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剛才您講到那個觀,其實我是想了解一下,因爲我看師父的課程大概兩年多,我看到我自己問題的時候,我想知道是不是不一定是我在坐禅的時候看到,而是我自己平常的時候,有時突然間就想到我自己的缺點,請問師父是不是這不一定是“觀”,“觀”只有在坐禅的時候才有那種感覺呢?(2010.3馬來西亞12)
答:好,不錯。觀,打坐的時候,到後面止觀雙運,這時候就是要逐漸去開發我們這個反觀覺察的能力,包括見法的能力,這是後面的“法念住”就會有,但是我們有強調的就是要學到活生生的法,包括說爲什麼我們要練習“經行” ?爲什麼要練習“動中禅”?那個都是要讓大家學到在日常生活中,你也隨時都能夠有“明覺”。
那你有參加過禅修之後,這個就好像說你有來參加訓練,那這個訓練它會增強你的各方面的能力——反觀的能力、明覺度的開發。明覺度開發,你反觀能力就會比較強。那要應用這些“明覺”帶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曆緣對境之中。
爲什麼我們很強調“身念處”的開發?所以修行,不是光是打坐啊,不是光是坐在那裏看“覺受”,這是一個階段而已啊,你要學到:我出了禅堂處處一樣都是在開發“明覺”;我做什麼工作都是在開發“明覺”。你有開發“明覺”,這時候,當我們在曆緣對境的時候,有什麼沖突,或是我們心量狹窄,或是我們有起貪,有起嗔,以前我們看不到,那現在因爲有在開發“明覺”了,哦:當我在起貪,曆緣對境,“六根”跟“六塵”接觸的時候有起貪,馬上你就可以覺察得到,一樣,當下就是止觀雙運。你有看到當下六根跟六塵接觸起“貪”,這就是“四念處”裏面後面的“法念處”,這樣知道嗎?所以“止觀”方面不止是在禅修期間,更重要(是)要學到活的,在曆緣對境中,要能夠運用、要能夠看。
所以以後你們就會慢慢體會到,真正的修行是在曆緣對境中的修行。還有很多很深層的習氣,那些習氣啊、我慢哪,通常……好了,講到這裏,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現在大家來聽經、聞法之後來禅修,這些都是初步的結緣。如果你要繼續再上來的話,最好你要再繼續深入聞思,而且禅修,要最好能夠再專修一段期間。或是有因緣,那你承擔法務工作,承擔法務工作的過程,有更多時間在跟同修們會有生活在一起,那這時候我們很多的習氣、毛病就會流露出來。如果有因緣,然後我又在附近的話……就好像說,我們在臺灣、臺灣我們解脫道學苑,那這些承擔法務工作的學員呢,因爲他們也發心在承擔。那在承擔的過程,很多的毛病、習氣就會一一的浮現出來,這時候針對這方面來跟你講,你才能夠真正看到深層的問題。那個都是在曆緣對境它才會呈現出來。這個沒有曆緣對境的曆練、呈現的話,你打坐再久,你都看不到的,你閉關再久你都看不到的。
所以深層的那些結縛、習氣、毛病,都是在曆緣對境的時候,他才會呈現出來。只是呈現出來的時候,通常如果我跟你說這裏邊有問題,如果你身心不夠柔軟的時候,通常你是不以爲然的,你會起煩惱,你會認爲師父誤解我,不了解我,所以會有很多的那一種不滿:覺得,啊,師父也不了解我,他不是明眼人,算了我到其它地方去。像我這麼發心的人,別人都是求之不得、都是捧我。來這裏你還要講我、講我種種問題,這些我根本不以爲然哪,錯都是在別人,明明那麼明顯是別人錯啊,師父怎麼講我有問題?所以你會(找)很多的理由,然後讓自己回避開,逃避開。
所以爲什麼說你修行真正要面對那個“自我”你是要有大丈夫氣魄。這樣知道嗎?所以我通常都會先鼓勵大家:你要成長上來、成長上來啊。然後慢慢啊,所以有的學員就會跟我講:師父,我已經准備好了,你放馬過來!呵呵,當我一講,有時候很快就會翻臉。“放馬過來”,好啊,我一出掌,你就都死掉。
通常是這樣,你們如果真的有道心、有道骨,我才有辦法協助你深層問題的反觀、照見、突破。如果你的柔軟心不夠、道心不夠,那通常就會說:好了,繼續再結善緣啦。
所以像我們在場就有幾位從臺灣過來的,這些學員他們也知道在這成長的過程,真的我們很多深層的習氣、毛病自己很難看得到,那當我跟學員講的時候,通常第一次能夠真的虛心接受,回來之後就能夠反觀照見到自己問題、柔軟心接受的,不容易!不容易。不過就是這樣啦,您們放心啦,在你還沒有准備好的時候,我不會出招啦。這個是這樣。
