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時時保持著不執著,不起習性的反應?又能夠充滿感恩、平等、慈悲,喜悅、善念?(2010.09.19章華寺)
答:要保持不執著,不容易。當然你能夠不執著的那一部分,很容易啦。你能夠放下的那一部分,你要不執著很容易。所以我以前有講過,你說要放下、放下,我也跟大家講要放下,勉勵大家要放下。問題是,如果你沒有深入聞思的話,你很不容易照見到你很多的放不下的那一部分。再來,好,就算你有聞思到某個層次,你說我能夠放下啦,我放下萬緣了。不錯,恭喜你有在成長。但是要知道,很多情況是你也是放下你所能放下的,很多放不下的你還是放不下。還有,很多你放不下的你根本照見不到。也不知道自己放不下。
有很多我們放不下的我們根本不知道,所以爲什麼要深入聞思?你沒有深入去聞思的話,你根本說要放下,那只是嘴巴講。或是,你只是很粗淺的那部分你放得下,微細的深入的你根本看不到,也不知道,但是明眼人一看都很清楚。
所以爲什麼解脫道會特別強調聞思要深入?你聞思沒深入的話,你根本沒辦法照見到深層那些抓取。所以說要處處不執著、不抓取。如果要講淺顯的,當然啦,告訴你要看破啊,看透啊,你就能夠放下啊,用嘴巴講的都很快啦。而且勸別人也都很快啦,都很容易啦。但是當輪到自己值班的時候,那個執著就是放不下,那別人勸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會頂回去。所以你要真的來到不執著,我要跟大家勉勵的就是,你要來到真正的看透,而不是看破。
佛教裏面大家常聽到的是,要看破啊,“看破”啊,閩南話說“看破”啊,就是要看破。問題,我覺得不是看破。看破是含有消極悲觀、厭惡、厭世。我們是要來到看透,看透是如實觀。我們把事情、萬事萬物看清楚了、看透了,你不會在兩端抓取或是厭惡,你會走在中道上。走在中道上,你自然對那些境界呢,不會抗拒,也不會黏著,抗拒或黏著那都是算是抓取的一種。
你很貪愛金錢跟堅持不碰觸金銀,認爲碰觸金銀是罪惡,那個也是一種黏著。因爲你要用很強的離心力去抗拒它,你的心一樣都是一種黏著,一種牽挂。當你能夠看透,這些錢它是一個世間的方便工具,你了解它的作用,了解它的功效,了解它如果你不看透你會被它所腐蝕,本末顛倒。當你了解實相之後,你就能夠真的去善加應用它,然後又不會執著,又不會抓取。所以你要來到對萬事萬物不執著,你真的要看透。
包括說,對子女、對親情、對愛情不執著。你也要來到看透,而不是看破。看破是因爲你看不透,然後你吃了很多苦,所以你就:好了,看破了,放下了。但是這個不是真正的智慧的放下。你只是得不到,所以你放下。當有一天有機會讓你得、讓你抓的時候,你又會繼續在抓,因爲那種看破,它不是真正的生起智慧的看透。
所以解脫道要回饋大家的是,能夠來到如實觀,然後看透萬事萬物的實相,看透我們生命的實相。這時候你很自然的會來到不執著、不抓取。那也不會消極、悲觀、厭惡、痛恨,不會。你會珍惜當下的因緣,但不抓取。仔細聽好哦,珍惜當下的因緣,但不抓取。那個珍惜和抓取不一樣。
很多人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把生命活出來,所以他死的時候就死得不甘心。如果你能夠好好的把生命每一天都好好的活出來,活的很快樂很安心,那什麼時候走,你都很安心、安詳、自在。就像親子之間或者夫妻的相處也是一樣,如果你能夠珍惜當下夫妻相處的因緣,你每一天你都沒有虧待對方,大家都是結善緣,那什麼時候緣盡分開,你也能夠全然的接受。就像莊子,他的太太離他而去的時候,他也能夠全然的接受。並不是我不愛你,而是因緣如此的時候我就全然接受它,然後灑脫放下。
你真的能夠珍惜當下相處的因緣,當因緣變的時候,你也能夠真的全然接受。那爲什麼有很多人當另一半離開的時候,會痛不欲生啦,很痛苦啊,那是因爲有很多的抓取、很多的執著。
