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P2

  ..續本文上一頁退轉的淨土。再與基督教之天堂相比,那基督教的天堂更相形見拙了。

  無論是大乘淨土,天上淨土,人間淨土,通俗一點說,淨土就算“天堂”吧!常聽人問起,天堂地獄在哪裏裏?這個問題包含淨土在哪裏裏?以及有無淨土的存在?

  關于天堂地獄在哪裏裏,我分叁點來說明:

  1.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獄在地獄的地方。

  2.天堂地獄在人間。很多人享受福德因緣,過著平靜幸福的生活,這不就是天堂的人生嗎?很多人心遭煩惱憂傷所縛,身受刀叉割刺之傷,這不就是地獄的人生嗎?

  3.天堂地獄在心裏。在人間,與人計較比較,不能滿足,猜疑忿恨,心中充滿貪瞋癡,那就是地獄。如能忘卻人我是非,廣大胸量包容一切,慷慨布施,歡喜贊美,處處用慈心待人,那就是天堂。現在我們尚未往生極樂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就應共同努力,轉娑婆世界爲人間淨土。

  我講一個故事,來說明心內的淨土是什麼?

  宋儒程颢、程頤二兄弟,在中國曆史上可謂是大名鼎鼎的理學家,是一對最友愛的兄弟道學家。

  哥哥號明道,德性寬宏,有光風霁月的胸懷;而弟弟伊川,氣質剛毅,道貌岸然,有峭壁孤峰的嚴峻。有一天,兄弟兩人同赴朝中盛筵,席間酒肉歌舞、男女歡笑,極盡浪漫奢靡。明道一向隨和,遂投身衆中歡笑作樂,直至曲終人散,弟弟伊川甚覺不以爲然。

  事隔數月,伊川實在按捺不住,責問明道,說:“哥哥!那天赴朝中宴會時,您怎麼就被那些男女酒肉迷惑了呢?您不覺得有違本性嗎?”

  明道一聽,訝然道:“弟弟啊!你怎麼把這件事記挂在心上這麼久呢?我當時酒宴一結束,就都把它忘掉了呢!”生性嚴肅的伊川,雖未參與歡場作樂,卻在心中久久不能放下;倒是灑脫寬宏的明道,能拿得起放得下,真所謂“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

  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啓示,我們要建立一個人間淨土,首先要從心理建設開始,先要把心裏的五欲六塵抛去,正所謂“心淨國土淨”。

  舍利弗有一次對佛陀說:

  “十方國土都那麼清淨,爲何佛陀您的娑婆世界卻如此汙濁肮髒呢?”

  佛陀就回答他說:

  “我住的世界,你們不了解。”說著,佛陀就用足趾一按,大地即時光明燦爛,清淨莊嚴。佛陀道:“這就是我所住的世界。”

  所以,衆生雖然共同生于這個世界,但是各人感受不同,心裏的世界也不一樣。

  四.彌陀淨土的內容   

  彌陀淨土的內容有五:環境淨化、生活淨化、經濟淨化、人群淨化和身心淨化。

  但是五點集合起來總說一句,就是一個清淨的意思。淨者,代表光明、聖潔、安穩、快樂。

  再將五淨分述如下:

  (一)環境淨化

  目前社會問題很多,但是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環境髒亂,空氣汙染,並且已威脅到大衆的健康,危害到人類的生存。極樂淨土沒有環境汙染的情形,它的土地都是由黃金鋪成,到處皆由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蓮池、八功德水,以及金銀琉璃合成,哪裏裏會有髒亂汙染呢?極樂淨土裏的環境,在建築方面說,勝過最現代化的都市,在風景方面說,勝過任何一處的國家公園。

  也許有人會起懷疑,不相信會有如此聖境,現在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如果在幾百年以前,有人說將來有一種油,可以提煉出來舖設在路面,使路面平坦整潔,當時的人一定不敢相信,但是柏油路面在今天已是非常平常的事了。其次,幾百年前沒有人會相信,住在高樓頂上的人,只要打開一種開關龍頭,水就源源而來的說法。但是今天,即使住得再高,真的只要龍頭一開水就來了。今天我所說的彌陀淨土殊勝道理亦複如此,大家應該生信。極樂世界的樓閣層疊,水鳥說法,花樹奏樂,地平水淨,實在也沒有什麼可懷疑的。

