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唐朝的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也都發願往生彌勒淨土,聆聽彌勒菩薩說法;現代的虛雲和尚,他活到一百二十歲,在他一百一十二歲的時候,曾經到過彌勒淨土,他曾作證說,那時正當彌勒菩薩在說法,聽衆中有十多位都是他認識的,如金山觀心禅師、天臺融鏡法師、江西志善法師、寶華聖心法師,尤其它見到法會之中,當維那的就是阿難尊者!
在《高僧傳》裏,說到祖師大德往生彌勒淨土的事情,實在很多很多,如已經往生西方淨土的慧遠大師,也曾到過彌勒淨土,大概是去看他的老師道安大師吧!祖師大德修持的功力要往生那個淨土,是隨心所欲,來去自如的。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如果能往生彌勒淨土,在兜率內院之中時常聽聞佛法,就不必擔憂再墮落了。
(四)是回智向悲的世界
彌勒淨土的殊勝,完全是因爲彌勒菩薩慈心度衆所致,他甯可不住于常寂光土,不住于淨智莊嚴的世界,反而在欲界天中建立淨土,廣度有情衆生。這就是因爲欲界衆生沈淪欲海太深,一時不易超脫。說到修行,大家總是畏難;談到離欲,大家總認爲會失落所有。彌勒菩薩不愧是一位慈氏聖者,他以他的無邊智能,回向悲愍娑婆世界上的衆生,給大家一個容易得度的機會,這就是彌勒淨土的最大特色。
四.藥師經的理想世界──琉璃淨土
剛才從人間淨土說到天上的淨土,現在要說到《藥師經》中的理想世界,《藥師經》裏的理想世界是琉璃淨土,那個世界的淨土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一)是民生豐富的世界
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是一個經濟不必憂愁,民生物質非常豐富的地方。在那個世界裏到處有金銀財寶,到處都是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人民的衣食住行,極其方便就可獲得;大衆的育樂器材,也都是隨心所有。
藥師琉璃淨土的衆生,因爲親近藥師如來,知道修福,所以他們召感到的福德因緣,也就極其順利。想要經營事業,不必考慮到周轉不靈或是虧本,想要生産報國,不必挂念原料不足,或是稅捐繁重。那裏,民生安樂,物資富足,實在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世界。
(二)是社會淨化的世界
在我們這個社會裏,有汙濁、煩惱,是個不清淨的世界,在藥師淨土裏的世界,可以說是衆生淨化,社會淨化的地方。因爲這個理想的世界裏沒有女人,各位先生聽到這裏不必緊張,不要以爲這個世界沒有女人,那就沒有意思。女人也不必緊張,以爲沒有女人,那我們女衆怎麼辦呢?我們知道,在藥師淨土裏男女往來,根本就沒有男女相,沒有男人,也沒有女人,因爲沒有女人,就沒有酒家,沒有舞廳,這樣的社會,女人可以放心,男人不會重婬,不會金屋藏嬌,家庭糾紛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我今天上午來從高雄到臺北來,預備今晚來和各位演講,但一下車,就有人向我建議,說是現在社會的風氣不好,離婚的案件很多,要我告訴各位不要隨便結婚。不錯,大家如果都到琉璃淨土去,女人都沒有,還要什麼結婚呢?
在琉璃世界裏沒有男相,沒有女相,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在藥師淨土裏不但沒有女人,並且沒有惡趣,沒有地獄,沒有畜生,也沒有餓鬼,所以琉璃淨土裏也就沒有鬥爭、沒有煩惱,更沒有各種惡業,沒有殺生、賭博、酒家、算命等等,可以說那個社會是絕對淨化的世界。
(叁)是政治清明的世界
在藥師琉璃淨土裏,沒有刑罰,沒有牢獄,沒有貪官汙吏。講到這裏,我就想起我們的蔣院長,他現在爲國家辛勤工作,從事十大建設,他就是想把我們這個社會,建設成與琉璃淨土一樣。蔣院長的恩德,例如對監獄裏的犯人,他要給他們減刑;過中秋節,他還要去慰問,總希望他們悔過自新,就是希望不要再有牢獄了。並一再的希望公務人員不要貪汙,要愛民;他自己也不惜辛苦,到處訪問,到處親民,無非希望社會大家和樂,政治清明。我們希望在大家努力之下,將我國治理成爲藥師淨土中的政治清明的世界。
(四)是身心康樂的世界
在藥師琉璃世界裏,每一個人的身體都很健全,生活都很快樂,醫藥衛生不必憂愁,那裏的醫藥備全,藥師如來是無上醫王,在藥師淨土裏的人,沒有人鬧胃病、感冒、頭痛。而琉璃淨土裏的衆生,不但沒有各種身體上的病,就是心理上貪瞋嫉妒的煩惱也沒有,他們的身體用來爲國爲民服務,他們的心理是用來爲解脫聖道思維。