再來,很多情況……中國文化有一句話說:子欲孝親不在,樹欲靜風不停,子欲孝親不在。所以很多人都是這樣,當有因緣在一起的時候,不懂得珍惜,抱怨、牢騷一大堆,不懂得珍惜。父母親愛護我們的時候,我們不懂得珍惜,然後父母親多跟我們講幾句,我們就覺得很羅嗦很唠叨,反彈、反感。但是有一天當父母親離我們而去的時候,很痛苦。然後很多情況就是:悔不當初啊,當初我怎麼不懂得孝順啊?子欲孝親不在。那是因爲你都沒有把握當下的因緣。如果你能夠好好把握當下的因緣,每個當下我們都是結善緣。好,當因緣變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全然的接受。這就是修行來到灑脫,解脫自在。
沒有錢的時候我也不執著,我也不懊惱;有錢的時候我也不奢侈浪費,我也不執著。所以,真的你要能夠來到不執著,真的我們要不斷的成長。不是一句話說,你要看破啊、放下啊,不是這樣就能夠解決啊。那個用講的都很快啊,要勸別人也都很快啊,但是要勸自己不容易啦。
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的深入去聞思,解脫道是幫助大家,真的去了解生命的實相,宇宙真理,宇宙的實相。當你對實相越了解之後,你自然的就會看透、有智慧。然後來到不抗拒、不執著、也不抓取,走在中道上。不會冷酷無情,絕對不會。
包括說,要能夠來到充滿感恩、平等、慈悲、喜悅、善念,真的,剛才回答裏面都可以涵蓋這方面的。只要你好好去聞思,有智慧,他自然的就會有這方面的呈現,心靈品質呈現。
那要不起習性反應,這個一樣除了聞思之外,再來要落實去實踐,去實修。四念處的應用,明覺的開發,這個都很重要。如果你明覺沒有開發,定力沒有開發的話,你會被你的習性牽引著走。不管你聞思再多,修行再怎麼樣得力用功,或是神通廣大,你的習性依然存在,依然存在。
那習性它是我們日積月累,不止是這一生這一世累積啊,前一世、好幾世累積下來啊。所謂的修行就是調整、改變、修正我們那些不好的習性。什麼叫作不好的習性?就是會帶給自己,也會帶給衆生憂悲惱苦的那些習性。
好的習性會帶給我們安詳快樂,好的習性也會帶給衆生安詳快樂。那些會帶給我們也帶給別人憂悲惱苦——比如說,你家庭裏面的小孩子,他常常就是憂悲惱苦,常常在跟你唱反調,常常在反彈。诶,這裏面我們就要去反觀:我們到底哪裏我們的對待方式是錯誤的,這裏面有你的習性在運作。那一種習性、慣性運作的情況下,你覺察不到自已哪裏有問題。除非小孩子的反彈很強烈的時候你才會震撼,你才會想到:我哪裏出了問題?爲什麼小孩子反彈力會這麼大?但是那個往往有時候都會太慢。所以我們要從一些逆境、苦境裏面去反觀我們的習性動作、習性思維裏面哪裏有問題,然後加以淨化。
所以解脫道就是協助大家開發明覺,你明覺沒有開發的話,你沒有反觀能力。就算你有那種所謂的吾日叁省吾身啊,但是你這種反省、反觀都還算是很膚淺。你沒有定力,明覺沒有開發,深層的那些習性你看不到的。
所以解脫道的整個設計,包括聞思、還有實修都不會浪費大家的生命,都是很實際、很實用。也不是光只是盲修瞎練,不講教理,義理,不重視聞思,我們是很重視。希望大家能夠解行合一,能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你這樣修行的力道才會深入,而且改變的力量才會強。那當你真正自己改變的時候,外境就跟著改變。
這幾天也有一些學員遇到我或是有因緣議談的時候,他們也都陸續分享他們真的不可思議的改變。那也有不少學員提到,那原來的家庭相處的真的很緊張,但是當他學了解脫道之後,真的大大的化解。夫妻之間的相處,親子之間的相處,婆媳之間的相處,真的都大大的化解、改善。學到真正實用的法就是這樣,所以我希望大家學到活用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