  在極樂世界淨化的環境中,衛生尤其很好,育樂活動普遍。一般說來,要國家強盛,必須提倡育樂活動。在極樂世界,育樂生活很高,情形是這樣的:早晨起來,眼看自然美景,肚子就可當飽,耳聞阿彌陀佛說法音聲,就可去除饑渴疲倦;飯後,飛行到十方世界,用衣袍盛著花朵,供養諸佛菩薩,生活非常逍遙自在;山林水邊,散步經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不是聽經聞法,就是念佛修行。因爲環境美好,建築富麗堂皇,樹木整齊,道路平坦,大家住在此地,一切稱心如意,故稱爲極樂世界。

  (二)生活淨化

  住在淨化的環境內,生活自然也就淨化了。極樂世界的生活不像人間,不必經營奔波,不必去爭名奪利,更不必爲生活苦思焦慮。在極樂世界裏,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生活極其逍遙自在。

  我時常想,我們生活在人間,爲了填飽肚子,一天要忙叁餐。在廚房裏轉來轉去,不知耗去了多少的時間生命;吃下去還要解出來,解出來以後還是要再吃,整天、整月、整年爲這個那個忙個不停。但在極樂世界裏,一切隨心所欲,衣食住行育樂,都非常的自在,毫無麻煩,過的是高尚的淨化生活。

  (叁)經濟淨化

  極樂世界的人,不像人間衆生,無須爲錢財、是非、名利而煩惱。生活在極樂世界中,不需要考慮經濟問題,不必受錢財競爭的煩惱;不必籌劃交通工具,因爲他們可以飛行自在;不必購買房屋地産,因爲他們可以隨遇而安;他們不須儲蓄金錢,因爲他們多的是功德法財;他們不須經營商賈,因爲他們不少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每天在擁有無量法財中生活,每天在享受無盡法喜中修行,因爲極樂世界裏沒有經濟的煩惱,不必爲錢財去鈎心鬥角,極樂世界裏的大衆生活與真理相應,因爲沒有經濟問題,所以生活淨化,逍遙而又自在了。

  (四)人群淨化

  在此世界上,國與國間,人與人間,範圍縮小一點,就以一個家庭來說,最親密的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總有糾紛發生。所以中國流行一句俗話:清官難斷家務事,又說:不是冤家不聚頭。由此可見,人群之間發生糾紛,乃是常事。

  但在極樂世界,就沒有這種煩惱。《彌陀經》雲:“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善人好人相聚,求悟真理,求悟佛法,整天念佛念法念僧,沒有爭權奪利,沒有鈎心鬥角,沒有人我是非,彼此和睦相處。唯有極樂世界,才是值得我們用功念佛往生的地方。

  (五)身心淨化

  在極樂世界,每個人的身體都沒有生老病死之苦,身皆蓮花化生;心皆清淨無染,沒有貪、瞋、癡的念頭,身心俱淨,內外如如,沒有任何的煩惱、痛苦和是非,一塵不染,逍遙而又自在,如此境界所以叫做極樂世界。

  關于極樂淨土的內容,今天我所說的,千萬分也沒有說到一分。極樂淨土,絕對不是在這裏用簡單幾句話就能形容出來的。這不過是《阿彌陀經》中大約提示的一點點內容而已。

  五.時代對淨土的需要   

  生活在我們這一個時代,世局動蕩,家國混亂,社會不安,身心熱惱,所以人對于西方極樂淨土就特別需要。我們爲什麼要追求極樂淨土呢?因爲:

  1.黑暗需要光明。

  2.苦難需要安慰。

  3.戰爭需要和平。

  4.動蕩需要安穩。

  5.貧窮需要富足。

  6.短暫需要永恒。

  7.煩惱需要解脫。

  8.生死需要得救。

  我們爲什麼要念佛?爲甚麼要修學淨土法門呢?主要的還是爲了我們人生的需要。現在分別說明如次:

