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禅心(四)

  禅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禅心(四)

  

  131則——真谛

  

  一位雲遊者向弟子說:“我跋涉千裏來聆聽大師的訓誨,可是我發覺他的言論相當稀松尋常嘛!”沒有什麼特殊啊,他講的那些,我都知道啊,沒什麼特別的。資深的弟子就告訴他:“你不要死盯著他的言詞啊,注意他的言外之意啊!”“那我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你把他所說的,仔細用篩子篩去所有的字,所剩下的那一點,即足以點燃你的心靈。”

  解脫者他們是用心靈在跟我們講話,衆生是用頭腦知見在聽,你當然聽不懂那個弦外之音。所以,你要用心靈去聽、去體悟、去實踐、去求證。他們所講出來的話,雖然很稀松平常,但是卻都是很珍貴。

  例如跟大家說:你要歸零,你要能夠放下,你要能夠清醒明覺活在當下,你要大死一番……這些詞句,大家聽起來都覺得,這個沒有什麼嘛!每一字每一句我都聽懂我都聽過好幾遍,這個沒有什麼。問題是:你沒有真正聽懂,因爲你還沒有做到。這些還沒有真正讓你大死一番、還沒有真正讓你脫胎換骨的話,你就沒有真正地聽懂。

  所以,包括你來禅修一樣,你要真心、一心一意地做,不要敷衍,不要應付;包括你要聽晚上的禅修開示,也是一樣,您要用您的心靈來聽,您要歸零、要放空,保持你靈敏的覺性,這樣你才比較容易跟來自靈山的聲音相共鳴。不要用頭腦知見聽,不要落入頭腦知見的解析,用您的心靈來聽。

  

  136則——表象

  大師對任何新奇的嘩衆取寵之事,都不屑一顧。他一再聲明:真正的聖德,常常隱藏在最平常、最平淡之中。聽說大師曾向一位苦修近乎怪異的弟子說過這番話,哪一番話呢?大師說:“神聖是件奧秘,它越偉大,卻越少受到人的注意。”

  這個含義都很深!老子《道德經》裏面就講到:道隱無名,道是無名且樸,樸素的樸啊!這個含義都非常深!

  真正的上帝,被你踩在腳底下,但是你卻不知不覺,不以爲然;真正對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法界,當下,每分、每秒都在養育我們,但是衆生就是看不到、體悟不到,不以爲然;真正的聖德,他都隱藏在最平凡、平實、平淡之中,衆生就是看不到;宇宙最偉大的奧秘、最偉大的神通,都在大家的眼前示現,每天都如此,但,你就是看不到!

  所以,真的,大家卻看不到,也不喜歡;然後呢,卻去喜歡那些新奇,嘩衆取寵的,一些人類在那裏表演雕蟲小技的伎倆,大家卻在那裏迷得團團轉。

  所以這一節告訴我們就是說,衆生都喜歡看表象而已。所以這裏面有提到:神聖是件奧秘,它越偉大卻越少受到人的注意。所以老子也講,道,是玄之又玄;佛陀也講到,空、涅槃,是甚深及甚深,但一般衆生就是看不到,除非你智慧眼打開。

  跟你講說,你現在當下就是活在極樂世界裏面,你就是不信,然後向心外再去追求。所以佛陀一直喚醒我們,衆生就是活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要早日醒過來,要看到實相、看到真相。

  137則——神聖

  

  像我們現在跟大家講這些,以後大家有因緣的時候,因爲我們會有製作錄音帶出來,你一樣可以繼續一遍一遍地去聽、去消化。因爲這裏面含有很多的深意,你要慢慢去咀嚼,你才能夠品嘗到裏面的精髓。

  有位傳道人一再強調:“我們應當把天主放在我們的生活裏。”大師卻說:“他早就在那兒了,我們的責任只是認出這真相而已。”

  當然,如果你能夠身心柔軟歸零,我們所講的每一則,都可以敲醒你、喚醒你。

  這裏面一樣,有人、有一個傳道人他一再強調,我們應當要求生淨土,我們應當要求生天堂,我們應當要趕快早日出離苦海,我們應當要早日往生極樂世界。大師就告訴他,你早就在極樂世界裏面,你本來就在天堂裏面,你本來就在涅槃彼岸裏面,我們的責任只是認出這個真相而已。

  你本來就在道裏面,你還要到哪裏去找道?所以永嘉大師也講:“覓即知君尚未得。”

  

  138則——友善

  

  “我該如何學習愛鄰人愛別人呢?”大師就回答:“不再恨自己。”這位弟子反複認真地回味此話。然後回來禀告大師:“但是我發覺我過于愛護自己啊,因爲我相當自私,而且自我意識甚強。我該如何去除這些缺點呢?”大師就回答:“對自己友善一點。當自我感到舒暢時,你就能自在地去愛鄰人愛別人了。”

