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叁十二章 涅槃、無爲、空 問答▪P2

  ..續本文上一頁自我才會真正臣服,當我慢消失,就能切入“無想無願”,體會到無學、無修、無爲的境界。假的空叁味,你是用頭腦從文字上去思維,用“有爲法”達成的。所以區別真假叁叁味的原則在于一個是無爲法,一個是有爲法。

  406、證入涅槃的意義是什麼?(211頁)

  答:證入涅槃就是貪瞋癡的止息,是煩惱與顛倒夢想的止息。等于說涅槃就是把你的精神病醫治好了,成爲一個覺悟者,如實了悟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不在顛倒夢想,真正解脫自在。

  407、解脫者對是非好壞是怎麼對待的?(212頁)

  答:解脫者對是非好壞的分辨,是沒有任何個人的貪瞋癡,沒有任何個人的預設立場,沒有衆生二元對立的思想分別,他是以平等心,以無量包容心,以無限的慈悲心,幫助衆生成長與改變,因一切都是無常,人是可以改造轉變的,以恨不能止恨,唯有慈愛才能消融那些仇恨。

  408、風與空的性質有什麼不同?(214頁)

  答:風屬于物質界,不可以包容貫穿現象界的一切,

  空是無色界,可以包容又貫穿現象界的一切。

  409、體證緣起、空有次第嗎?(213頁)

  答:現象界的生生滅滅就是緣起,現象界的一切,一直在生滅變異,若見緣起就是見法,你會看到無常無我的法印,也會看到涅槃、無爲、空。當你了解甚深的緣起之後,就能夠體證到空。如果沒有真正解讀緣起,沒有如法體證叁法印,你就不會真正體證到空。那麼你所謂的空,都變成空洞的空。

  410、“常、恒、住、不變易法”符合于什麼?爲什麼?(214頁)

  答:符合于“空”。因爲“空”的特性是宇宙本體,本來就存在,而且是實際的存在。“空”是涅槃寂靜,因此只有空是“常、恒、住、不變易法”。

  411、如何理解我們內心所有的苦,都來自于顛倒夢想和錯誤的抓取?各自回答,在心得分享時,讓大家發言,廣泛討論。(216頁)

  412、販買佛法是什麼行爲體現?(217頁)

  答:如果還有我私人的秘法,認爲要對我多好,要對我怎麼巴結,要供養我多少,要捐出多少,我才跟你講什麼法,而且法還要分很多等級,你要贊助多少,才跟你講到什麼法,這都是在販買佛法。如果有你私人的法,那是你還有我是、我能、我慢,個人還在迷惑顛倒之中。

  413、沒有見到法的大師是什麼行爲展現?(217頁)

  答:如果一個善知識不是幫助你去見到法,你跟他學法越久,他越強調自己很厲害,對他的關系越抓越近,越抓越緊,表示這位“大師,善知識”還沒有見到法,還是在樹立山頭,樹立我是、我能、我慢、一個很厲害的權威偶像,這樣很可惜。

  414、如何理解“此法常住、法住法界”?(220頁)

  答:此法常住:這些法則就是大自然的法則,真理實相,它本來就如此,跟整個大自然的運作一定是相同的,也一定常存于大自然裏,現象界的一切一定有這些現象叁法印、四聖谛一定是法住法界。法住法界:法就是法則,就是無常、無我、緣起法,法是人類智慧者、解脫者、深觀現象界所歸納出來的法則,名相。法界指的是宇宙本體空,包括從本體空衍生出來的萬事萬物,現象界的一切,這些法一定長存于法界。

  415、一切來自于空,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最後又回歸到空的含義是什麼?(221頁)

  答:一切來自于空:是說現象界的一切都來自于空,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最後又回歸到空。爲什麼說來自于空呢?就是從空裏的能源轉換過來,然後形成有形的物質之後你又是浸泡在空裏,你必須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離開空你根本不可以存在。比如這個空就像大海,大海的波浪來自于大海,當波浪形成的時候,它底下一定靠大海的支撐,因此波浪必須以大海爲背景。以大海爲舞臺,如果沒有大海的支撐,你這個波浪不會存在,當這個波浪緣盡的時候,又回歸到大海,也就是一切來自于空,以空爲背景,以空爲舞臺,最後又回歸到空的含義。

  416、怎麼理解“一切無自性”?(222頁)

  答:現象界一切的生生滅滅,它都沒有自性。就是你本身的存在,你自己沒辦法決定,自己做不了主,包括一個呼吸,你都沒辦法決定,何況你還能主宰誰?因此叫做一切無自性。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緣聚而生,緣盡而滅,生滅變化,隨順因緣,不是誰能掌控的。

  417、怎麼理解“但法自然”?(222頁)

  答:一般的理解是種什麼因,就自然得什麼果。只要好好耕耘,自然會有收獲。這裏另有深義,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讓我們回到以大自然爲師,大自然處處都在跟我們講經說法,大自然是一部無字天書,只要走出自我的夢幻世界,就能在大自然中看到實相的世界,從中看到活生生的真理、佛法與啓示。

  418、在講到各宗教所指時,我們應轉變哪些觀念呢?(223頁)

  答:修行不要求神通,感應這些,這樣會誤事,甚至一進去,幾十年都難出頭,不要迷信,不要盲目崇拜偶像,成佛是成爲一個覺悟者,決非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不要以爲你信佛,就認爲佛教才是究竟,其它的都是外道,不了義。沒有所謂的末法時期,因爲真理實相是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必然如此。要回歸到以大自然爲師,不要見指不見月,要透過佛陀的手指,到大自然中、到法界裏去見到活生生的法。只要“自我”消失,涅槃彼岸就在眼前,它不是修出來的,它本來就存在,心淨則佛土淨,淨土就在你心中。