  (一)黑暗需要光明

  人間到處充滿黑暗,社會、人心處處都有黑暗存在。在黑暗裏摸索的人生,急切需要光明,向往光明。然而光明何處求呢?光明在極樂淨土中,淨土之內處處都是光明。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佛,所以我們需要光明,也就是我們需要淨土。

  (二)苦難需要安慰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挫折困難,可是有誰會來安慰你呢?“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只有阿彌陀佛永遠會在你苦難的時候來接近你。天下人皆舍我而去,只要我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就永不舍棄我們,所以我們要稱念阿彌陀佛。

  (叁)戰爭需要和平

  共匪竊據大陸,使大陸同胞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共匪掀起的戰亂是很大的劫難,而苦難尚未了斷,所以我們需要和平。我們需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奮鬥到底。我們應以大慈大悲的心腸,以求戰勝共匪,光複大陸。才有和平的可能。我們唯有消除戰亂,才能實現極樂淨土。最究竟的和平就是極樂淨土,要達到目的,只有靠我們自己把心理建設起來,把精神武裝起來,大家在阿彌陀佛座前共修共學,大家都在阿彌陀佛慈光照耀之下忍讓無爭,世界就能永久和平。

  (四)動蕩需要安穩

  假如我們自己沒有房子,到處租賃而居,就會常常搬來搬去居無定所,心情就自然不安穩。只要我們有一可靠的環境,我們的生活就能安定,極樂世界才是真正安穩的淨土。娑婆世界可以說舉世動蕩,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不斷。佛說:“叁界無安,猶如火宅”,一點也不錯。前不久,爲了能源缺乏,全世界經濟動蕩起來;各地劫機的事件不斷發生,全世界旅行人的交通安全立刻出問題;在動蕩的今日,迫切需要極樂淨土的安穩。

  (五)貧窮需要富足

  每一個人都需要富足,富足而後才能生活無慮,佛教不是完全排斥物質的,淨土裏物質條件的豐富,不是人間可比的,連地都是黃金鋪成的。娑婆世界到處鬧貧鬧苦,因貧苦引發的問題更是層出不窮。富足是每一個人的願望,而極樂淨土的生活富有,正可以滿足大家的需求。只有極樂淨土才是最富足的地方,只有極樂淨土才真正徹底的消滅了貧窮。

  (六)短暫需要永恒

  人生的生命太短了,就算“人生七十才開始”,但百歲老翁總不多見。即使能活到百歲,在無限時間中也如石火電光,一刹那間而已。從短暫而能獲得永恒,像阿彌陀佛的無量壽,超越時間,這不是很美的人生嗎?永恒的世界就是西方極樂淨土。

  (七)煩惱需要解脫

  人間的煩惱太多了,貪瞋嫉妒固然是煩惱,愛恨親情也是煩惱,饑寒焦渴是煩惱,失望悲傷也是煩惱。煩惱像一條鐵鏈,緊緊的束縛住每一個衆生。這煩惱枷鎖,大家都希望早一點解脫,那必得往生到極樂淨土裏,才能解脫一切煩惱。

  (八)生死需要得救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五趣中轉來轉去,所謂生死輪回,就是我們大家的遭遇。生死如大海深淵,沈沒其中的衆生,有時貪生,有時怕死,貪生何能長生,怕死又何能免死?所以不生不死是最好的理想人生,不生不死的世界就只有極樂淨土。

  我們爲了追求光明、安慰、和平、安穩、富足、永恒、解脫、得救,所以我們需要淨土。

  往生淨土的法門很多,但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是一個最容易的法門。能具備信願行的叁資糧,和其它不可少的福德因緣加上老實念佛,一心不亂,這是決定能否往生的條件。我現僅就《無量壽經》中念佛行者的行持叁事說明如下,作爲本講演的結束:

  第一、孝養父母,奉敬師長,慈心不殺,奉行善法。

  第二、奉持叁皈,具足禁戒,不犯威儀,身心清淨。

  第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從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