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都不和人爭,那這樣不是很苦嗎?社會不是要有競爭才有進步嗎?

  放下自我是不是就是要苦自己?什麼都不和人爭,那這樣不是很苦嗎?人生不是很無聊嗎?社會不是要有競爭才有進步嗎?(2010.09.19章華寺)

   答:後面這個是我補充的啦,他只是提到說放下自我是不是就是苦自己啊。什麼都不和人爭,苦自己。

  這一句話不正確。當然,在這個過程,好像會有這樣的過程。但是如果一個人你能夠來到真正不與人爭,不容易。你能夠真正來到不與人爭,內心裏面又沒有疙瘩,內心裏面又沒事,這個人他一定是大智慧者。一般的所謂不與人爭,有的是,他覺得,反正我爭也爭不到啊,所以不與人爭,或是,這方面他不想要,所以不與人爭。還有,你不想要的東西你也很容易放下,也很容易顯現出來不與人爭。但是有很多你看不透、你放不下的、你很執著的,你說要不與人爭,不容易。

  那我們現在不界定說什麼範圍,而是講到很高深的你要來到不與人爭,真的不容易。有的時候是表面上我們忍下來啊,不與人爭,但你的內心裏面……就比如說,你遇到一個拳擊很厲害的人,體格很高壯的人,拳技很厲害的人,然後他想要一樣東西,你本來想要,但是看到這樣的人,哇,我這個雞蛋碰石頭,好啦好啦,讓你好啦,不與人爭,但是在旁邊氣得冒冷汗。你這方面不與人爭,但是你心裏面有沒有真正心服口服?有沒有心平?沒有。這裏有不與人爭,那我心裏面還是憋著一口氣,不服。當另外一方面看到,诶,這個可以爭,對方比我弱小,你就會要、會貪、會爭。

  所以你要來到不與人爭,真的不容易。我講的不與人爭是包括說我們內心裏面是真的沒事,你真的看得透,而且是心平氣和,內心裏面沒事,沒有拉扯,沒有抗拒,沒有不滿,那一種真正的放下,不與人爭。這方面你一定是智慧者,你一定是看得透,你才不與人爭。當然,不喜歡,或是不想要的東西不與人爭,這個我們不用談啦。這個太容易的啦。

  現在是你很想要,或是衆生都很想要的,都很喜歡的,那你能夠來到不與人爭,必然是你能夠看透。那你能夠看透的,表示你是有智慧的,所以不容易啊。好,一個人如果能夠真正做到不與人爭的時候,老子有講一句話,後面很好的升華。哪一句話?以其不與人爭啊,天下莫能與之爭。不容易啊。如果你真的能夠來到做到不與人爭,天下沒有人能夠與你爭。

  那你不要想說:诶,這話怎麼合理呢,我不爭的話,明明人家就把這東西搶走啊,這官位,比如說我縣長這個位置,市長這個位置,這是個肥缺啊。我不爭的話,別人就爭走了啊,這個明明就被人爭走了啊,那怎麼會天下沒人與我爭?這種看法思維就很膚淺,很短暫。你把人生的成敗界定在很膚淺、很片段的階段。老子所講的那是整個生命的曆程。你這一生如果你能夠來到真的很快樂、很自在、不與人爭,那真的天下沒有人能與你爭。

  好啦,現在假如說,有一個官位,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想爭的,本來你也算是候補的。好,那一般人越多人所爭的,表示越是肥缺嘛。你們這裏是不是講肥缺?那很多人都會想爭啊,本來你也是候選的啊,如果你要去爭的話,有可能會爭到的。但是,你想:這麼多人在爭,好啦好啦,當你聽聞解脫道之後,你覺得,好了,那我來到我不要與人家爭啦。好,當你能夠不與人爭,別人爭上這個位置了。就像臺灣,有人當上了最高的行政首長,那又怎麼樣?到後來,走入監獄裏面了。

  我不跟人家爭,我就不用進入監獄啊。而且,我可以很快樂。你要知道,你做什麼工作,包括你做工作、賺錢、結婚、生子、修行,各方面,要知道,所有你的作爲背後我們都是爲了安心、安詳、快樂。如果你的工作,努力打拼,你不是爲了讓自己安詳快樂,那你工作幹嘛?如果你的修行不是爲了讓自己越來越安詳、越快樂,那你修行幹嘛?所以要知道,所有衆生,你身口意所在做的,目的都是爲了能夠來到安詳、快樂。

  你爭了這個位置,就能夠帶給你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快樂嗎?如果你看不透的時候,你才會一直要爭。當你在爭的時候你就會樹立更多的敵人,更多的勾心鬥角。你會常常處在憂悲惱苦,繃緊的世界。就算你爭到這個位置,你也很難真正的快樂、灑脫自在。就好像說,你很努力積極打拼,然後要賺很多錢,你賺了很多錢之後,這些錢到底是帶給你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快樂,還是帶給你更多的憂悲惱苦?

  比如說,你跟人家爭女朋友,然後,爭到了這個女朋友。請你看我們那個《事事本無礙》裏面有講露露的故事。露露的故事有聽過的請舉手。那你們還有不少人還沒有看,要回去看。你以爲你爭到了,你以爲你得到了。但是後面更多的憂悲惱苦等著你。所以,不要把那種得、失,用很片斷來看,所以,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人生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官位的高低,不在于金銀財寶的多少,而是在于你有沒有真正的快樂、安詳。你有沒有真正的很和諧,人際關系、人緣都很好。

  有時間改天再跟大家來分享一個價值觀。世俗的價值觀跟那些智慧者他們的價值觀有什麼不一樣?當你真正了解原來我們認爲很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拼命要追求的東西,在那些高等心靈的智慧者他們眼中看的又是什麼樣的價值?當你真正能夠去了解之後,你才會真正的看透。不然,如果你沒有提升上來的話,你的價值觀認定錯誤的話,你就會隨著你的認定去追逐你認爲有價值的東西。世間人所有的努力、打拼、奮鬥、沖刺,都是要實現他認爲很有價值的東西。就像小孩子他會爲了一些玩具,以前我們玩的是橡皮筋,或是什麼牌子啦,那現在當然有現在的玩具。但如果我們心靈沒有提升的話,我們會像小孩子爲了幾條橡皮筋,爲了幾顆玻璃珠而在那裏翻臉,打得鼻青臉腫。因爲那時候他的價值觀就是這樣。

  所以真的我們對萬事萬物看得要越來越深入。如果我們看得很膚淺,你的價值觀都只是看到表層表面,然後都只看到它的味,好處這方面,它的另一面你沒看到。

  《阿含經》裏面有講到:“味”“患”“離”,你能夠看到它的“味”跟“患”,後患的“患”,你才能夠真正有那個離心力,才能夠真正看透,真正放下。像這樣的人,你真正能夠看透萬事萬物的實相,能夠看透味患離,像這方面的話,就代表你具有法眼,你的智慧是比一般人高。你生命的成就跟一般人就不一樣。到後來你的整個人生的成就跟一般人會不一樣。所以,你不與人爭,那你將來的成就真的沒有人能與你爭。就像,你心中無敵,你的世界天下就無敵。這些都很深,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不斷的提升、提升上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