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悟《心經》的深義(五)

  體悟《心經》的深義(五)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算形成有形物質、形成地球之後,裏面還是一樣充滿著「空」,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原子裏面,一定充滿著「空」,沒有「空」,原子、電子不可能存在。

  在我們的色身裏面,如果沒有「空」,是不可能活著的。雖然你具有物質,還是一樣!裏面充滿了「空」,而且還要再浸泡在「空」裏面,你不可能離開「空」,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實相是這樣,只是我們有沒有體悟到而已。如果沒有體悟到,我們的身見、我見就出來,心量就不「空」、很狹窄,就會常常在生氣、在嫉妒,常常在身見、我見,人我是非不斷,因爲沒有體會到實相,沒有體會到「空」。如果能夠體會到實相,就不一樣了。

  這一張是實際的太陽,現在把觀察的範圍縮小到我們所處的星球上面。虛空與太陽,我們稱爲天地父母的「天」;地球,可以稱爲「地」。「天」可以把它簡稱爲「父」,地球可以把它簡稱爲「母」。在天地父母的養育之下,生命就不斷在孕育、孕育,就是佛經裏面所講的「空中生妙有」,不斷的演變、演變、演變。透過天地父母的孕育,幾百萬的人口就在臺北地區,如果再擴大到地球六十幾億的人口,經過天地父母慢慢的孕育,然後從「空」裏面,經過幾十億年的孕育,于是這些衆生就不斷出現。當然,過程是牽涉整個宇宙非常多的因素,不是單獨的因素造成,現在只是以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的角度講解,它們當然是多因多緣、非常複雜。

  衆生都是整個天地法界所孕育出來,由虛空裏面的能源醞釀出星雲,然後形成一個太陽系,就是「色不異空」。形成的太陽系之後,又會不斷的變化,有的成爲中子星,有的形成爲黑洞,有的是大爆炸,釋放出非常巨大的能量,就是《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這一張是「黑洞」。「黑洞」一樣把這些星球、地球做“資源回收”,不要以爲「黑洞」不好,「黑洞」就是在幫助我們的宇宙、銀河系做“資源回收”,就像汽車使用了幾十年之後,壞掉了、老舊了,把它做“資源回收”,可以再把它重新融化,然後再重新使用。「黑洞」就是在幫助銀河系做“資源回收”,老舊的星球收回來,再把它融化重新應用,于是新生命的星球又會誕生,就是「質能不滅」、「質能互換」,意即《心經》所講的「不增不減」。

  這一張是在宣說「無常法印」不斷在變化,這是銀河系相撞,不光是一個星球、太陽系的毀滅,是幾百萬、幾億個太陽系的毀滅,但是一方面有毀滅,另一方面就有星星誕生,宇宙一定是維持平衡的,這邊有消失,那邊就一定有誕生;這邊有星球的死亡,有星球的毀滅,那邊就一定有新星球的誕生;這裏有人死亡,那邊就會有人出生。宇宙一定是維持平衡,就是「不增不減」。然而「不增不減」不是不變化,而是不斷的變化、變化、變化,永遠無止盡的變化…,但是不增、也不減,這樣就不會懼怕「無常」。

  什麼叫做「不增不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家常常到海邊,看到海浪的浪起浪落、潮來潮去、潮起潮落,都在不斷的變化、變化…,這些海浪不斷的變化、變化、變化…,每天、每分、每秒都不斷在變化,但是從古至今,海水有沒有減少?不增、也不減。《心經》裏面所講的,都是在曆緣對境裏面可以體會到、可以看到的,它是每個刹那都在變化、變化…,在這些變化之中,又維持「質能不滅」,維持「不增不減」。同樣的,我們的生命也是不斷的變化、變化,我們的生命也不會死亡。從古至今,這些海水沒有減少過,就只有不斷變化、變化、變化…。這一張是臺灣墾丁的風景,在貓鼻頭那邊拍攝的。

  什麼叫「不垢不淨」?這一張是駱駝的大便,這是狗大便,這是牛大便,你們把它稱爲大便,但是在「幽默空海傳」裏面,我把它們稱爲“有機巧克力”,爲什麼稱爲“有機巧克力”?因爲它滋潤這些草木,是草木的“有機巧克力”。我們一般都認爲它們是肮髒、汙垢的,是因爲你不需要它、不喜歡它,就把它界定爲肮髒、汙垢,但是對很多農人來講,就覺得很需要這些,可以把它當做「有機肥料」。那些植物、那些花草,遇到這些“有機巧克力”,就會很快樂、很開心,因爲那是它們的營養品。

  我們界定的「牛糞」,我們認爲它們是肮髒,但是卻有一種叫做「滾糞龜」的甲蟲,牠的食物就是牛大便、馬大便,當牠們遇到這些,就趕快把它們揉成一團,這些糞便都比牠們的身體體積還大,但是牠們倒退的用屁股把它推、推…,推回牠的巢穴裏面,因爲這是牠們的食物。我們瞧不起的,認爲是肮髒、汙垢,但是對「滾糞龜」來講,卻是牠們生命的「巧克力」。所以,能不能尊重它們?對牠們來講,這些不是肮髒,而是牠們的寶啊!對法界大自然而言,你認爲它們肮髒、汙垢,是從人類狹小的角度去界定它,事實上對法界大自然而言,它們並不是肮髒、不是汙垢。對于很多我們習以爲常的界定,能不能重新來過?如果能夠重新來過,你的生命就會脫胎換骨,你的世界從此大不同。

