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講演集》-我們辦佛學夏令營的意義
時間:公元一九六九年七月
地點:佛光山
聽衆:大專佛學夏令營(學生陳愛珠記)
各位長官、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是民國五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是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開營典禮的一天,承蒙各位長官和各位老師莅臨指導,將近百位的大專同學來山參加爲期兩周的佛學夏令營,謹此謝謝大家。
今天,臺風登陸臺灣,各位冒著風雨來山,我希望兩周後,各位都能帶著佛光回去,讓佛光普照我們這個世間,讓佛光溫暖我們這個人生。
佛光山爲什麼要舉辦這次夏令營呢?簡單舉出四點意義做爲參考:
一.響應複興中華文化運動
二.開拓我們智能的領域
叁.尋求我們心靈的主人
四.安頓我們生命的世界
一.響應複興中華文化運動
我們知道中華文化包含了廣大的內涵,但佛學與孔孟學說卻是中華文化的主流。今日我們的國家既倡導複興中華文化,則昌明佛法,是刻不容緩之事。
我們要昌明佛法,首先應該要了解佛法。錢穆博士把《六祖壇經》列爲研究中華文化必讀的寶典之一。
事實上,佛學充實中華文化的內容,豈止《六祖壇經》?天臺宗的判教,把繁複的佛學加以綜合分析,組織成有系統的教理;華嚴宗的思想,波瀾壯闊,重重無盡,擴大了我國學人的心胸;唯識學上的心識論,多采多姿,爲我國開墾出燦爛芬芳的精神世界;淨土宗的彌陀信仰、叁根普被、帶業往生,使千千萬萬的人對生命有了希望。其它如禅宗的頓悟,律宗的軌範等等,爲我國身心血脈貫注了新的生命。
原本是發源于印度的佛學,自從傳來我國以後,經過曆代大德的發揮闡揚,已經成爲中國的佛學。所以在倡導複興中華文化的今日,我們實有研究佛學的必要。
二.開拓我們智能的領域
在佛學還未東來我國之前,我國學人的思想,總是局限在自我的天地中,但一經佛法的薰陶,在時間上明白了叁世的生命過程;在空間上接受了無限的虛空觀念;其它如業力的潤生,因果的事實,涅槃的境界,出世的思想,無一不開拓了我們思想的領域。
禅學上的一句話頭,可以終生參究下去,淨土宗的一句佛號,包含了宇宙間的奧義;譯經工作替我國文學擴充了創作的路線;佛學的樹立爲我中華藝術增添了豐富的內容;自古聰明敏捷的我中華民族,再加上佛教無始無終的思想影響,更如叁春花開,五色缤紛,枝枝葉葉繁衍無盡了。
一般的知識,只看到人類,佛學可看到一切衆生;一般的知識,只看到現在,佛學可看到未來;一般的知識,只看到這個世間,佛學可以看到十方世界。唯有佛學才是開拓智能領域的不二法門。
叁.尋求我們心靈的主人
吾人生存于無窮無盡的時空中,輪回于生死,無有脫期。對于自己心中的主人,反而認識不清,所謂懷珠作丐,有寶反窮,良堪惋惜,每一階段的生命,都是心外求法,爲物所牽,爲物所囚。
佛學不同于一般學說,當一般的學術失去指導人生、解釋生命的時候,佛學就是萬能寶典了。對于人生,其它學術都從枝末上去探究,而佛學則從根本上去闡明。佛學給我們的啓示,要我們的眼睛不要光看別人,要先看清自己。
因爲我們沒有尋求到心靈上的主人,我們就會善惡不分,是非不明。世間上用金錢買我們,我們的生命就在金錢手裏;世間上用愛情誘惑我們,我們的生命就在愛情手裏;世間上用威力壓迫我們,我們的生命就在威力手裏。如果心靈有主的人,他就不會被金錢買動,被愛情誘惑,被威力壓迫。如何才能找到心靈上的主人呢?那就唯有研究佛學了,佛學是開啓心靈之門的一把鎖匙。
四.安頓我們生命的世界
時代的動亂,生命的無依,哪裏一個人不感到苦悶?哪裏一個人不感到彷徨?科學不能安頓我們的生命,哲學也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政治、經濟、軍事,雖然能爲世間解決局部問題,但是有時也爲人生帶來了更大的紛擾。把生命寄托在一個什麼安全的世界,可以說這已是全人類一致的要求。
佛學,是生命之學。研究佛學,不是爲了標奇立異,不是爲了技能和溫飽,而是爲了莊嚴自己,超脫自己,爲自己的生命找尋一個安頓的世界。
當然,這一個世界不是其它宗教所指的天堂,甚至也不光指佛教裏的極樂世界,因爲安頓我們的生命,不是指的生養死葬,甚至不是指的未來歸宿。如果我們的生命找到安頓,生也好,死也好;東也好,西也好,有形的色身雖然像波浪一樣洶湧澎湃,但水的自性仍不失去它的寂靜。
有一個真實的世界,這裏面可作爲生命的安頓,這裏面只有平等而沒有差別,只有寂靜而沒有動亂,只有幸福而沒有苦惱,只有永恒而沒有短暫,這個世界就是覺者佛陀的世界。
我們爲什麼要舉辦佛學夏令營?以上四點只是舉其要者而言,至于今後心得體驗,就有待各位努力了。最後,祈求叁寶加被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