  這就是說,衆生如果沒有先對自己慈悲,你沒辦法真正對別人慈悲。你爲什麼會去瞋恨別人?因爲你內心充滿著苦。如果你內心充滿的是慈悲是愛,你回向出來的也是慈悲也是愛。所以,你要怎麼樣才能夠愛別人,你要怎麼樣才能夠對衆生慈悲?就是先讓自己能夠快樂安祥。

  不再恨自己就是說,因爲衆生常常一直在否定自己,看不起自己,討厭你這個身口意,認爲它充滿了罪惡;厭惡你這個身體,認爲它是罪惡的淵薮,你一直在恨自己,你怎麼樣能夠有真正的慈悲?你自己都不愛自己,誰能愛你?你不愛護你自己,你怎麼能夠去愛護別人?

  所以這裏提到的,你真正要對別人好,你必須先對自己好。所以我們在講慈悲喜舍的時候,也有跟大家提過,你要對別人慈悲,必須先從對自己慈悲。唯有你能夠真正出離苦海,你才能真正協助衆生出離苦海。

  所以,爲什麼原始佛法強調,解脫要從自己開始。你真正要行菩薩道,就是要建立在解脫道上。所以千萬不要再以爲,我們一心一意求解脫,是自了漢,是自私自利,絕對不是這樣的。你真的要行菩薩道,真的要大慈大悲憫衆生,必須先讓自己出離苦海,遠離顛倒夢想。

  

  140則——開放

  

  有一對夫婦焦慮不已,因爲他們的孩子已經背離了家族的宗教傳統,並且自稱爲自由主義者。大師說:“不必擔心,如果這小夥子真能忠于自己的思考,天地之正氣必然升起,護送他至向往之境。”

  這個也是有很深的啓示,對天下父母,對天下的師長、宗教師,都有很深的啓示!

  爲人父母,爲人師長,包括爲人的宗教師,也是一樣。你常用你的意思食在貫穿,要你的小孩、要你的徒弟,按照你的意思去做。當你背後你有很深的宗教框框架構,你也希望你的子女是如此做,你不希望他們叛逆,你不希望他們獨立。如果他們不隨順你的意思,你就認爲他們是叛徒。但是,衆生看不到,這是我們背後我們很強的意思食在主導。

  所以,這個有智慧的大師就說,你不必擔心,這個小夥子如果真的能夠忠于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說,他能夠真的憑著良心、理性去追求真理的話,那天地之正氣必然升起,護送他至向往之境。

  如果你真的能夠秉著良心理性,忠于自己,追求真理,那不管你從哪條道路前進,你都會找到那究竟的歸依處,而且你也會跳脫出傳統的宗教框框。所以要解脫,多少還是要帶有些叛逆性,跳脫出世俗人的框框,跳脫出傳統的框框。

  

  143則——本來具足

  

  弟子們渴求明心見性,卻捉摸不到它的門路。大師就說:“沒有人能獲得它啦,更無法掌握它啦。”弟子們聽了這一番話之後,都一幅垂頭喪氣的模樣。大師就說:“你們放心吧!你們也不會失去它的。”後來,弟子們都在探討思索這無法獲得,也無法失去之寶。

  這個如果用其它宗教的術語來講,你沒辦法擁有道,但你也不會失去道;你沒辦法擁有空,但你也不離空。以天主教的立場來講,你沒辦法擁有上帝,但你也不會失去上帝,你也不離上帝。對涅槃、對淨土、對極樂世界而言,也是如此。所以,真正的徹悟者,他們來體證到相同的結論是:你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你無所得,也無所失,本來具足。

  爲什麼那些解脫者,他們一貧如洗,但是過得卻是那麼地快樂、潇灑、自在。那是因爲他們體悟到:真的!本來就具足。你爲什麼那麼多的苦?還要那麼多的抓取放不下?因爲你不知道,你本來就具足。你以爲你很可憐,你以爲你跟佛陀差十萬八千裏,所以你就要拼命地修,要修到理想中、夢幻世界中的佛陀一樣。但佛陀都一直喚醒我們,你本來就具足。

  

  144則——文字

  

  弟子們都在熱烈地討論老子的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時大師進來了,弟子們請教大師此言的含義。大師就說:“你們之中有誰知道玫瑰的芬芳?”噢,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我們都聞過。大師就接著說:“好!請你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也可以說,請你用語言把它敘述,具體地表達出來。結果,大夥兒都沈默下來。

  玫瑰的芬芳,你怎麼敘述?你怎麼描述?芬芳這兩個字,它是一個抽象的表象而已。真正玫瑰的味道,你是要用你的鼻子、用你的心靈,去聞到、去品嘗。那它真正的那個味道呢,那是言語道斷。你再怎麼樣的诠述、再怎麼樣的敘述,你都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敘述出那個芬芳的具體內涵啊!這樣知道嗎?

