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讲演集》-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时间:公元一九七五年十月
地点:台北国立艺术馆
对象:法师、大众(学生文空记)
一.净土思想的起源
二.净土思想的依据
三.各种不同的净土
四.弥陀净土的内容
五.时代对净土的需要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第一天讲禅,禅是要明心见性;第二天讲空,空是非常玄妙。现在我们不谈难懂的禅,也不讲玄妙的空,今晚我要从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的净土信仰讲起。佛教里说:“千经万论,导归极乐。”无论你研究禅,或是其它宗派的论典,甚至任何法门的修持,仍然以净土法门最为殊胜。
一.净土思想的起源
佛陀在世时,有位频婆娑罗王被他的太子阿阇世幽禁起来,他的夫人韦提希,都不容易和他见面,这个忤逆的儿子暴虐不孝,篡夺王位,使国王竟成了阶下之囚。痛苦而又绝望的频婆娑罗王,非常厌离这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感到苦恼不堪;这个世界里,饿鬼畜生,充满其中。于是他想着:“佛陀啊!当此苦难的时刻,你何不给我救济,指示我一个安稳的归宿呢?”
当韦提希夫人再三要求探监时,阿阇世却不准她携带食物给他被囚禁的父王,韦提希国母伤心的在身上涂了蜜,想解除夫君暂时的饥饿之苦,夫妇二人正在痛苦无望的时刻,就一心祈求佛陀慈悲的开示。果然,佛陀就运用神通力,显现其前,告诉韦提希夫人和频婆娑罗王说:“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距此有十万亿遥远的佛土,有一世界名曰极乐,救主阿弥陀佛,现时正在那里说法。在阿弥陀佛的国土中,无诸苦恼,受诸快乐;那里才是最清净、安稳、快乐的地方。你们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会以他的愿力摄受念他名号的人,使其往生净土。”
频婆娑罗王和韦提希夫人听佛陀这样的开示,在他们称念佛号时,眼前果然显现出一个光明的净土,这就是被称为弥陀净土的极乐世界,也就是净土思想的起源。
二.净土思想的依据
净土思想并不仅仅属于净土宗,也并不局限于三经一论的宝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论》;其实很多大乘经论里在在皆有净土法门的提出,到处都在说明净土思想的信仰。
说到净土思想的依据,现仅就下列诸点说明:
(一)自佛陀的圣言量中知有净土的存在
一件事物的有或没有,不能凭着我们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一定要有一个正确标准来作客观的认定。比方说,我说这里有一讲桌,绝对没有人说没有,因为这桌子是现量。如我说,那边有人,何以知道呢?虽没看到,但可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所以知道有人。
又如我们要知道一件东西的长度,需用尺量;要知重量,需用磅秤。这样一来,东西的有无、尺寸、大小、轻重就出来了,这叫比量。还有一种判断事情的有没有,须靠圣言量。圣者必有大智,圣人所说的话是不会错的,我们要相信他。根据圣人所说来判断事情的有无,这就是圣言量。
佛陀在《阿弥陀经》中云:“从此娑婆世界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陀是圣人,他所讲的话一定不会错。在他三十二相当中,有一相名广长舌相,舌头伸出来可以盖住鼻子和脸。他能有此殊胜,因为他从不说谎话。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在这大宇宙中有一极乐净土,这话是绝对可以信赖的。
(二)从历史上往生净土事迹知有净土的存在
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命他的堂弟彭希涑编的《净土圣贤录》,共有上中下三册,记载历代高僧大德修持净土法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以及往生净土的事迹。例如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结社念佛,就曾有三次亲见阿弥陀佛现身。
唐朝善导大师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口出一道光明;念十句阿弥陀佛,口出十道光明;念百句阿弥陀佛,口出百道光明,所以被称光明和尚。现在连日本人都非常崇信善导大师。
近代的印光大师,一生念阿弥陀佛名号,最后竟能预知时至。就是在家居士念佛往生净土的也很多。民国三十七年有一位胡松年居士在苏州灵岩山念佛。在他死的前一天通知他的亲戚朋友,要他们第二天早上八点前去帮忙念佛,说他明天早晨八点就要往生。大家第二天早晨来时,他正在吃早餐,实在不像一个即将去世的人,大家感到不可能往生。可是八点到了,他果真盘腿而坐,于众人念佛声中,往生极乐净土。
台北莲友念佛团第一任团长李济华居士,也是在大家念佛声中往生净土。在台中莲社里,念佛的人非常多,其中也有很多预知往生的事迹。
从这许多古今念佛的人当中,有的能知往生时间,有的亲见阿弥陀佛接引,有的听到空中传来悠扬优美的乐声,有的于室内闻到令人心平神安的香味。像这种种瑞相,只有修持净土法门的人,到他念佛功德圆满时,自然就能回归净土。这实在不是平常人所能比拟的。
(三)从科学证明确知有净土的存在
就现有的科学研究成果而论,已知太阳系以外尚有其它太阳系,银河系以外尚有其它银河系,宇宙之广大无垠,实在超出以往人类的想象。换句话说,地球世界以外,尚有很多其它世界。
其实,世界以外还有其它世界,并不要现代的科学家研究那么久才证明出来。经里记载着这么一段有趣的事:释迦牟尼佛在讲经时,出广长舌相,声音震动无量世界,传达极远极远;弟子当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不相信,怀疑声音不可能传到那么遥远的地方,于是想试试看,就用神通飞到十亿佛土以外的佛国,在那么远的佛国里,世自在王如来正在那里说法。就在这时候,有一听众忽然从身上抓到一样东西,叫起来说:“我的身上怎么会有一条小毛虫呢?”
