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四食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不长」。
「抟食」可以加上一个「粗」字。这一经开始跟我们谈到的,有四种食物在滋养众生,让众生不断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在六道里面形成一个食物链。在后面的经文也一样有提到,(第三节)「佛告比丘:一切众生以四食存」以四种食物而存,所有的众生都要靠吃,靠营养、靠能源,才能够生存下来。欲界的众生是四种食都会有,「粗抟食」就是以三餐的饮食方面为主,其他的「触食」、「意思食」,还有第四的「识食」一样有,但是一般人很不容易觉察到。有关四种食方面,在前面的课程我们也有稍微讲过了,我们今天再讲深入具体一点,因为这方面的反观、觉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看到,很难很难出离六道的轮回。
当你洋洋得意说「我修行开悟了!我体悟到很多啦!我神通广大啦!然后我开悟、明心见性啊!……」有没有看到你这四种食在吃?如果没有看到,不管你开多大的悟,不管你神通多幺广大,都还是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的众生。佛陀就讲:只要对这四种食,你有喜、有贪爱,就会继续再轮回。因此,对这四种食要透彻了解,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一般众生,包括在外面讲经说法的法师,很少深度去解析这方面的,很多学佛的人不知道自己就在食物链里面轮转,包括很多的宗教师、很多的大法师,如果他没有好好回来检验那四种食,自己本身在四食里面打滚,也都很难很难觉察到。
我们今天为什幺要讲述这方面,就是要让大家清楚了解,佛陀把这食物方面,划分得这幺清楚、具体,让大家能够去看到。四种食里面的第一个是「粗抟食」,第二种是「触食」,第三是「意思食」,第四种就是「识食」。一般我们大部分都只看到三餐的吃,「粗抟食」讲的就是三餐的饮食,因为以前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地区,现在都还留有一种风俗,他们吃饭很多都是用手抓,因为要把饭菜捏成一抟、一抟,这样比较好送入口里面,所以把三餐的饮食,叫做「粗抟食」。
捏整抟的,叫做「粗抟食」,有时候又称做一种「段食」,因为你是分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在吃三餐。但是我们一般吃这一种的时候,你是在吃众生,是在食物链里面,大家有没有看到?这是最粗的,要先看到,再来才能够看到后面比较深层、比较微细的。如果没看到,后面就很难看得到。所以,六道的众生就像这样,六群众生都是这个吃那个,然后这边吃那边、那边吃这边。在我们地球上,可以看到我们整个食物链的生态,现在的生物学家、科学家,他们都可以归纳出来,尤其是生物学家、生态学家,他们看到整个的地球、整个的众生,就是一个食物链,在大海里面的也是一样,小鱼被中鱼吃,中鱼被大鱼吃,大鱼被更大条的鲸鱼吃,大条的鲸鱼又被人类吃……,然后人又被细菌吃,鲸鱼也是一样被细菌吃,最小的又吃最大的。
老虎、狮子可以说是百兽之王、万兽之王,但是牠也是一样会被吃,都是那些苍蝇去欺负牠,都是那些小昆虫去欺负牠,带病毒给牠,让牠老、病、死,当牠衰老、不能跑的时候,原来很怕牠的老鹰或是那些狗,就换那些过来吃牠。所以,整个的众生是在食物链里面轮转。【法义分享】「生命」是由「死亡」堆积而成。有的人也许会认为「我不以为然啊!我觉得是凭着我的智慧、凭着我的努力、凭着我的奋斗、凭着我的知识,凭着我的本事赚来的努力打拼来的……」你要慢慢去解析,只要有成长,一定是要透过食物的摄取、营养的摄取,单纯方面的,包括五榖、蔬菜、动物这些也是,有的人认为「我吃五榖类、蔬菜,吃素食,这样就没有吃众生,就没有杀害众生,这样就可以吃得很安心……」当然这样只是部分的正确。
事实上,植物一样是在整个食物链里面的一环,植物也是众生、也是有生命,并不是说吃植物,植物就不是众生、没有生命,不是这样的。植物一样是有生命,佛陀是要我们去看到整个世间的食物链,否则你会在吃与被吃的世界里面一直在打滚,因为你想吃,于是就一直的抓、一直的欲贪、一直的长养,因为你会怕被吃,于是你就会逃啊!还有瞋啊!还有苦啊!然后这边乐啊!所以,大家再慢慢仔细去看,你能够得到、抓到的,就像以一般在社会上、商场上一种竞争来讲,某家公司把对方打败,他的公司就越来越庞大,这方面他是吃到、他是乐,但是对对方来讲,他是被吃、他是苦。
世间法的乐与修行解脱的乐是不一样。世间法里面的乐,很多是来自于建筑在众生的苦上面。当你吃到的时候,你就高兴,就像很多人对于钓鱼,他乐此不疲,一钓就是好几个小时,你要叫他打坐,他就觉得会很苦。当他钓鱼的时候,他觉得很乐,但是却是把你的快乐建筑在鱼的痛苦上面。因此,世间法里面的乐,往往是建筑在众生的苦上面。所谓的「意思食」跟「识食」,当你吃到了「意思食」「识食」,你就洋洋得意,你就会快乐,你会有成就感;但是被你吃的那一方呢?他就很苦啊!我们今天幻灯片里面,也会有播放到前几天才刚发生的尼泊尔事件,王储枪杀了自己的父母亲(国王、王后),然后自己又自杀,为什幺会有这样的悲剧呢?他都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法,都提供镜子让我们看,不要以为说这是在外国的,跟我们没关系,他们都是血淋淋的在告诉我们,世间众生在相依相食。
