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概八岁的小孩,另外一位是四岁的小孩子,八岁的小孩子比较大、比较静、在睡觉,四岁的小孩跟妈妈坐在一起,然后就整个途中一直问问题,那位小男孩很可爱,最初他妈妈也都会回答他一些问题啦,有时候觉得很烦就会骂他「你太烦了!」然后就跟他讲「你静一下好不好?」当他被骂了之后就静一下,没几分钟又开始问问题,然后连续这样重复了几次,当他问问题,妈妈回答几次之后,然后又骂他太烦,一张嘴巴这样叽哩呱啦。事实上,那个小孩子满聪明的,很有求知求真求证的精神,虽然是四岁小孩,但是他问的问题,说实在也算满有深度的,只是说有时候妈妈会回答的就回答,不会回答的,有时候反而骂他。
我们人有时候会用一种自我保护,自己不懂,然后不承认自己不懂,好像说我当妈妈的,什幺都要懂,不会跟小孩承认自己不懂,于是就静静在那里看着,觉得那个小孩子很可爱。到后来到过了台南之后,因为那时候已经傍晚了,太阳已经快落山,小孩子就在那边看夕阳,当时我刚好也在欣赏着夕阳,看着我们火车在走、在动,太阳好像跟着这样在动,那位小孩子也看到这一幕,就问妈妈:「太阳为什幺跟着我们一直跑啊?」他妈妈也回答一半,后来他说:「奇怪?怎幺跟着我们跑?」小孩子从他妈妈那里,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然后那小孩子自己又找出答案,他说「喔!我知道了!太阳就是为了保护我们,所以跟着我们跑」我觉得回答的很好,他自己找不到答案,然后他自己这样回答,觉得也满可爱的。
他竟然会讲:「太阳公公就是为了保护我们,所以就跟着我们跑这样」在火车行经台南与高雄期间,他们已经准备要收东西下车了,小孩子还是继续问,结果那位妈妈就狠狠的啪、啪,这时候她是打在小孩子的脸上,但是痛在我的心上。我们很多教育是用填鸭式、权威式在教导小孩,我会觉得这个小孩子很纯真,他是好奇在问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答,但是大人不是以一知半解来回答,不然就是用权威式的打他、骂他,而且那两个巴掌也打得满大的,当我进入这个小孩子的心灵,心里面会觉得小孩子他正在成长,单纯、纯朴的心灵受到大人这一种打压的教育,他的心灵会不会扭曲、会不会变化?会的!
小孩子本来是很纯朴、很纯真、很可爱,尤其是小孩子的脸庞、笑容,都是那幺甜美、那幺纯真、那幺纯朴,但是慢慢成长的过程,被大人的教育,被社会的教育,填鸭式的教育,权威式的教育,高压式的教育……,各种框框一直加上去,让这个小孩子纯真、纯朴的心灵,慢慢的扭曲、扭曲,当我看到此情此景,很感慨!如果这样的小孩子能够有适当的对待,好好协助他、疏导他、引导他、启发他,这个小孩子会维持很纯真的心灵,而且他的智慧成长会很快。在此,因为自己看到我们佛教界、宗教界,有不少大师、大法师,也是用这一种权威式、偶像式的信仰观念,「我这样说就对了!你们只要相信就好了!你们只要信就好了!不容许怀疑,不容许求真,不容许求证……」这样佛教界整个的闻思要实修实证,怎幺样提升?
佛陀最初都是要我们去看到真理、看到实相,看到我们内心的框框,看到我们内心的种种结缚,佛陀都鼓励我们要去实修实证,佛陀从来也绝不会有权威式教育,绝不会说「我跟你们讲,你们就怎幺信就好了,你们百分之百相信,这样就好了……」不会这样。不管现在一般宗教界情况是怎幺样,我们现在就是效法佛陀的精神,佛陀绝对不会用权威式来压制众生,都是鼓励大家要实修实证。唯有你真正亲证到,这样才算,所有的疑结,包括你要证初果,证初果里面的「疑结」破除,一定是来自于你的实修实证,你一定要亲身吃到、亲身证明到才是。所以,真正的佛教,是没有山头主义;真正的佛教,没有那些英雄色彩,没有偶像崇拜的。
(第三节)「佛告比丘:一切众生以四食而存,何谓为四?抟、细滑食为第一」也就是「粗抟食」「触食为第二,念食为第三,第四为识食」「念食」就是意思食,因为《长阿含》的翻译不一样。说明一般众生他们偏重哪方面的食物,概略了解一下,做一个参考,并不是说他们就只有专门吃一种而已,其他没有吃。事实上,他们只是以哪方面为主,其他的一样会有。「何等为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天,是名识食」地狱众生,还有无色天,他们偏重在「识食」方面,所谓「识食」,就是深层的「自我」意识,它要膨胀、要长养。包括「无色界天」的这些天人,一样还是在六道里面。
【法义分享】「一切众生以四食而存」,《杂阿含》四百八十七经:「一切众生由食而存」。一切众生由于有食物而存活,此要慢慢去观察,深入去求证、去体悟。如果能看到「食物链」的实相,就不会对生命起贪爱黏着。「生命」是由「死亡」堆积而成,众生就在「吃与被吃」的食物链中轮转。身体要延续,是需要「粗抟食」;「自我」要膨胀、我慢要抓取、识食要滋长,这些是属于「意思食」与「识食」。所以,「自我」要膨胀,我慢要抓取,认为修行之后,自己的修行境界很高、很强、很大、很厉害,然后可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人天师表,人家的师长、人家的师表,然后可以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顶礼,接受别人的跪拜,接受别人成为你的门下弟子……,事实上无形中「自我」意识一直在膨胀,有没有去看到?就是修行认为越来越高、越来越厉害。
