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四章 慚愧心

  第四章  慚愧心

  

  一    雜  九八七(一二四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淨法,能護世間。何等爲二?所謂慚、愧。假使世間無此二淨法者,世間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親、師長尊卑之序,顛倒渾亂,如畜生趣。以有二種淨法,所謂慚、愧,是故世間知有父母,……乃至師長尊卑之序,則不渾亂,如畜生趣。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世間若無有慚、愧二法者,

  違越清淨道,向生老病死。

  世間若成就慚、愧二法者,

  增長清淨道,永閉生死門。

  二     長  二

  知慚,恥于己阙。

  知愧,羞爲惡行。

  叁    雜  一二叁八(五七八)

  常習慚愧心,此人實希有;

  能遠離諸惡,如顧鞭良馬。

  四    增  叁八六

  人作極惡行,悔過轉微薄;

  日悔無懈息,罪根永已拔。

  五    中  四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

  若比丘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

  【法義分享】

  ◎一個人若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會虛心學習。若能照見自己是處在井底的青蛙,才會願意、才有可能跳出那狹小的框框。

  ◎修行路上,常常在稍有所得、稍有突破後就志得意滿、我慢升起、想爲人師。名利的腐蝕性很強、很大。迷失在名利堆中的人,會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貪染、慢染。明眼人是很清楚的。只是在當事人還沒有慚愧心之前、心不柔軟、機緣不成熟之際,也沒辦法協助當事人突破。

  ◎在修行路上,只要還沒找到究竟涅槃的彼岸,都要不斷虛心的學習求教,如此才能一層一層的超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