世自在王如来就说:“那不是小毛虫,那是从娑婆世界而来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连。”其实目犍连的身体并不小,但来到此国土,和这里的圣众一比,他的身体只如一条小毛虫而已。但在娑婆世界,他却神通第一。于是如来就开示他说:“诸佛的威德不是声闻弟子所可比拟的,你不可用神通试探。”自此以后,目犍连就非常相信虚空中确有无量世界,也确有无量诸佛。
三.各种不同的净土
净土的种类很多,约可分为下列数种:
(一)大乘不共法的净土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又可分为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与药师佛的琉璃净土,其中以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最为殊胜。
在各种大乘经论中,虽广说十方诸佛净土,称扬其为广大易行道,但特别赞歎称扬的是弥陀净土,认为是各种法门中最为殊胜者,众生应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往生极乐净土。阿弥陀佛所表现的特色,是他在因地修行时立四十八大愿,以无边的悲愿功德,现起极乐世界。并且肯定的誓称:不论何人,只要信赖弥陀愿力,愿生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不问一日,二日,以及十念,做到了专诚虔敬,一心不乱,就能为弥陀的佛力所加持,而往生极乐世界。就算带业往生,在极乐净土里修学,不论时间多长,一定能了生死,进达于无上菩提,故称弥陀净土最为殊胜。
其次是东方药师佛的琉璃净土。弥陀净土象征归藏,药师净土象征生长。经上说: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中,以大悲愿,发十二大愿,目的在:开发知识,促进事业;救治身体残废,贫病无依;大家获得丰富的衣食康乐;不信邪教;不犯法受刑;男女平等;一切众生成佛。以这样的愿行,在东方世界,现起庄严的琉璃净土。在《药师经》中更殊胜的指出,称念药师佛的人,也可以发愿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
(二)三乘共法的净土
三乘共法的净土,即三乘人修行证悟的偏空之涅槃。依修行的次第,断除烦恼,证悟真理,了生死而得解脱。三乘共土,偏于独善其身,其证悟的净土,虽同受一解脱味,如长江大河入海,同一咸味,但三乘共土,毕竟是以小乘的境界为主,他们虽然不再造新业,不受生死苦果,但仍然要向更高更上的境界去追求。三乘净土,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等于从高雄到台北,台中只是一个中途站,到台北才是到达目的地。所以三乘共土的圣者,最后仍然要更上一层楼,念佛同归极乐净土。
(三)五乘共法的净土
再说五乘共法的净土,此即弥勒菩萨之兜率净土。弥勒菩萨,为释迦牟尼佛法会中,亲蒙授记的此土未来佛。现在生于兜率天,亦称为兜率内院。为一清净庄严之净土,弥勒菩萨经常在那里,为无量大众说法。若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就能见弥勒菩萨,将来再随佛下生人间,见佛闻法。
(四)人间净土
至于人间净土,例如维摩居士,虽生活于娑婆世界,但他的境界犹如净土一样。
有人说,基督教的天堂就是佛教的净土,其实二者并不相同。印顺法师曾以下列三点比较方法说明净土与天堂的不同。
1.平等而非阶级:极乐净土平等而无阶级。不像天堂,上帝就是上帝,天堂中的人也不能成为上帝;而净土的人,个个皆可成佛,毫无阶级之分。
2.进修而非完成:基督教认为上天堂就是完成,就是最高境界。而佛教里到了净土还须再进修,直到花开见佛,闻法修行,然后成佛方是完成。
3.上升而非退堕:只要上升到净土,就永不退堕;此与基督教的天堂思想区别甚大。基督教的天堂相当于忉利天宫,是五乘共土,不是大乘不共净土,在天堂里的众生,就算忉利天主,一旦五衰相现还会下堕。
佛教的净土,以大乘不共法的弥陀极乐净土最为殊胜,虽有三乘共法之净土,但却偏于独善其身;虽有弥勒近易普及之净土,却没有弥陀净土之“一生成就”;又弥勒净土在兜率天内,还在三界之中,而极乐净土是一个往生以后就能永不…
《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