  這就像是“有機巧克力”,就是營養品,我們不要討厭它。雖然我們人類不適合吃它,但是請我們不要把它貶低,認爲它們是肮髒、汙垢,也請我們以平等心來讓它存在,也以莊嚴的心來看,它也是法界大自然中一個莊嚴的存在,能不能以平等心來對待它們?大家要慢慢去校正。如果你有看不起的人、看不起的種族、看不起的宗教,有包容不了的種族或是宗教,能不能也用平等心來對待他們?不要以我們個人的好惡來界定別人,這樣就會不一樣,你的生命就會豁然開朗,那些“有機巧克力”就是牠們的營養品,你要開出美麗、漂亮的花朵,就是需要這些有機肥料的助長。

  所以,其實你一向很討厭的人、事、物裏面,是蘊藏很巨大的能量在幫助你成長,大家要好好去體會這一句話。你一向在討厭的人、事、物,以及排斥的人、事、物裏面,是蘊藏著無限的能量在幫助你成長。如果你能夠了解,把以前分割在外、抛棄在外的,收回來!你的生命就會成爲一個完整,生命的分裂才會慢慢減少、消失、止息。能夠開出美麗的蓮花,一樣都是需要那些有機肥料,以前我們總是自命清高,認爲自己像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標榜自己是「出淤泥而不染」,不跟衆生同流合汙,都把自己認爲是很清高。但是,不要忘了!蓮花的清高,是需要那些“汙泥”的長養,否則蓮花怎麼開出漂亮的花朵出來?!我們的生命是需要很多我們所排斥、厭惡的人、事、物…他們的助長,如果能夠如此體會,分裂的生命就會慢慢來到圓滿、統合。

  什麼叫「不生不滅」?一般衆生所認爲的「有生有滅」,都是從很狹窄的片段來看、來界定,《心經》所講的「不生不滅」,是需要透過「總體觀」,一個海洋的波浪看似浪起浪落,以一個階段性來看,是有潮起潮落,好像有生有滅,但是從總體來看,把你的視野拉開、範圍拉開,就會了解什麼叫做「不生不滅」。白雲現在空中飛、飛…,我就像是空中的一片雲,一樣在空中飛翔、原野奔馳,我本是空中的一片雲,有時候呈現出一種大氣勢、大氣魄,有沒有看到這些雲呈現出很壯觀的氣勢、氣魄?當有一天因緣改變,我從空中的雲,變成爲雨水降落到地上,當降落在地上的雨水越多,空中的雲是不是漸漸減少?相對于剛才那一片雲來講,因爲它在空中慢慢的消失、慢慢的消失,以片斷來講,那一片雲算是消失、算是死亡。但是,實質上那一片雲有沒有真正消失?有沒有真正的死亡?沒有啊!它只是變化、變化…,它的生命現在轉變成不同的形態而已。本來是氣體,現在變成液體,並沒有消失。

  所以,當我成爲水,就在流動、流動、流動…;本來是空中的雲,當因緣成熟,我就變成爲水。但是,能不能看到我們本來就是同一個面貌?本質都完全相同。這些水,流啊!流啊!流動、流動…,在空中也是不斷在飄…、在流動,都是無常變化。當它降落到地界、到地上,一樣都在流動變化、流動變化,就是佛經所講的「諸行無常」,一切都在流動、都在變化。我在空中宣說「無常法印」,在地上也一樣在流動,告訴大家「無常法印」。這一片雲,剛才是降落在平地,然後這片雲又飛到山上,降落到山上成爲高山上的雪,這是前幾天在美國洛杉矶拍攝的。我本來是空中的那一片白雲,當我成爲雪花,降落地上、人間,表面上那一片雲是消失了,從片斷來看,好像是“死亡”了,這是一種權說、方便說,因此叫做方便法、方便說,可以說那一片雲消失、那一片雲死亡。

  但是,以究竟而言,那一片雲有沒有消失?有沒有死亡?沒有。它現在的生命,是轉變成爲地上的雪。當我現在有因緣,形成地上雪,你要把我拿去製作什麼形狀,都可以!一樣可以發揮出我的生命意義,這是冰雕世界的冰屋,用冰塊製作出來的。當我是冰的時候,要把我製作成爲一個風車、一座塔,做成一個冰宮世界,一樣都可以啊!生命是怎麼樣的形狀存在,就發揮出生命的意義,回饋這個世間。當我是冰的時候,要把我拿來製作成城牆,一樣可以啊!要把我雕塑成爲冰宮,一樣可以啊!這些都是冰雕世界,很漂亮!裏面是零下廿八度。只是單種的材料-冰,就能夠製作出這麼多種的建築,冰宮世界、城牆、城堡,更多種的元素配合起來,就是我們看得到的形形色色所有建築,以此類推其它。

  當我是冰的時候,有時候把我雕塑成「觀世音菩薩」,我也接受當下的因緣,但還是一樣會無常變化。當它的因緣改變,就會又變成爲水,從固體一樣變成液體。然而對觀世音菩薩來講,有沒有消失?沒有消失,它只是轉換成不同的生命形態,繼續在回饋整個衆生、回饋世間,就是「不生不死」。

  這是臺灣拍攝的「尼加拉瓜瀑布」,因爲這些水一樣不斷在流動、流動、流動、變化,如果沒有聽聞佛法,或是沒有了解生命實相,會覺得說「…

《體悟《心經》的深義(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