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選擇和擇法覺支的主要區別在哪裏?

  “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其中的選擇和擇法覺支的擇法,主要區別在哪裏?前者是擴充自我,後者是損已利人,對嗎?(2010.11.22靈峰寺)

   答:不是的,後邊這樣的界定是不對的。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這時候佛陀所提出的這一種曆劫求選擇,這一種選擇呢,會讓你落入無邊無際的苦海。所以這一種選擇是不好的選擇。那在七覺支裏面,佛陀有強調擇法覺支的重要,那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就好像說禅宗會講到要來到無分別,無分別,但是佛陀卻明明跟我們提到你要有擇法能力。那這兩者,如果你搞不清楚的話,你就會繼續處在無明的打混仗之中。因爲你不知道什麼是正確需要的選擇,什麼是我們要放下、要超越的選擇。所以這就是聞法很重要,你要有正知正見,你才不會誤用、才不會錯用。

  那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這一種選擇佛陀希望我們要超越、要放下。爲什麼這一種選擇要放下、要超越呢?因爲這是從自我的好惡去界定,這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去製造分裂、製造對立,然後用自我界定一個他所認爲的正確的、對的、好的。從這個自我所界定的是非、好壞、善惡的這種框框、從這裏出發去界定一切,所以他就會變成:順我則是,逆我則非。他不知道他在製造許多的顛倒夢想,因爲很多的界定是錯誤的他不知道。

  自我他是看不清實相的,自我也不願意去接受完整的實相,自我他只想看符合他的框框標准的這個範圍,如果超出他所界定的範圍之外的,它就覺得那是錯的,那是不對的。包括本來不應該有這些我慢,不應該有那些自卑,本來不應該有這些身見。但是自我他就是不甘寂寞,不甘于與衆生平等。

  宇宙的實相是我們跟一切衆生平等,但是自我他就是不甘心:我怎麼可以跟一般人平等呢,我要異常,我要異于一般人,我要高別人一等啊,這樣才能夠顯現出我的存在、我的重要啊。所以自我他就是從平等的世界裏面,要創造不平等,他就是要把他從一體的世界裏面分離出來,然後製造二元的對立。

  因爲自我所運作的跟宇宙的實相、真理實相是背道而馳,所以你不知道,自我他那裏分裂、分辨、選擇,強化那個自我他是怎麼樣厲害、怎麼樣正確。他不知道他是在製造越多的沖突、界線、對立,他不知道。但是不因爲你不知道就沒有因果,因爲你在製造沖突對立,那個後面的苦果一定跟著來。所以你這個自我越厲害,你後邊的苦果,苦的果實就越多;所以會導致你一直在苦海裏面浮沈。這就是佛陀所講的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

  有時候你會嘗到一些甜頭,但是那個甜頭背後帶來的就是痛苦。有時候你會感受到,我好像成功了,我得到我所要的。但是沒多久那個痛苦、失落、挫折、失敗就跟著來。所以這就是佛陀所提到的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我們要放下、我們要超越這一種無明顛倒夢想的選擇,要超越這一種二元對立的分別。

  那佛陀希望我們要有擇法能力,這也是一種選擇。但是,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個清清淨淨的聖者、聖人,你沒有那些憂悲惱苦的話,當然你也不會去製造二元對立,你也不必來修,你也不必有所選擇。

  問題在于一般衆生就是有很多的無明,或是很多不正確的觀念知見,包括錯誤的判斷、審判都不知道。所以如果你繼續處在無明的情況之下,你就繼續在一半對一半錯、似是而非的世界裏面,或是以假爲真、積非成是的世界裏面,在那裏運作你不知道。因爲你沒有正確的智慧,你沒有正確的分別心,所以你分辨不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正確的對錯、好壞你沒有辦法分辨,你所分辨的是用錯誤的觀念知見、用自我去界定的。

  那佛陀要我們,你要從這個迷糊障之中,從這個無明之中漸漸地醒過來,你要慢慢地開啓智慧,要有正確的分別,什麼是可以幫助我們遠離顛倒夢想的?什麼是可以幫助我們解脫的?如果你沒有這些分別能力的話,你就繼續在無明的苦海裏邊浮沈。所以那你要清楚了解什麼是方便法,什麼是究竟法;什麼是夢幻,什麼是實相;什麼是假,什麼是真。如果你沒有智慧去選擇、去分辨的話,那你都是繼續活在顛倒夢想中。

  所以佛陀是希望大家要靜下來,要開發明覺,然後要有智慧去分辨,你要懂得去選擇。至于選擇依據什麼標准呢?就是我們可以參考從古至今那些曆史上,曾經在人間示現過的高等智慧者他們的智慧。佛陀他會講出讓我們參考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出世間法?什麼是世間的八正道?什麼是出世間的八正道?什麼是導向苦海?什麼是導向解脫?這些智慧者他們會告訴我們,讓我們去分辨。

  那至于是真是假,你就是要聽聞之後,然後回到你的清淨良心、智慧來分辨,來正思維,這個過程都是需要有選擇的能力,要有分辨的能力。如果你沒有的話,你找不到真正出離苦海的解脫道。所以這就是要有擇法能力,如果你沒有擇法能力,什麼是方便法你也不知道,什麼是究竟法你不清楚。所以你很多的時間都是在方便法上面繞你也不知道;你以方便爲究竟你也不知道;執著在那些幻象上面、執著在那些表象、儀軌,你也不知道。所以這個就是處在無明情況之象。

  佛教、佛陀是希望我們要開啓智慧。你要邁向究竟的解脫,當下你就要學習科學家的這一種求真求證的精神。這一種求真求證,裏面就是要有選擇的能力,要有分辨能力,我們還不清楚的,我們透過很客觀地去實驗、去檢驗、去求證。所以我們要加強的就是能夠幫助我們解脫的、走向正確解脫之路的擇法覺支。

  如果你這個擇法能力沒有出來,大多數的修行人,大多數的宗教信徒,都會處在信仰的層次或是迷信的層次。你有擇法能力你就會走上智慧型的佛法,你就能夠真的這一生這一世就可以開啓智慧。所以我們要的是要有逐漸邁向解脫的這一種擇法能力。這樣這兩者的區別你們了解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