很多的修行,就是越修越抓要越多,我们就是要放啊!放啊!放啊!所以,要去看到那一种抓取,事实上抓来的是苦啊!于是你就会放,要看到在吃与被吃的食物链中轮转,就会渐渐有超脱、超越的心胸。所以,身体要延续,「自我」要膨胀,我慢要抓取、识食要滋长,都是透过吃掉众生、某种食物而得。如果能悟到此,则惭愧心会生起,我慢、我欲、我能……会渐淡薄。代之而起的是─惭愧的心与感恩知足的心。同样的,如果你的「意思食」要成长,就是要吃掉别人的「意思食」。四种食,你要一个一个慢慢深度去体会,你的身体要成长,就要吃掉众生的身体方面;你的「意思」要成长,你就要吃掉众生的「意思」。如果有一个权威式的山头大师,要加入同派系里面,你的「自我」意思就要放下,山头大师是权威的,所讲的就是对的、就是正确的,你们不能怀疑,你们不能够求真求证,怎幺跟你们讲,你们就怎幺相信……,就是要把你的「意思」都放下。
如果说是一种归零,让每一个人都把过去归零,这是很好。如果要你放下原来的意思,然后只是跟着这个山头的超级大、偶像大师,事实上要去看到那就是「意思食」与「识食」在吃,它要膨大、它要增长。今天有可能进去之后,觉得反正就是百依百顺,但是等到有一天,因为你这里面若有卑慢,不能够平等心面对一切众生,将来有一天当你「媳妇熬成婆」的时候,你的「我慢」就会跳出来,因为你看不到以前你师父的「意思食」,等到以后你成为师父的时候,当你的「意思食」在膨胀,你也看不到,因此这要去看到满微细的。
曾经有一位74岁的老太太来听课,因为她是民国卅八年跟随国军及先生,从大陆来台是住在眷村,来上课之前,她都常常会打先生,不只骂而已,打先生、打小孩、打媳妇,她在家里面都是要当老大,家里面的人都要听她的,而且她的个性很急,结果她身体也急得出气喘出来,虽然是女性,但是她长得又高壮,所以她先生很怕她。当她第一次来听课时,那一天因为我们讲到说要归零,今天我们还没有解脱,就是因为被自我的意识,被「自我」所束缚住了,讲整个课堂下来,她都很认真在专心听,看她就在落泪、掉眼泪,当到了下课时,她过来跟我讲:老师今天所讲的,句句都震憾到心肝底,她从来没有这样震憾过。因为她看到以前自己的苦,跟家里面这样的不和谐,先生、媳妇、儿子的苦,原来都是在她个人的「自我」要膨胀,那一种「自我」主义,当她看到这些就觉得很惭愧。
在下课的时候就过来问我,觉得今天所讲的「归零」很好、很重要,因为她不认识字,顶多只是认识几个简单的字,这样而已,然后就过来跟我讲,能不能写出更简短、更白话的表示,可以更深一层去体会「归零」方面,她要去做。后来灵机一动,就在一张纸上面画一个○,我就只画一个○,说这就是「归零」,你就拿回去好好去体会、好好的去体悟,隔两周后她来,说把那一张贴在床头,每天都去看,醒来就看、睡前也看,每天她都去看,然后随时提醒自己要归零,随时提醒自己要回来反观、看自己。虽然她不认识字,担忧对上课的内容会不会有阻碍,我就跟她讲说不会的,如果不认识字方面没关系,你放空来听、专心的听,你能够听到多少,就吸收多少,最重要的,是把你所听到觉得很受益、很震憾到你心里的这些,又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再继续去体会、继续实践出来,于是她真的就这样去做,很认真的去做。
然后她每一次过来,多少都会报告一些她的心得,也常常看到她在上课时候,都会在擦眼泪,她也几次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月下来,人都一直在脱胎换骨,于是她家里面的先生、小孩子、媳妇,都觉得她是变了,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她以前都会用打、骂的,现在却变得很柔和、很柔软,一位七十四岁的老太太,不认识字,竟然在每次的听闻,身心都放空,很柔软在听,听了之后回到家里,她都很认真去做,很认真在实践,因此三个多月下来,家里面的人都说她是改变了另外一个人,这是事实。
同样的,你不要把听闻《阿含》方面,当作一门知识的累积,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门学问、一门知识的累积,你学再久,还是一样没办法落实在日常生活里面。所以,你听闻到之后,不在于多少,而是在于你要去落实、去实践,随时都要在历缘对境中,反观、反照,能够觉察到每一次的听闻,每一次的看书,都会不断在突破、在成长,这样才是真正从闻…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一章 四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