  419、爲什麼說佛陀要我們回家的這條路沒有了?(224頁)

  答:佛教徒一般的目標都是好好修成佛,把佛陀當成一個超級的大偶像,一直在拜,要成爲佛陀的樣子,金光閃閃威力無窮。實際上成佛就是成爲一個覺悟者,佛陀本來是要協助衆生回歸法界,回到自依、法依,結果今天很多的修行者,都是背道而馳,距離佛陀越來越遠,都是心外求法,所以佛教也很可惜,這一條路也消失了。本來此生此世就可成就,結果演變成佛要叁大阿僧只劫,都把目標索定在佛陀的身相上,崇拜偶像,盲目迷信,真的很可惜。

  420、怎樣來到超越一切宗派、宗教的境界?(224頁)

  答:就是“入空戲論滅”,當你真正體證到空,與空溶爲一體,你就不會說:我這個宗派最好,最究竟,其它宗教都是不了義,是外道。如果你有這些看法,表示你還有排他性,還沒有超越出二元對立的世界,表示你還在名相上面繞。所以你本身必須體證到空,才能來到超越一切宗派、宗教的境界。

  421、怎樣把說實相與批判區別開?(225頁)

  答:說實相是超越二元對立的,是自我消失,無明永盡,是溶入一體世界的展現,是慈悲與智慧的展現。因此佛陀很感慨的講,不是我跟衆生爭,是世間人與我爭,我只是如實敘述真理實相而已,我沒有跟衆生對立,我沒有批判的那種意味。批判是仍然處在二元對立當中,是我是、我能、我慢的展現,是自我的展現,是煩惱衆生所爲。如果說實話、說真理、說實相的人,跟你原來預先所了解的觀念不同,就認爲人家在批判,就認他是錯的,你就隨緣嗎,那就任他誹、任他謗,把火燒天徒自累。

  422、如何體會“空”對我們的生命重要?(227頁)

  答:你可以一天不喝水,你可以叁分鍾不呼吸,高空彈跳的幾秒鍾,我是降落傘從高空降下來,幾秒鍾沒有踏到大地,你還不會死,但是你一秒鍾,或是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沒有“空”,你都不可以存活。從這裏去體會“空”對我生命的重要,雖然你平時,往往忽略了空,忽略了空的存在,然而當你了知這一切,你會體會到“空”的浩大,“空”的玄妙,才真正體會到“空”對我們生命是何其重要!當你體會得越深,就越懂得感恩!

  423、如何去體會空貫穿一切的含義呢?

  答:空涵溶一切,貫穿一切,如果沒有空,現象界的一切不可能存在,如果沒有空的支撐,物質也就不可能存在。比如,氣球裏面必須吹進空氣它才會膨脹起來,如果沒有空的話,它就會泄掉。再比如這棟大廈,我們用一個很厚的密封的罩子把它罩住,用很強的吸力把裏面的空氣都抽出來,這棟大廈能不跨下來嗎?一定會跨的。那麼一棟大廈的存在,除了外面種種硬件建築設備都具足,還必須有空的貫穿與包含,空一定要貫穿到裏面來,這棟大廈才會存在。我們人的身體裏面如果沒有空貫穿進去的話,你不會活著。大家去體會,現象界的一切不止空包溶你,它還貫穿到你的裏面,在此包溶跟貫穿還有不同的含義呢。很多人有遊泳的體驗,當我們跳下水去遊泳,人泡在水中,這時候是水包溶我們,如果我把杯子裏的水喝進體內去,這個水它就貫穿到我們的身體裏面,我們現在有空包容我們這個身體,但它不只在我們身外,空同時又貫穿到我們身體裏的每一部分。所以佛教講的空是非常奧妙的。絕不是一般人所想的什麼都空掉、斷滅空、頑空這些,空它是宇宙中最奧妙的存在,空裏有能量,空裏能生妙有,空能起妙用,空是甚深極甚深。

  424、怎樣理解禅宗所講的“能所雙泯”、“心境合一”、“主客消融”?

  答:“能所雙泯”:是禅宗相當重要的階段。“能”就是主體,“所”就是客體,把我們的五蘊身心當成一個主體,能聽、能看、能說,我能夠做什麼的“能”這是一個主體。“所”呢?就是主體所做出來的,所聽、所看到的那些東西,這是“所”的境界,如果能所還沒有消失的話,你會認爲我很厲害!我多麼行!一般人是能所分開的,如能來到能所雙泯的時候,我覺得插一盆花來莊嚴道場,我就去做,沒有我是、我能、我慢,當下覺得有意義就去做,是回饋這個世間,能所雙泯決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去做,什麼事情都不知道。

  “心境合一”:心就是五蘊身心,我們把這個五蘊身心縮爲一個“心”、“境”呢?就是外面的種種境界,心與境界接觸的當下,當你聽到不好聽的鳥叫聲、去排斥、就是你的心跟境劃分開了,我是我,他是他,我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它是畜生道,你那個心跟境是截然分開的,是不能合一的,你的生命不會和諧。要慢慢來到心跟外面境界合爲一體,鳥叫的聲音,蟬鳴的聲音在聽的當下與其合爲一體。在看花的時候,我跟花合爲一體,就是心境合一。

  “主客消融”,我是主體,外面的六塵就是客體。我是主人,你們是客人,這樣主客就不會消失,還是有二元對立的存在,這就是有爲法來到溶爲一體。那麼主客消融就是來到把主、客的界線拆除掉,大家不分彼此,沒有二元對立,來到互相融合的一體世界。能夠在聞思修證逐漸深入,自我會一直淡薄、淡化、到最後自我就會消失,就會來到一體的世界。

  

  

《《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叁十二章 涅槃、無爲、空 問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