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那般那十六勝行

  安那般那十六勝行內容是:

  第一階,觀察長呼吸的情形:

  1、什麼是長呼吸?

  2、發生時有什麼感覺?

  3、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4、觀察氣、身、心叁者連鎖反應,互爲因果的關系。

  第二階,觀察短呼吸的情形:

  1、什麼是短呼吸?

  2、發生時有什麼感覺?

  3、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短呼吸與長呼吸有什麼不同?

  第叁階,認識呼吸支配身體:

  呼吸與身體息息相關,呼吸支配身體。

  呼吸長,呼吸溫柔,身體跟著寂靜安定,舒適。

  呼吸短,呼吸粗急,身體跟著躁動不安、煩悶。

  呼吸長是正常的展現,呼吸短是不正常的展現。

  如發怒、激動、疲勞時呼吸短促。

  身體的秘密:肉身稱爲身,呼吸也稱爲身,

  二者不能分開。呼吸是身體的支配者。

  第四階,調節呼吸:

  使呼吸逐漸平穩,身體也隨之定靜,心因此達到禅定。

  第五階,觀察喜受:詳細了解、觀察喜受發生的情形。

  第六階,觀察樂受:詳細了解、觀察樂受發生的情形。

  第七階,覺知心行:觀察喜受、樂受支配心的情形。心行就是受,受支配心作種種妄想。

  喜受、樂受→支配心→心生貪愛→抓取、執著。

  喜受、樂受是煩惱與痛苦的根源。

  第八階,覺知安息心行:安息心行就是消退喜受、樂受支配心的力量,從而不生貪愛之心,讓心穩定。

  第九階,覺知心:觀察心的各種情形。在一呼一吸之間觀察心的狀態:是喜是樂、有貪無貪、散亂還是定靜、汙穢還是清淨。

  第十階,令心喜悅:控製心使心處在法喜之中。

  這一階很難修,只有反複訓練,功到自然成。

  第十一階,令心等持:

  控製心由動入定,內心平靜、無念、清醒。

  想喜即喜,想定即定,控製自如。

  令心喜悅就是心處于動的狀態,法喜充滿。

  令心等持是內心平靜、穩定,能以平等心對待一切。(很不容易做到)

  第十二階,令心解脫:

  身心穩定,心與境不粘著,心不被境界牽著走。

  令心清淨,了無一物,擺脫了各種妄念,解脫自在。

  令心解脫的方法:

  1、認識各種妄,包括善念,令心動蕩不安,汙染了我們的心。

  2、妄念引動身、口、意造業,業力牽引,感受種種果報。

  所以一有妄念,立即清除。

  第十叁階,觀無常:觀法的演變。不觀外境,只觀自身。

  觀長短呼吸無常,觀身行定止無常,

  觀尋、伺、喜、樂、一心無常,

  觀禅定無常。

  觀喜受、樂受無常,

  喜受、樂受支配心的情形無常,

  令心等持、令心解脫也無常,一切都是無常。

  第十四階,觀離欲:觀見並脫離欲念。

  因觀到萬事萬物的實相是無常的,

  所以脫離執著,放下貪愛抓取之心。

  在一呼一吸之間,觀見到欲念在消退。

  觀無常是因,離欲念是果。

  觀無常的程度如何,離欲的程度如何。

  第十五階,觀滅:觀煩惱與痛苦滅盡。

  脫離欲念,消除貪心,煩惱與痛苦也隨之消滅。

  在一呼一吸之間,觀欲貪滅盡,煩惱滅盡。

  滅還有體證到空的意思。

  觀無常是因,離欲是果;

  觀離欲是因,煩惱滅盡是果。

  第十六階,觀舍遣:

  舍是放下,遣是提起、承擔;

  舍是出叁界,遣是入叁界。

  能提起、能放下,能出能入,一切不執著。

  

✿ 继续阅读 ▪ 妙法荷葉心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