  所以,包括說溶入無常法流裏面,禅宗就講,那是來到言語道斷的世界。你真的就是要用心靈去品嘗啊!

  還有,在這裏附帶補充一點的就是:因爲書中有好幾個地方會提到老子,那我們在上課的系列裏面,也有上過《老子道德經心聲》這方面的課程。我知道,不少佛教徒都把老子認爲是異類,認爲是外道,認爲是外教。甚至如果佛教徒、佛教有人講到老子這方面、贊揚老子這方面的話,很多佛教徒、很多佛教大師就會認爲,這是附佛外道——認爲那是附在佛教的外道。

  這些標簽都貼得太快,也太冤枉;所下的論斷也都是很膚淺。因爲你在幫人家貼這些標簽的當下,你根本不知道《老子道德經》的世界,你根本不知道老子的智慧。所以,千萬不要妄下論斷,認爲老子是外道,不是的!老子所講的都是四果阿羅漢的世界,那是非常高的境界。

  所以大家一樣,我們要歸零的心,從新來認識老子。這樣你才能夠,把人類真的非常高的這些智慧之寶,你才能夠真的得到啊!

  

  145則——修練

  

  弟子很想知道,大師每天早上在花園中究竟在修練何種默觀法門。因爲他們看到大師每天早上……我們在裏面打坐,他怎麼在外面、玫瑰花園裏面在那裏晃、在那裏看,到底他是修煉何種默觀法門。大師就說:“若我仔細地瞧,我會看到重重玫瑰的綻放。”弟子們就問:“爲什麼非要仔細地瞧,才能看見玫瑰呢?”大師就回答:“以免我所看到的不是重重的玫瑰、玫瑰,而是腦子裏存有的印象而已。”

  喔!這個含義也都很深。衆生都是帶著過去的印象、知見,在看待人、事、物,很少歸零,很少活在當下如實觀。你以爲這個玫瑰你看過了,你以爲它不稀奇它沒有什麼,那是因爲你帶著過去的知見在看。你要知道啊,這一朵玫瑰,它是第一次與你相逢啊!

  每天,你所聽到的鳥叫聲;每天,你所接觸到的一花、一草、一木,或是人物,記得!他們都是第一次與你相逢。你認爲,這個沒什麼啊,這是舊情舊物啊、舊事啊!那是因爲你的心,都還活在過去的夢幻世界中,你沒有醒過來,沒有活在當下。

  好!我們現在靜默叁分鍾,再繼續來分享。

  如果,你能夠清醒明覺地活在當下,如果你真的能夠用嬰兒的赤子之心,小孩的那一種眼光,不帶抽象觀念,只是很單純來看法界真理實相的話,很快你會發現到法界的奧妙啊!

  

  147則——矛盾

  

  有人就問:“我應該怎麼樣才能夠獲得天主?”也就是說,我應該怎麼樣才能夠來到涅槃彼岸,我應該怎麼樣才能夠得到淨土,或是來到天堂的世界,或是解脫自在的世界,都是同樣的意思。好!大師就回答:“如果你想獲得天主,你必須知道兩個秘訣:第一即是深知所有獲得上帝的方法根本無效。第二個秘訣呢?你必須忘掉第一個秘訣,然後照常努力不懈。”

  這個含義很深。大家再仔細聽,我再講一遍,再來解析。這就是說,我們先用佛教的術語來講。我怎麼樣才能夠快速解脫,來到涅槃的境界、涅槃彼岸的境界呢?大師就回答,如果你想獲得涅槃彼岸解脫自在,你必須知道兩個秘訣:第一個即是深知所有獲得涅槃彼岸的方法根本無效。第二個秘訣,你必須忘掉第一個秘訣,然後照常努力不懈。

  他是先講高深的,也就是說,直接先講那個很深的答案,也就是像老子直接講無爲法。所以他第一個回答就是說,你要知道,你要得到道啦,或是要成佛啦,或是要解脫,要得到天堂或是淨土,你要知道啊,所有的方法都根本無效。這就是佛陀跟老子都一直跟我們強調的“無爲”啊!

  但這個“無爲”含義很深很深。所以衆生不容易了解到“無爲”的世界啊,那怎麼辦呢?所以大師就回答,那你必須忘掉第一個秘訣,然後照常努力不懈。

  所以,佛陀才大慈大悲地開演那麼多的方便法門,開演那麼多的有爲法,協助衆生一步一腳印地走。你沒有一步一腳印紮紮實實地深入的話,那你要來到無爲的世界,真的不容易!所以,唯有你用盡各種方法去找,最後還是找不到,找到投降了,找到後來臣服了,你才會真的契入無我的世界,才會真的找到“道”。

  

  

《禅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禅心(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