看「意思食」、「識食」。

  你要能夠看得出來,才能夠避免自己將來卡在這個關卡,然後不知道。

  佛陀就坦白講,只要這四種食,你還有喜、還有貪,還有存在,就沒辦法到達究竟解脫。剛才我們是以驗血、輸血與骨髓移植,這兩方面來做個比喻,「意思食」是只要你符合、按照我的意思去做,這樣就好。「識食」就不一樣,它又還要要求更深,如果沒有去突破,很本能的就是認爲「這是我的小孩子,這個是鄰居的小孩子,那個我的、我的……」這裏面是有「識食」。「那個我的、我的……」在宗教派系的山頭裏面會有這樣,這是我的皈依弟子,這是外來挂單的,你們這些是在家人、還沒有入門的,這是我的皈依弟子……,我的、我的。如果我要到其他地方去成立分公司,我一定是派我的弟子去分公司,因爲這些我的弟子,他們的思想、他們的理念,會跟我比較相近、相同,就像骨髓移植檢驗方面,它的斥性比較少,所以他們可以心心相印,他們可以兼容,兼容性很高。

  所以,要去看到「識食」就是深層的一種要求。政治家只要說你認同我的思想、認同我的理念,要投票的時候,你贊同我這樣就好。要打架的時候,你幫我出拳這樣就好,這是一般的「意思食」,政治家用的比較多。但是「識食」是宗教家用的比較多,他要求的不是光是思想上、意見上的認同支持,這樣而已,必須包括你要成爲我的弟子,收徒弟就變成收孩子一樣,結果變到後來,以前佛陀收弟子,就是告訴他們法、實修實證之後,大家都是到各處去跟衆生廣結佛法,因爲大家都是在過著托缽的生活,佛陀從來不去背負弟子的叁餐生活。佛陀以前就只是跟衆生講法,協助大家心靈的成長獨立。

  但是,現在很多的法門變成怎幺樣呢?師父收弟子,就要有錢、有地方,我收一個徒弟,就象是養育一個孩子,收一個徒弟就象是養小孩,因此要收十個徒弟,就要有養十個孩子的能力;你要收一百個徒弟,就要有養一百個孩子的能力。因爲這些是我的、我的弟子,我養你們也是有目的的,以後你們就可以讓我們這個山頭更龐大、更壯大,這裏面就是有「識食」貫穿在其中,要去看到我的、我的影子在後面作祟,要去看到「識食」要吃。如果你是在佛教界裏面走得越深入,越可以去清楚看到,因此如何避免我們自己重蹈覆轍,真的都是修行方面非常重要的關鍵。不管你的修行境界再怎幺高,再怎幺拼命用功修行,這兩種食很不容易看到。

  所以,今天這一堂課能夠聽懂,能夠在日常生活的曆緣對境中去看到,然後可以從食物鏈裏面跳脫出來,比你在深山閉關用功,修個十年都更有價值。所以,大家要去看到這方面的症結、關鍵,然後跳脫超越。

  「若于四食無貪無喜,亦無識住增長,……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譬如,畫師、畫師弟子集種種彩色,欲妝畫虛空,甯能畫不?」「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彼虛空者,非色、無對、不可見」「于此四食無貪無喜,亦無識住增長,……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看後面【法義分享】要能真正做到對四食無貪、無喜、亦無識住增長的,只有我慢斷盡、證到無爲無學的四果阿羅漢。只要還有「我慢」,那個意思食、識食都還會想要聚集增長。只是很幽微,自己很不容易察覺到而已。所以,可以跟大家講更清楚的,只要你還沒有證到四果阿羅漢,每一個衆生的「意思食」跟「識食」,都有在運轉,就是深層的「自我」要膨脹、要抓取,這些已經很深了。

  如果能夠提前去看到,關卡、陷阱才能夠超越過去,岔路能夠分辨得出來,這樣很快就能夠到達究竟解脫彼岸,就能夠做到《金剛經》所講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真正「無所住」是講你的「心」,也就是這裏所講的「識無所住」。「譬如,畫師、畫師弟子集種種彩色,欲妝畫虛空,甯能畫不?」我記得在二十幾年前,一位朋友送我一本書,就有寫「彩筆畫空、空不染」一句話,覺得滿好的,但是到後來深入有所體會,才真正能夠去體證到這方面,如果沒有體證到「空」,食物鏈很難超越得出來,所以很難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你要真正做到「識無所住而生其心」,必須要四果阿羅漢,但不是說不可能,也不是說我這一生這一世不可能,不會的。

  現在跟大家所講到的重要訣竅、關鍵,若有去注意到,就不會落入環套裏面,又是在那裏循環不已。一個真正解脫的人,不會用喜貪、貪愛的心來吃那些大魚大肉,他頂多只是爲了生存,爲了色身上面的需要,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來吃,這個吃裏面一樣有慚愧心、有感恩的心。雖然佛陀在叁十五歲的時候,已經證入涅槃、無爲、空的世界,已經是解脫自在,這時候所稱的階段,叫做「有余依涅槃」,還有剩余的一些依靠、依賴的這一種涅槃界,因爲今天色身的這些存在,需要維持基本的這些需要,因此他不是用欲貪來吃。一個解脫者絕對不會用欲貪去吃大魚大肉,也不會講求口腹之欲、美味,不會這樣的。

  這四種食方面,除了從最粗的這些叁餐飲食以外,再來觸覺、觸感,你要去看到。有一位學員說他以前很喜歡買衣服,後來學佛之後,常常在掙紮,覺得買一大堆的衣服,但是常常穿沒幾次又丟掉,覺得很可惜,然後他也滿覺得滿困擾的,過去有這樣的習性覺得不好,現在又還是改不掉,怎幺辦?我跟他講:以後你要慢慢靜下來去想,買這些衣服,我提供一個意見讓他參考,就是你買這些衣服,是因爲欲貪而買?還是因爲需要而買?因爲他常常買了之後,又會後悔,又會自責,又會愧疚;沒買,內心還是在那裏拉扯、過不去。所以,我就跟他講,如果你是因爲需要,然後你就去買;如果你問自己,不是因爲需要而是欲貪,能不能再進一步問自己:有需要買嗎?真的需要嗎?能不能不買?如果可以,把這些錢去做更有益的發揮,做出更邊際的效用,不是更好嗎?更有意義嗎?跟他講過、隔一個月之後,他跟我講他現在已經不被那些所困擾了,因此其他事情也是一樣。

  有一次我搭火車到高雄的途中,剛好在我前座的有一個母親,大概叁十五歲左右,帶著一位…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一章 四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