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說,我蓮花高雅,我比別人高好幾等,我們是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以前不知道的時候,對汙泥不屑一顧,排斥他、厭惡他,瞧不起他。這些真的都是顛倒夢想,當你能夠去很客觀地如實觀,去看到我們生命存在的實相。你會看到我這一朵蓮花原來是需要那些我向來瞧不起的汙泥她們的養育化育,我才能存在,我的營養是來自她們的供應。這時候你的慚愧心會生起,還有感恩的心會生起,身心自然就會柔軟。你會看到我們過去是活在忘恩負義的世界,從現在開始我改變,所以這時候自然地他就會身心會柔軟,生起感恩的心。
以前我認爲我這個蓮花比你那個綠葉荷葉漂亮,然後我又比他們高。但是有一天你會去看到,原來這些荷葉她們比我蓮花先出來,然後荷葉她們是不斷地在吸收大自然的陽光、能量、空氣。她們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加上根部不斷地吸收營養、水份不斷地的補充,才能夠因緣具足,才能夠醞釀出我這一朵蓮花出來。所以當你能夠去深觀緣起的時候,你會看到我的存在,原來是要這麼多的因緣具足我才能存在。我生命能夠開花,能夠有所成果呈現出來,原來是要這麼多的善因善緣的共襄盛舉、配合、協助,才有我的存在,才有我一些成就。這時候你不會有什麼我慢,你反而生起的就是一種感恩的心。我今天能夠有些成就,這是衆因緣來共襄盛舉,我願意把我的成就、成果來跟衆生分享,我願意跟衆生服務,我願意回饋這個世間,所以這時候你看,沒有那些我慢,沒有那些睢不起別人,你整個的生命品質跟過去就大大地不一樣。所以要好好地深觀緣起,如果你真的能夠好好地體悟叁法印其中之一的無常法印之後,體悟緣起法,你如果能夠透徹地去了解緣起甚深、緣起的奧妙、緣起的重要。你的我慢自然很快地就會一直地降服,一直地淡泊,代之而起的是感恩的心,報恩的心,回饋的心。而這一種心的生起不是別人要我們這樣做,或是刻意修出來。而是來自于你深觀緣起,了解實相之後,你開啓智慧,自然就會有這樣的德行流露出來。這一點如果你們能夠聽得懂,而且又能夠真的去做的話,你的生命品質會大大改變,你的人生觀、你的人際關系都會大大地提升、改變。好好把握。剛才解答了這個問題,如果你能夠聽得懂,應用得出來,比你在深山裏面閉關十年效果都更好,都更大。
好,有人提到喔,請問靈魂、神識是否第六意識?人臨終時已昏迷,念佛助念管用嗎?
靈魂、神識包含第六意識,但不只是如此,就這樣。人臨終時已昏迷,念佛助念管用嗎?管用。現在是這樣喔,到底你要不要幫助人臨終的時候來做助念,這個我們可以看個人的因緣以及當事人他們的需要,當事人需要什麼,我們可以給予不同的方便法。如果像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他們對臨終的人有他們的一套方式。佛教有佛教的一套方式,不同的宗教有他們不同的方式。那沒有信教的人,一樣,這些方法我們不一定說要執著某種方法才是絕對的正確,或是排斥其他方法,這個都不必。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在臨終的時候,你能夠帶給他的是慈悲、友善、愛心的慈場,祥和的慈場,這個是最重要的原則。那至于用什麼方法,那個是方便法,這個沒關系,我們可以調整,可以應用,可以變化,原則掌握住,臨命終的時候,通常一個人他比較會慌亂或是痛苦,這時候他需要的是親戚、朋友陪伴他,用愛心來協助他,關懷他,就好象他有個難關,或是即將遇到一個很陌生的世界、情境,那他會恐慌。那我們怎麼樣用一種甯靜的心、用愛心、用祥和的慈場來協助他,幫助他,心穩定、甯靜下來。幫助這個慈場能夠祥和,充滿愛心、溫馨,能夠這樣,一個人他會很安祥的斷氣、臨終,到往生到另外一個階段。所以最重要的是那個氣氛,那個慈場,那個心態,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雖然來幫他念佛,但是你是心浮氣燥的、或是慌張的、或是恐慌的,那這樣沒什麼效果。我們散發出來的慈場是什麼,這個滿重要的。那至于一個人,如果說他已經斷氣了,或是昏迷了,那這時候,好,我們現在假設說用念佛的方式,那有沒有效果?剛才你的心態,如果是觀念、知見正確,用慈悲、用愛心來陪伴他,來歡送他,像這樣的話,他一樣可以感受到。因爲在斷氣的前後,包括斷氣之後,雖然他肉體上面的知覺逐漸地減少,但是他的靈魂的這一種感覺還會存在,還是存在,甚至有時候還會越靈敏,越靈敏。所以這時候我們一樣跟他結個善緣,用善心、善念來陪伴他,祝福他。能夠這樣的塑造好的因緣、氣氛、慈場,這就是跟衆生結善緣,也祝福他能夠越來越好,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心念很重要。OK。