那位皇后她本身有她很强的「意思食」,那一件人伦悲剧里面「意思食」的冲突,要去看到为什幺王储最后竟然会选择这样的一个下场,他也很苦啊!因为皇后的意思就是要这样,然后当皇储的,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很苦、很苦啊!到最后就是产生这样的悲剧,这就是一个想吃,一个不想被吃,冲突就这样产生。所以,我们要深度的进去看,看到众生、包括我们的生命,就是建立在众生的死亡上面。「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如果没有看到你脚下踩的是万具尸骨,你会很傲慢的,你会引以为傲、引以为荣,认为说我今天很了不起,我成为一个大将、君王。你能不能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你这位大将君王的脚底下踩是多少具尸骨。
所以,佛陀是要我们深度去看到,众生在相依相食的食物链里面轮转,然后让我们去觉醒过来,让我们去跳脱出来,我们能不能超越食物链的轮转?能不能以无限的慈悲、无限的爱心来善待一切众生?一般没有学佛的,你的心就是常常在那里吃、吃、吃,三餐的吃,再来是第二「触食」,是感官的吃、乐受,要追求身体的耳朵、眼睛……,各方面口味都要求越来越好。一个便当五十块,这个不算什幺,我要五百块的便当;一餐五千块,这不算什幺,我要五万块的一餐,这样才能够够显示我的身份。人类与动物的吃,最大的不同,动物的吃是为了生存,为了最基本的需要,因为需要而吃,人类的吃是为了欲望而吃,所谓
欲望而吃,欲望就是无穷的无底洞。
一头狮子、一头老虎,纵然牠看起来好像很血腥的在吃,但是牠们所吃的,远远不如人类。一个人带着一支枪进入到非洲,他比十头狮子、十头老虎所吃的,都还要多。狮子、老虎牠们不会破坏生态的平衡,但是人类却是破坏生态平衡的高手。如果我们站在人类的立场,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人类的智慧最高,要去看到这是人类站在「我慢」、站在「自我」的立场,来把自己标榜标高啊!事实上,你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你是智慧最高,但是你吃的也最多,如果没有去看到这些,就是在食物链里面,这样一直的循环、头出头没。
所以,真的很佩服佛陀,他把这些吃的方面,众生看不到的「意思食」、「识食」都诠释出来,让我们去看到深层的「吃」。「于此四时有喜有贪」这四种食里面,如果你有喜有贪,那幺你的「识住增长」,「自我」那个我、我是、我能,就会一直在增长。因为你觉得我想要吃更多的,那个「我」、「自我」,就越来越膨胀,包括说「意思食」、三餐饮食,如果吃越多,好像就越来越壮大,但是「意思食」吃越多,意思、主宰欲,就越来越强越大,「识食」你吃得越多,「自我」就膨胀得越来越大。
对这四种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色」因为「自我」一直紧抓着不放,因此会继续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入于名色;入明色故,诸行增长」就继续在吃与被吃里面打滚,这就是众生。「当来有增长」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就是继续在苦海里面头出头没、浮浮沉沉,在六道里面打滚。如果对这四种食没有贪、没有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明色」要做到「识不住」不容易啊!一定是要去看到实相,一定要去看到四种食,一定要去看到食物链,这样你才会心甘情愿的放下。看到你的乐是来自于你吃到,要再去看到当你被吃的时候,那一种苦啊!
就像在非洲,大家常常可以看到野豹或是狮子,牠在追杀羚羊的时候,你现在如果是那一头狮子的角色,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一般外面的狮子而已,现在要把你自己融入里面进去,要去看到你现在是那一头狮子的角色,你一直抓、一直追、追,追到那一只羚羊,哇!你今天有了丰富的食物了,可以吃到一大批丰盛的晚餐,但是你有没有看到你的乐、你的得,是来自于羚羊的死亡,来自于羚羊的消失?当你在吃得沾沾自喜的时候,有没有看到羚羊的痛苦?当你能够这样去看到的时候,以后你的吃里面,会有惭…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一章 四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