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一章 四食▪P2

  ..续本文上一页愧心、会有感恩的心。如果你能够去看到这一层食物链,食物链才有可能断除。

  食物链的断除,就是这里所讲的「识不住,不增长」,当你能够做到「识不住」,才能够做到《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要做到那个境界不容易啊!尤其是很微细的「识食」没有去看到,很难、很难啊!所以,佛陀要我们如实去看深层的食物链。【法义分享】「粗抟食」是指三餐饮食,能滋养色身,又称段食。「触食」是指感官的接触享受,例如看美色、听美乐、尝美食……。「意思食」是指意见、思想上的同化。这是政治家、思想家,最常用的手腕。大家在这一段期间,有没有在历缘对境去看到你的「意思食」?如果你没有在历缘对境里面去看到你的「意思食」,表示你的修行还没有很落实,还没有很踏实在日常的历缘对境里面。真正的修行,不是说我每天打坐多久,不是说经行能够看得多幺清楚,能够多幺会摄心,六根能够收摄的多好……。

  收摄六根是为了做什幺?是为了要去看到食物链、「意思食」,以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自我」的影子,我是、我能的影子,当你收摄六根、打坐,如果你的经行不是让你的心静下来,去看到这四种食,你没办法断生死轮回。所以,修行用功方面,不要用错方向,各种法门都是让你的心静下来,打坐也是一样让你的心静下来,然后让你能够去看到「意思食」。深层的「意思食」「识食」,在历缘对境的时候,要去看到个我是、我能又出来了,包括说你在家里面,对你的老婆、对你的太太,还是以大男人主义,认为你是我太太,就应该要三从四德,你是我太太,就要夫唱妇随。

  当然,这不是要你们闹家庭革命,如果当男人还是要夫唱妇随,你应该怎幺样,这里面你要去看到「意思食」要吃,你要符合我的意思,你要照我的意思去做,你要怎幺样、你要怎幺样。如果别人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就好像吃到,你就会乐;如果对方没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他没有被你吃到,你吃不到就瞋、就苦。所以,你也去看家里面的冲突,或是外面世间的种种冲突,都是一个吃跟被吃方面的问题。「意思食」是指意见、思想上的同化,政治家、思想家最常用的手腕。但是,一般众生只要还没有到达解脱,几乎每天一样是在「意思食」的吃跟被吃之中。

  所谓「识食」,深层的「自我」要聚集更多的我、我所,同时排斥与「我」相异者,这是一般宗教家大法师们所易陷入的。尤其「识食」方面,它又是更深、更深,要求的又是更严格,前面的「意思食」就像输血的时候,只要验个你是A型、还是B型,只要四个人或五个人,就可能有一个人符合你的血型就可以用了,所以那个要求就比较没有那幺严格,但是这个「识食」就像要做骨髓移植,它的检验筛选标准就要严格很多,它需要很多的关卡,你要符合这些才可以。大家要能够更深层去看到,我们本身都会有这样的「意思食」与「识食」在运转,如果看不到,就不可能断掉「意思食」与「识食」。

  一个真正的解脱者,绝对不会有「意思食」、「识食」方面,因为他的「意思食」跟「识食」要存在、要成长,他一定要吃掉众生的「意思食」跟「识食」,都是因为「自我」阴影还存在,才会这样。所以,大家慢慢去看,一方面回来检验我们自己,一方面也可以去看到我们一般宗教界,没有讲说哪一个宗教、宗派,一般的宗教大师、大法师们,是不是很容易落入在「意思食」、「识食」方面。如果你能够去看到对方,也有回来反观、反省自己,这两个不容易突破的关卡,将来才有可能在成佛之道上面超越过去,不然你落入在这个圈圈里面打滚而不知道,很难、很难觉察,尤其你还没有成就四果阿罗汉以前,就当起一个山头大师,只要你还没有究竟解脱以前当起山头大师,这里面大家慢慢去看「意思食」、「识食」。

  你要能够看得出来,才能够避免自己将来卡在这个关卡,然后不知道。

  佛陀就坦白讲,只要这四种食,你还有喜、还有贪,还有存在,就没办法到达究竟解脱。刚才我们是以验血、输血与骨髓移植,这两方面来做个比喻,「意思食」是只要你符合、按照我的意思去做,这样就好。「识食」就不一样,它又还要要求更深,如果没有去突破,很本能的就是认为「这是我的小孩子,这个是邻居的小孩子,那个我的、我的……」这里面是有「识食」。「那个我的、我的……」在宗教派系的山头里面会有这样,这是我的皈依弟子,这是外来挂单的,你们这些是在家人、还没有入门的,这是我的皈依弟子……,我的、我的。如果我要到其他地方去成立分公司,我一定是派我的弟子去分公司,因为这些我的弟子,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理念,会跟我比较相近、相同,就像骨髓移植检验方面,它的斥性比较少,所以他们可以心心相印,他们可以兼容,兼容性很高。