五.阿彌陀經的理想世界──極樂淨土 e
在佛經裏,說過人間的淨土,天上的淨土,以及東方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現在就要說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極樂淨土,這是根據《阿彌陀經》中的理想世界,在淨土當中,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淨土,分爲四點說明:
(一)是時空無限的世界
我們將阿彌陀佛的名號,用中國話的意義來解釋,就是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的意思。說到無量壽,就是時間無限;說到無量光,就是空間無限;我們到了這個極樂淨土裏,就和阿彌陀佛一樣,生命是不會死的,因爲是無量壽命;到了阿彌陀佛的世界裏,我們的慧命,就如光明一樣,遍滿一切,因爲是無量光明。
在極樂世界裏,就時間來說,沒有寒來暑往,氣候永遠是清涼舒適的。在我們的世界裏,常常爲空間的問題感到困擾,不是嫌小,就是發生擁擠、掠奪的現象。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要趕路,要坐車,非常不便,在極樂世界裏每個人都能飛行自在,因爲大家都在時空無限的世界裏生活。
(二)是生活自在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爲了每日的衣食問題而感到不自在,現在雖然有瓦斯、電器,但是仍然要去燒啊!煮啊!極樂世界的人,生活就很自在很美滿,他們吃飯,不像我們要有菜有飯吃下肚子才會飽,他們只要念佛,念法,念僧就會飽了,有時不一定用嘴吃東西,眼睛也可以吃,眼睛觀看阿彌陀佛的莊嚴相好就可以飽了。你們大家聽起來,也許會覺得很奇怪,不容易相信,但是,當你們看電視,看電影,看小說,看得精采的時候,就會忘記了吃飯,忘記了肚子餓,在極樂世界裏,看阿彌陀佛的聖像就可以飽了。
耳朵也是一樣,聽到風吹的樹聲,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及百鳥和鳴的音聲,就如同聽到阿彌陀佛的說法,肚子就可以飽的;如果肚子餓了,只要一手摸摸七寶所成的階道,七寶所成的建築物,身體感受到極樂世界那種莊嚴的氣氛,就會飽了。
除了用眼、用耳、用鼻、用舌、用身可以使身體飽滿,另外眼睛閉起來不看,耳朵塞起來不聽,只要用心觀想,禅定之中,所謂禅悅爲食,也可以飽足的。
吃是這個樣子,那麼穿是怎麼樣呢?我們這個世間,氣候有冷有熱,所以衣服就有增有減,但是在極樂世界,沒有寒暑的變化,身體永遠都感到很自在,因爲穿什麼衣服都不會覺得太冷或太熱。各位如果要問,極樂世界裏的衣服既不冷也不熱,那是什麼布料做的呢?是大衣呢?還是皮襖呢?有一句話叫“天衣無縫”,天上的人穿的衣服,都不必縫,何況是極樂世界的衣服呢?這是一種自然而隨心所感的衣服,要穿多大就多大,要穿多柔軟就多柔軟,要它多舒服就多舒服。
極樂世界的住是怎麼樣呢?常常看到報紙登廣告,某處建有花園新城、花園大廈,真正的花園大廈是在極樂世界裏。在極樂世界裏,一切都是七寶所成。現在蓋房子,地上還要磨石子,舖塑料板等各種材料,但是極樂世界是黃金鋪地。極樂世界,說到建築,它有建築的藝術美,說到風景,它有燦爛的天然美。
極樂世界裏的行,不像我們有摩托車、出租車、小包車、公共汽車等,它在時空無限的世界裏,人人都是飛行自在的。
(叁)是社會和樂的世界
在物質上,它永遠沒有匮乏;在人際上,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絕對沒有人我是非的現象,社會上的和樂,不必爲物質來爭執,不必爲名利起糾紛,大家都是蓮花化生,大家都是來親近阿彌陀佛,一師一道,是一個非常和樂的世界。
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老的現象,更沒有死亡的悲哀,所以極樂世界根本就用不著人壽保險、安全保險、災難保險,不必設保險公司,極樂世界本身就是保險公司。
前有臺北市長競選,發表政見,說要創辦公立醫院,這個意見很好;但是極樂世界的人,根本就不會生病,所以也就不必設立醫院。你們各位有房子的人常常爲了門鎖而起煩惱,想要買一種沒有人能開的鎖,或與衆不同的鎖;在極樂世界裏,就不必如此操心,門整天敞開的都沒有關系。
在極樂世界裏,彼此互相關照,互相和愛,大家每日禅悅爲食以後,各以衣裓,盛衆妙花,供養他方十萬佛土。他們飛行遊樂,無牽無挂無礙,社會就是那麼的自由,那麼的和樂。
