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學道,現有緣初步入了您的解脫道,越來越感覺到法界的奧妙,覺得真理是相通的,也更加理解了從前善知識教誨的真義,心中只有感恩,我是真心誠意地來跟隨您,但我想解脫道是廣義的,有時還會參考著看看原先修行的一些教導,我並不覺得有什麼矛盾,反而讓我更理解解脫道的偉大意義。師父,我這種學習的狀態有錯嗎?是否沒有真正歸零的表現?(2010.12.25靈峰寺)
答:我覺得這一位學員這是很好的現象,他本來學道,那又能夠來虛心的學習不同領域的聞思修,這個不容易,所以我跟大家都勉勵,我們要來到超越宗派、超越宗教。你要超越宗派、超越宗教,你才會來到接觸到真正無邊無際的真理實相,本來真理實相就是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的範圍。所以有這一種超然的心來接觸、來了解這是很好,那當然在接觸的過程,如果我們抱持著過去的那一種觀念知見,然後來找問題、找麻煩,這樣我們也學不到什麼,在比大比小這樣的話就學不到什麼。如果是盲目的迷信,這樣你也開不了智慧,那在這個過程之中呢,我們能夠來到客觀的去對比,這樣這是很好,客觀的去對比我以前所接觸、所學到的有沒有問題,那我現在接觸的這個有沒有能夠幫助我更成長,有沒有在幫助我更理解以前所聽聞來的。所以做這樣一種客觀冷靜的分析,這對你的以往所聽聞的、所修的是有一種相輔相成輔助的作用,可以幫助你理解更深。
我比如說,你本來是在金字塔的這一邊這一面一直在用功,你很用功,但是你對整個金字塔的了解未必能夠全面性,你未必能夠看到全面,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只看到某一面,然後對整個實相的了解還不是很清楚。那當我們又能夠從另一面來看,從不同層面來看,來看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實相、什麼是解脫之路,那你秉持這樣客觀的立場來了解,你會越來越清楚。所以這樣的學習心態並沒有錯。
所謂的一般錯誤的學習沒有歸零,那是你抱持著很強烈的、原來自以爲是的那些法門、觀念知見,然後只是來看看,就好像說來比較、來看看,或是來較量,這是錯誤的心態。所以我們要了解正確跟錯誤的心態看起來就像一線之隔。像我以前,以前我比較深入的就是佛法這方面,但是我一樣很廣泛的去接觸各種領域。所以基督教、天主教的我一樣接觸啊,道家、道教的我一樣接觸啊,所以包括《易經》、儒家方面的一樣啊,我都是很客觀的來接觸、來了解,在這接觸、了解的情況,我都秉持一種很客觀、冷靜理智,不要帶著成見,不要把自己貼上我是某個宗、某個派、某個教的色彩,然後堅持固守我原來的這個立場。如果你堅持固守原來的這個立場,那你就看不到你的範圍框框之外的那些實相,而且很容易把自己就局限在一個小小範圍的世界裏面。
所以空海以前就講我不是某個宗的傳承,我不是專門在弘揚某個宗,我也不是專門在弘揚某個教,對我而言,世界上現在你所了解的這些流傳幾千年的這些宗教,他們都是在帶領人類找尋到究竟皈依處,我看到的那些真正他們的教主,那些真正的大智慧者,他們所指的都是相同的那個核心、目標。所以我看到的是那個終極的核心目標竟然都是相同的,然後再回來看他們所使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會有所不一樣,但那是因爲個人所處文化、環境、背景用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語言表象不一樣,但是他所指的那個核心卻都是相同。所以如果你沒有站在很超然的立場來看的話,那你會被那些名詞、名相把你阻隔,然後你又堅守在你原來的這個宗某個宗某個派,那你真的是越修越落入狹窄的世界裏面。
所以跟大家勉勵的就是:我們要能夠來到用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的心、廣闊的心來接納、來虛心學習,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無限的成長,也能夠來到真的了解宇宙無限的真理實相。
所以你的心量多大,你所了解的宇宙就多大,你的心量狹窄,你固守在某個宗、某個派裏面,你的世界就在這麼狹窄的世界,只是你不知道,然後一直在自我催眠:我的宗、我的派才是最好、最高、最究竟,然後認爲別人的就是不了義,認爲別人的就是外道。
所以要知道宇宙的大小跟你的心量的大小是成正比,你所了解的宇宙的真理實相大小跟你的心量、跟你的視野的大小也都成正比。
所以跟大家勉勵,我們不要成爲井底青蛙,真的要打開心胸、打開度量、打開視野。解脫道要回饋大家的就是宇宙真理實相,讓大家真的開啓高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