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講演集》-爲什麼要參加夏令營
時間:公元一九七○年七月
地點:佛光山
聽衆:大專佛學夏令營(弟子慈怡記)
各位長官、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記得我們去年試辦第一期佛學夏令營,骊歌之聲尚在耳邊萦回,不覺今年又是第二期開營。
今年第二期佛學夏令營的開辦,意義特別深長,我們有國內四十四所大專院校、五百余名同學參加,有許多遠從嘉義、臺中、臺北而來觀禮指導的貴賓,有海內外大德長老們的贊助與支持,有中華民國反*救國團的出面協辦,可以說轟轟烈烈,都爲了祝賀青年們的學佛壯舉。
在去年佛學夏令營開營典禮中,我曾提出四點辦夏令營的意義,那就是:
第一是爲了升華我們的人格
第二是爲了淨化我們的煩惱
第叁是爲了擴大我們的心胸
第四是爲了莊嚴我們的世界
今年,我爲了補充我對辦夏令營的未盡之意,再提出四點向大家說明,我們爲什麼要創辦佛學夏令營呢?
一.爲了升華我們的人格
人所以稱爲萬物之靈,在于人有人的尊嚴。人的尊嚴,那就是“人格”。
人格,不是父母師長能夠給予的,也不是黃金美鈔所能購買的。人格是我們遵循道德而培養的,是我們契合真理而升華的。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遺臭萬年,這分別就在有沒有人格。
商朝孤竹君的兒子伯夷和叔齊,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而今日以伯夷叔齊比人,人人皆喜;叁代的桀纣幽厲,都是一國之主,稱爲人王,而今日以桀纣幽厲比人,人人皆怒。這是爲什麼呢?這就是人格的分野。杭州佛日契嵩禅師曾慨歎說:“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
在人格的範圍內,不以成敗而論英雄。秦桧殺死嶽飛,看起來,秦桧是勝利的,嶽飛是失敗的,可是惡名千古的是秦桧,萬世崇敬的是嶽飛。吳叁桂引清兵入關,希圖榮華富貴;史可法損其所有,在揚州抵抗清兵,最後舍身舍命。嶽飛、史可法,爲我中華民族留下千秋浩氣,萬古英靈,就在于他們人格的表征。
人生于世,有其當爲,也有其不當爲。當爲者,雖是赴湯蹈火,殺身喪命,也在所不辭;不當爲者,雖高官厚祿,黃金美鈔,也應該拒絕。這種情操,要在我們青年時期中培養。在浩瀚無邊的佛法中,在莊嚴甯靜的道場裏,才可以長養青年的信心,才可以升華青年的人格!
面對著慈悲偉大的佛陀聖像,想到在《本生經》裏記載著他的種種犧牲自己、救度衆生的事迹,以及他爲了看不慣當時社會階級的懸殊,衆生之間的弱肉強食,毅然的抛開王子的榮華,尋找那失去的人格尊嚴,六年的參訪學道,六年的修習苦行,終于他的人格升華了,他成爲不滅的真理,成爲人間的慧光。我們要升華自己的人格,我們就要依著他的足迹邁進。因此,我們以佛學爲主,創設夏令營的目的,希望佛學能有助于各位青年們人格的升華!
二.爲了淨化我們的煩惱
“天長地久有時盡,煩惱綿綿無盡期”,尤其在這個苦難時代的青年,家庭生活,事業前途,國家盛衰,無一不感到煩惱重重,苦悶不已。
當然,人生于五濁惡世之上,爲六塵境界所圍繞,不是貪欲作祟,就是瞋恚鼓興,愚癡邪見,顛倒是非。煩惱,像杻械枷鎖一樣,緊緊的系縛了人生!
尤其,青年人的思想未臻成熟,事業經濟未有基礎,職業的問題,婚姻的名分,有的爲了孝順尊長,放棄自己的理想,作傳統下的犧牲;有的迎合時代的潮流,背棄家庭倫理,作道德中的叛徒。青年們面臨了這些現實的問題,無一不被煩惱所苦。
家裏有錢,金錢不能驅逐煩惱;父母有勢,勢力不能化解煩惱。八萬四千煩惱,都是障道的勁敵。佛監禅師說:“好嗜欲則貪愛之心生,好利養則奔競之念起,好順從則阿谀小人合,好勝負則人我之山高,好聚歛則嗟怨之聲作。”各位應該知道,有的青年因煩惱而自暴自棄,有的青年給煩惱擊垮了自己,所以,淨化煩惱,是青年們急迫的問題。
佛法昭示我們,幸福大門時時爲我們敞開,只要摒棄私我,淡泊欲念,建設服務的人生觀,有出世的思想,作入世的事業,從少欲知足中,領悟淨化煩惱的法門。因此,我們以佛學爲主,創設夏令營的目的,希望佛學能有助于各位青年們煩惱的淨化!
叁.爲了擴大我們的心胸
一個人心胸的寬窄與否,決定其一生事業的成敗。放不下他人,排擠、嫉妒,只有孤立自己。“宰相肚裏能撐船”,這是非常有道理的說法。
原諒你的仇敵,佛說“冤親平等”,這是多麼偉大的心胸!叛逆者提婆達多叁番五次的設計謀害佛陀,而佛陀始終認爲這是逆增上緣,把他看做善知識。沒有黑暗,哪裏有光明?沒有罪惡,哪裏有善美?被人包容顯示自己的渺小,能容別人才是偉大的人物。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大海能容百川,虛空能容萬物,因爲能容,大海所以廣大,虛空所以無邊。經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擴大心胸的人,才會更大更高。
今日社會,道德淪亡,良知泯滅,到處爭權奪利,到處欺淩排擠,吾人非得擴大心胸承受一切,淨化一切不可。不要以爲容人是一件傻事,要知道心胸裏能裝多少,未來的成功就有多大。因此,我們以佛學爲主,創辦此一夏令營的目的,就是希望有助于各位青年們的心胸能夠擴大。
四. 爲了莊嚴我們的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我們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世界。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莊嚴他的世界,終成爲極樂淨土;佛陀的弟子富樓那到蠻荒輸盧那國去布教,希望把那裏莊嚴成善良的社會。
我們爲什麼進入學校念書?爲的是擴大我們知識的世界;我們爲什麼要精勤工作?爲的是建設我們事業的世界;我們爲什麼要服務人群,爲的是美化我們道德的世界;我們爲什麼要研習佛學?爲的是莊嚴我們大我的世界。
莊嚴我們人格的世界,不是憑著幻想,也不是仗著空談,主要的是實踐自己的慈心悲願,外境的金池寶地,亭臺樓閣,內心的清淨光明,無分別智,都應該努力去莊嚴。經典告訴我們:修橋建寺,布施救貧,是莊嚴外境的世界;尊敬別人,奉行威儀,是莊嚴自身的世界;惡念不生,正念清淨,是莊嚴心靈的世界。傅大士雲:“莊嚴絕能所,無我亦無人,斷常俱不染,穎脫出囂塵。”《維摩經》雲:“欲淨其土,常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只要吾人奉行佛教清淨法,身心世界自會莊嚴。因此,我們以佛學爲主,創辦此一夏令營的目的,就是希望有助于各位青年們的世界能夠莊嚴。
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第二期今天開營了,升華我們的人格,淨化我們的煩惱,擴大我們的心胸,莊嚴我們的世界,是爲我們創辦此一夏令營的意義與目的。感謝海內外十方大德的護持,感謝老師溽暑而來發心教授,感謝同學們學道的真誠,希望在夏令營期中大家對佛學都有所體認,有所心得!
最後,祈求叁寶庇護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