(四)是天下一家的世界
我們人都要有一個家,可是我們能有一個永遠屬于我們的家嗎?我們應該要找一個永遠的歸宿,那就是如極樂世界的家。我們現在大家住在這裏,固然很快樂,但是百年以後,要到哪裏裏去才好呢?有一個天下一家,人人都可以去的極樂世界,那裏有一位如慈母般那麼悲愍的阿彌陀佛在等待著我們,迎接著我們。在娑婆世界,不論我們是富貴,是貧賤,是聰明,是愚笨,只要人人欣慕極樂世界,願生極樂淨土,稱念彌陀聖號,人人都可生到極樂世界,就算罪業深重的人,只要他具備信願行持,他也能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實在是一個天下一家的世界。
六.華嚴經的理想世界──華藏淨土
佛教理想的世界前面已經說了四種,現在要講的是《華嚴經》中的理想世界,他的名稱叫做華藏世界,也叫華藏淨土,分爲四點說明:
(一)是重重無盡的世界
這個世界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在這世界中有無量微塵,在微塵中能見到無量叁千大千的世界,所謂一塵一法界,一界百千如,在華藏世界中,有無限的世界,無限的光明,無限的諸佛,所謂光中無限寶,寶中無限佛。
(二)是事理圓融的世界
這是說,事和理可以圓融無礙,種種事相上的差別與宇宙的本體,是無礙的。
如從事法界說,宇宙萬物,各種現象千差萬別,各不相同。從理法界說,萬物真如本體只有一個,也可以說,全宇宙唯有一心而已。從理事無礙法界說,現象與本體是一體不二,所謂無二亦無叁就是此意。若從事事無礙法界說,萬物具備體與用,雖各自緣起,守其自性,但彼此之間,有從多緣相助成一緣者,有從一緣又遍助多緣者,故其利用互爲交涉,事事無礙,重重無盡,故又稱爲無盡法界。
(叁)是性空平等的世界
在華藏世界裏,大的未必是大,小的未必是小,清淨未必是清淨,汙濁未必是汙濁,有的未必是真有,無的未必是真無。在這個世界裏,是性空平等的世界。
在華藏世界裏,聖凡平等,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心物平等,無論什麼東西都是平等一如。
在這個世界裏,光光相涉,光光無礙,如果能認識這個世界,雖然是一粒微塵,也可看出它整個的世界;雖然是一個微生物,也可看出一切衆生。生活在這個華藏世界裏,沒有人我的糾紛,也沒有發生紛爭的必要,因爲華藏世界衆生的心裏可以包容一切。
(四)是自他兼濟的世界
華藏世界裏面的大家,固然是沒有人我是非,也沒有聖凡分別,而他們利己利人的心,卻是無量的、無邊的、無盡的。因爲從普賢十大願裏,我們所知道的,他的修行,是盡未來際不休止的,他的十種大願,不僅是對聖賢,也是對自己,對一切衆生。他的恭敬、悲心、願力,都是令人贊歎不已的,從菩薩那些崇高偉大的言行中,可以看出華藏世界自他兼濟的精神。
今天我爲各位介紹了佛教五種理想的世界,現實的娑婆世界的情況,可以說是苦、空、無常、無我的世界,而佛教理想的世界,是一種常、樂、我、淨的世界,我們今天在這裏所聽的佛教理想世界,應該從哪裏裏去追求呢?不必向外去追求,就如剛才所說的極樂世界,也不是要到十萬億佛土之外去求。這裏所說佛教理想的世界,可以總括一句話是“心內的世界”,如同今天所說《維摩經》裏的人間淨土,是“心淨則國土淨”的世界,所以我們追求理想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要從內心去追求。
內心的世界,就是人間的淨土、天上的淨土、琉璃淨土、極樂淨土、華藏淨土。所以我們的政府在中央十全大會時,就曾提到我們需要心理建設,就是從心理堅強起來,也就是精神武裝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理,我剛才所說的人間淨土、天上淨土等等,全部都是可以從我們的自心上去建設莊嚴的。
當然,彌勒菩薩有彌勒菩薩的世界,維摩居士有維摩居士的世界,藥師如來有藥師如來的世界,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的世界,華藏法界有華藏法界的世界,但我們應追求哪裏一種理想的世界呢?
現實的世界,是紛爭的、是短暫的、是染汙的、是痛苦的;而上面依據佛門五部經典──《彌勒菩薩上生經》、《維摩诘所說經》、《藥師如來功德經》、《阿彌陀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旨在說明佛教的理想世界是和平的、是永恒的、是清淨的、是快樂的。
《從現實的世界說到佛教的理想世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