所以我跟大家勉勵一點啦:“出世間法”跟“世間法”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世間法的修行,它是讓你肯定“自我”,讓你越做越有成就感,讓你越做越樂,然後很高興,麻酥酥。但是我要跟大家講,就是說,如果你一直停留在這種階段的話,你只是在累積一些善根福德因緣,你還沒有真正進入心靈的淨化,“意根”的淨化還沒有。所以這些變成只是在結善緣,結善緣還在其次,另一種情況是:你不斷的在增強那個“自我”,你也不知道。所以有時候就會變成“越修越行”。
那“出世間法”是不一樣的,“出世間法”它就是協助你真正心靈的淨化。那淺層的這些“心結”啊、淺層的這些“毛病、習氣”我們自己通常可以看得到,但是只要逐漸的進入後邊的,通常一般都不容易看到。
就比如說,我們承擔最多的,這一兩年來,我們承擔最多的,就像我們的秘書長啊,他就在前面,他確實……而且他很發心,他承擔的事情很多,然後有時候我就會跟他講,因爲在他有痛苦、有煩惱的時候,在一些曆緣對境中産生一些痛苦、煩惱的時候,我就跟他講說:這裏面你的問題在哪裏,心量不夠寬大啊。他最初聽了也不以爲然哪:我心量已經這麼大了,怎麼師父都還講我不夠大?當然沒有這麼凶啦,只是背後會有這樣的、會有很多的嘀咕啦,奇怪,師父好像都…我覺得我已經這樣認真在做了,我覺得我已經夠包容了,心量已經夠大了,怎麼師父覺得還沒有過關?但是,慢慢點出他的問題之後,然後經過一二天的消化,他會去看到:啊,確實。
所以真正出世間法的修行,那是要勇于面對自己,你真的想要成長,真的想要脫胎換骨,你道心夠,柔軟心夠,這時候,我就會回饋你,只是最初的時候跟你所想的會有很大的落差啦!不過你如果能夠接受得了的話,你的生命蛻變、成長、提升就不一樣了。
修行之路、心靈淨化之路就是心靈成長,整個宇宙的心靈品質如果我們把它用一百層樓這樣來比喻,人類、地球上的人類一般是處在二十五層到叁十五層之間,這是一個比喻啦,人類是活在叁度空間。但是要知道,後面繼續還有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九度空間,所以人類是處在整個宇宙衆生心靈品質裏邊的中、下階段,還沒有到中間呢!也就是說真的還有很大要成長的空間,那希望大家能夠虛心的學習。
“出世間法”很不容易遇到,但是通常也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空海也會常常做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明明你希望我協助你,但是當我真正要協助你的時候,哇,有時候你就會哇哇叫啊、反彈啊。但是這個關卡如果你沒有突破的話,你就是會繼續停留在原來的世界裏邊,你的心胸肚量沒有打開的話,你就是繼續停留在原來的世界裏邊。就好像你電腦裏邊的這個病毒,你沒有掃毒掉的話,你的運作就是會有問題。
所以有因緣,如果你們大家有這種魄力啊、決心啊,希望我協助你啊,如果你看得起我,希望我協助你啊,那我會回饋你。
但是在你還沒有准備好,你如果還只是喜歡聽……聽一些美美的話啊,或是喜歡聽一些誇贊的話啊……當然我會看情況了,不過我是希望大家:真正的大愛,它不是溺愛,不是寵壞,那真正的“大愛”,他就是協助大家生命成長,做你自己。那在這個成長過程中,跟大家先勉勵一句話: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通常一個人要成長、蛻變的……一層、一層要在蛻變的過程,他會遇到痛苦。那你能夠真正的柔軟心的反觀、接受的話,你的成長就很快。
所以通常都會跟大家勉勵:身心要柔軟,身心越柔軟,那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真正結“出世間法”的緣。如果你的決心、魄力不夠、道心不夠、柔軟心不夠,我們只能夠結“世間法”的緣。
所以這方面先跟大家做一些預告啦,空海是無所求,我不會去……因爲我本身對這個世間,對衆生我是無所求,因爲我本身我沒有欠缺什麼。那對這個世間、對人類,我就是一種感恩、回饋的心。這一期有因緣來地球、來人間,那我就……有因緣那就感恩、回饋,你們需要我回饋什麼我就回饋你,如果我有的,那對你也有好處的,我就回饋;需要我幫助,那我就回饋,那我所做的回饋,都是無條件、無所求,我也不會要抓取弟子。所以,完全跟大家所結的都是單純、很單純、很純淨的因緣。那你希望我們結的是“世間法”的緣,我們就結“世間法”的緣,你希望是“出世間法”的緣,我們就結“出世間法”的緣。這個完全都是看衆生的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