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坐中無法進入喜覺知、樂覺知,是否一直觀呼吸就好?也沒法進入止觀,不知道如何正思維,更沒辦法去觀?
答:第一你要得到喜覺知、樂覺知,因爲一般人都會有所求,你有所求,你身心就會繃緊;你有期待、有得失心、有所求你就得不到。所以前面的聞思基礎很重要。再來你在打坐禅修的時候,就是萬緣要放下、要放下,放下、放松、放松。你越放松而且無所求的去做,放松、保持明覺,越放松越好,無所求,自然的就會産生喜覺知、樂覺知。所以那個不是求出來的,不是用求、求出來的,剛好相反就是你要放。因爲有所求就是想要抓,你越想要抓,你越抓不到;你越想要求,你越求不得。
世間法可以讓你求得、可以抓得來,出世間法不行。世間法是用自我去沖刺、去沖刺、去打拼、去奮鬥、去抓取,但是出世間法不一樣,出世間法就是你要放下,你要放松,你要無所求。不要以爲這個很容易。要你練功夫,趕快去沖、趕快去抓很容易啊,要你學習放下、放下、放下,不容易啊;要你很認真沖刺、打拼、有所爲很容易,要你真的放下萬緣談何容易。不信,你試看看,要放下自我談何容易,要大死一番不容易。
那世間法是在成就你這個大我……成就你這個自我,不要一下就沖到大我了。世間法是在滿足你這個自我,所以你很有興趣在沖、在抓,那因爲已經養成一種習性,所以往往你在打坐、禅修的時候,你也會想要抓,有所求,但是這樣適得其反。所以出世間法就是要放。
所以有的人不了解,以爲說爲什麼要放下、放松、放空,這樣不是什麼都四大皆空?什麼都空?到最後消極悲觀,認爲好像是很消極。但是,這個是沒有正確的理解。消極悲觀的那一種放,那是因爲你想求、求不到,你才說我放下。但是等到有因緣讓你抓的時候,你又會抓的很緊,那個不是真正的放啊。出世間法,你用假的那一種放,你那個狐狸尾巴還是會冒出來啊,你假的放,那還是一樣你不會得到真正的喜樂,是要真的放。
這一種思維方式跟世間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跟世間的運作方式是不一樣。所以當你慢慢的去矯正,學會真的全然的放開、放松,當你能夠放下手中的抓取,你才能夠得到無限。要學會放下,但是說要學會放下談何容易,你必須要有聞思基礎、要有正知正見,你才會真的願意放。而且才知道放下那是何其的重要、何其神聖。你能夠放下手中所抓的有限,你才能夠得到無限。
這個再延伸,你真的能夠讓自我大死一番,你真的能夠放下自我,你就能夠融入無我。當你融入、真的融入無我,你的生命就跟天地永恒的存在。所以希望大家能夠體會,佛教講的無我,是非常的深!絕對不是消極、不是悲觀,無我,這是宇宙最高心靈品質的呈現,絕對不是消極、不是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