  所以,要去看到「识食」就是深层的一种要求。政治家只要说你认同我的思想、认同我的理念,要投票的时候,你赞同我这样就好。要打架的时候,你帮我出拳这样就好,这是一般的「意思食」,政治家用的比较多。但是「识食」是宗教家用的比较多,他要求的不是光是思想上、意见上的认同支持,这样而已,必须包括你要成为我的弟子,收徒弟就变成收孩子一样,结果变到后来,以前佛陀收弟子,就是告诉他们法、实修实证之后,大家都是到各处去跟众生广结佛法,因为大家都是在过着托钵的生活,佛陀从来不去背负弟子的三餐生活。佛陀以前就只是跟众生讲法,协助大家心灵的成长独立。

  但是,现在很多的法门变成怎幺样呢?师父收弟子,就要有钱、有地方,我收一个徒弟,就象是养育一个孩子,收一个徒弟就象是养小孩,因此要收十个徒弟,就要有养十个孩子的能力;你要收一百个徒弟,就要有养一百个孩子的能力。因为这些是我的、我的弟子,我养你们也是有目的的,以后你们就可以让我们这个山头更庞大、更壮大,这里面就是有「识食」贯穿在其中,要去看到我的、我的影子在后面作祟,要去看到「识食」要吃。如果你是在佛教界里面走得越深入,越可以去清楚看到,因此如何避免我们自己重蹈覆辙,真的都是修行方面非常重要的关键。不管你的修行境界再怎幺高,再怎幺拼命用功修行,这两种食很不容易看到。

  所以,今天这一堂课能够听懂,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历缘对境中去看到,然后可以从食物链里面跳脱出来,比你在深山闭关用功,修个十年都更有价值。所以,大家要去看到这方面的症结、关键,然后跳脱超越。

  「若于四食无贪无喜,亦无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譬如,画师、画师弟子集种种彩色,欲妆画虚空,宁能画不?」「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彼虚空者,非色、无对、不可见」「于此四食无贪无喜,亦无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看后面【法义分享】要能真正做到对四食无贪、无喜、亦无识住增长的,只有我慢断尽、证到无为无学的四果阿罗汉。只要还有「我慢」,那个意思食、识食都还会想要聚集增长。只是很幽微,自己很不容易察觉到而已。所以,可以跟大家讲更清楚的,只要你还没有证到四果阿罗汉,每一个众生的「意思食」跟「识食」,都有在运转,就是深层的「自我」要膨胀、要抓取,这些已经很深了。

  如果能够提前去看到,关卡、陷阱才能够超越过去,岔路能够分辨得出来,这样很快就能够到达究竟解脱彼岸,就能够做到《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真正「无所住」是讲你的「心」,也就是这里所讲的「识无所住」。「譬如,画师、画师弟子集种种彩色,欲妆画虚空,宁能画不?」我记得在二十几年前,一位朋友送我一本书,就有写「彩笔画空、空不染」一句话,觉得满好的,但是到后来深入有所体会,才真正能够去体证到这方面,如果没有体证到「空」,食物链很难超越得出来,所以很难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要真正做到「识无所住而生其心」,必须要四果阿罗汉,但不是说不可能,也不是说我这一生这一世不可能,不会的。

  现在跟大家所讲到的重要诀窍、关键,若有去注意到,就不会落入环套里面,又是在那里循环不已。一个真正解脱的人,不会用喜贪、贪爱的心来吃那些大鱼大肉,他顶多只是为了生存,为了色身上面的需要,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来吃,这个吃里面一样有惭愧心、有感恩的心。虽然佛陀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已经证入涅槃、无为、空的世界,已经是解脱自在,这时候所称的阶段,叫做「有余依涅槃」,还有剩余的一些依靠、依赖的这一种涅槃界,因为今天色身的这些存在,需要维持基本的这些需要,因此他不是用欲贪来吃。一个解脱者绝对不会用欲贪去吃大鱼大肉,也不会讲求口腹之欲、美味,不会这样的。

  这四种食方面,除了从最粗的这些三餐饮食以外,再来触觉、触感,你要去看到。有一位学员说他以前很喜欢买衣服,后来学佛之后,常常在挣扎,觉得买一大堆的衣服,但是常常穿没几次又丢掉,觉得很可惜,然后他也满觉得满困扰的,过去有这样的习性觉得不好,现在又还是改不掉,怎幺办?我跟他讲:以后你要慢慢静下来去想,买这些衣服,我提供一个意见让他参考,就是你买这些衣服,是因为欲贪而买?还是因为需要而买?因为他常常买了之后,又会后悔,又会自责,又会愧疚;没买,内心还是在那里拉扯、过不去。所以,我就跟他讲,如果你是因为需要,然后你就去买;如果你问自己,不是因为需要而是欲贪,能不能再进一步问自己:有需要买吗?真的需要吗?能不能不买?如果可以,把这些钱去做更有益的发挥,做出更边际的效用,不是更好吗?更有意义吗?跟他讲过、隔一个月之后,他跟我讲他现在已经不被那些所困扰了,因此其他事情也是一样。

  有一次我搭火车到高雄的途中,刚好在我前座的有一个母亲,大概三十五岁左右,带着一位…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一章 四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