還有滿重要的,因爲時間的關系喔,沒辦法講那麼多。我是覺得大家對于這個生死大事方面,面對家人,或是面對親戚朋友的臨終,面對死亡這一件事情,真的我們心態、觀念認知要正確。如果是我們傷害別人,我們氣死別人,那我們要當然我們要設法去彌補。如果不是,而是他是自然的,因爲他個人的因緣關系,那個老病死,他是自然的運作,自然的一個過程,來到要進入到另一個階段的時候,。這時候真的我要用平常心來面對,用甯靜的心來面對,不要把他當作是很悲慘、很不好、很醜惡,或是凶事、惡事。他這是人生很正常的一個轉變、蛻變的一個過程。我們要用平等心來善待,用慈悲心來善待。當然這方面對于生死大事,你要有更深入的了解,解脫道也會幫助大家對這方面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像今年前幾個月到馬來西亞、新加坡那邊弘法,帶禅修的時候,就有跟他們分享,因爲他們提出,他們定一個主題啊,他們定好幾個主題啦。好幾場演講,那其中一個主題就是希望空海能夠跟他們講探討生命的源頭,探討生命的源頭。這個就是包括生死大事啊,我們對于死亡要有正確的了解,我們這一次盡量在禅修期間,也播放那個金蟬脫殼的情況來讓大家參考。你正確地了解,你就知道佛經裏面所講的不生不死那個深義,生命會變化,但是他不會真正的死亡,他會蛻變,會變化。只是你是往好的方面變化,還是往不好的方面變化,那就看你現在所累積的是什麼?如果你現在所累積的是惡因、惡緣,那你將來就是往不好的方面變化。如果你現在累積的是善因、善緣,不斷地淨化心靈,開啓智慧,提升心靈品質,將來有一天在這個世間緣盡的時候,很自然地你就會往生更好的世界去。生命不會斷滅,但是他會不斷地變化、變化。
好,再來,我們來回答這位學員所提到的喔,先回答易經的叁易啊,不易、簡易、變易是什麼含義?請簡要說明一下,喔。
易經大家最容易了解的就是一個太極圖,陰、陽,然後再來,這是兩儀,再來四象、八卦。那很多人以爲說,這個太極喔,太極圖,這個是宇宙的那個創始的源頭,太極是代表宇宙的那個創始的源頭。我要說明一點,太極還不是,太極、太極圖,這個太極它還不是宇宙創作的這個源頭,真正的源頭是什麼?對,是無極,是無極,從無極裏面它才會演化出太極出來,太極它就有陰陽了,那陰陽它一定是,它成爲來到太極的時候,它已經是顯象出來了。我們說伏羲畫八卦,伏羲推演這個太極畫八卦。那他包括觀察這個山川山河大地,這個都是現象界,都已經是顯象出來了。那源頭是無極,無極它是未顯象的,就是老子所講的道,宇宙的本體,也就是佛教所講的空。這個在以前我們在課程裏面都有陸續講。我們現在要講的是易經裏面的太極,它已經是在描述現象界的現象,太極是在描述現象界的現象。那所謂的這個易裏面有叁易,我們要先從變易講起,易經它這是一個圓,外面是個圓,然後中間就是一條曲線,有沒有?你們可以了解嗎?哈,可以了解嗎?(可以)中間就是一條曲線,那這一條曲線,這個奧妙就在這裏,它在圓裏面,然後這個曲線劃分出來陰、陽,而且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那這一條東方的智慧,東方的高等智慧就在這裏,奧妙就在這裏喔。給你兩條線,東方跟西方,劃出來不一樣的地方,很奧妙噢。西方給你,比如說上帝給我們兩條線,給東方跟西方兩條線,西方兩條線畫出來是什麼?對,西方兩條線畫出來是十字架,一條橫,一條直,啊,什麼叫宇啊、宙啊。所以西方的思想,是這樣子直線式的思想,那這種直線式的思想,它就很容易是一種朝向……啊?怎麼樣?對,比較會僵化,而且比較會二元對立的劃分。但它這會走上工業革命、科學方面的,都是從西方演化出來。那東方呢,上帝、法界,我現在講的上帝不是一般宗教信仰所理解的那個上帝噢,不是啊,我講的是宇宙的這個原始的源頭,(棒、)空,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這個上帝。法界給東方兩條線,一樣給西方兩條線,西方畫出來是十字架,東方畫出來的第一條線畫個圓,第二條線畫個曲線。所以東方的智慧是講求、講究圓融,講究變化、柔和。所以東方的文化、東方的智慧,很重視和諧。同樣的兩條線,它就演變出不同的思想文化,那易經它的奧妙就在于,它用很簡短的線能把宇宙運轉的實相呈現出來,所以易經第一個宇宙的法則就是變易。因爲這是更高等的智慧,它看到的宇宙現象,它都是現象界的一切,它一定都是陰陽配合,它不斷地演化産生,不斷地演化産生,現象界的一切,它一定都是陰陽配合在演變、變化。科學家一直地追究、追究到最微小,現在所知道的最微小的粒子誇克,還有更微細的粒子。但是不管他發現到什麼最微細的粒子,都會很驚訝的發現,它都同時陰陽存在。所以易經裏面它就是很多提升啊,往高等心靈提升啊,往高等心靈世界提升啊。
《2010年9月章華寺禅修空海法師解答學員提問(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