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說要平等對待大乘和小乘?

  爲什麼說要平等對待大乘和小乘?(2011.01.02廈門)

   答:佛教裏面,這是蠻嚴重的一個問題,我們大家都是生長在所謂的北傳、漢傳中國佛教地區嘛,北傳佛教地區,那北傳佛教地區往往都把北傳稱爲所謂我們就是大乘佛教,大乘(sheng)或是大乘(cheng)都一樣,都把自己稱爲大乘佛教,然後把南傳地區的佛教稱爲什麼?小乘的。讓我講實相,讓我講由衷的話,這個對佛教的殺傷力是非常的大、非常的嚴重。但是一般人真的不知道。我很由衷的說,這一種北傳地區的大乘的觀念,然後把南傳稱爲小乘的,這個對佛教的殺傷力是非常嚴重的。因爲這是在佛門裏面製造非常的不平等,而且跟實相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但是北傳的人不知道,那這個問題不是在中國佛教本身。因爲中國佛教是從印度西域那邊流傳過來的,那邊流傳過來的觀念知見就是這樣,導致中國是處在佛教的下遊,我們接受這些觀念知見之後,然後大家也就都習以爲常的認爲就是這樣,很少人去了解真正曆史的實相,導致一直的以訛傳訛,然後把整個佛教的事實、原貌扭曲了、變形了我們不知道。所以如果你沒有這一種冷靜、客觀、求真精神的話,我們一邊好像在弘法,一邊在講經說法,但是我們不知道說我們一邊也是在傷害佛法,卻不知道。

  我現在講的這個是蠻深的一個問題。因爲以前我在學習的過程,我就秉持著一個很客觀的立場,別人怎麼跟我講,我保留,我要去探討真理實相。就比如說,好,兩邊在吵架,兩邊在對立,你們這邊跟我講,對方怎麼樣不對,對方怎麼樣……好,我會客觀的聽你們講。然後這邊的人他跟我講他們的委屈,他們的不滿,我一樣要很客觀的來聽。我要聽、用平等心你才會聽到雙方真正的心聲,真正的問題點你才會找到。如果你不是站在很客觀的立場,往往很容易就落入一邊。

  比如說,我先偏袒你們這一邊的話,你們跟我講那一邊怎麼樣不對、怎麼樣不應該,我會偏袒你們的話,這樣我對這邊就會帶有成見,那這邊他們的心聲,他們真正想反映的問題,我就聽不到。這樣就會産生偏心,導致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你就會有很多的偏頗,表面上好像爲你們好,但事實上,跟這邊又結更多的惡緣,製造更多的對立。

  我們看今天的佛教曆史,現在的實相。我們北傳的認爲南傳是小乘的,所以在北傳地區,包括很多佛學院裏面的教育觀念,也一直在灌輸:我們才是大乘佛教,我們這都是大乘經典,那你們不要去看那些小乘經典,你們不要去學那些阿羅漢,你們不要去學那些。

  但曆史的實相真的不是這樣。好,你認爲說南傳是小乘的人,來,你到南傳地區佛教國家去參訪,你去問他們:你們是不是小乘人?你問一百個、一百個人他們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什麼叫小乘人,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是我們北傳的人在向人家貼的標簽啊,我們在給人家貼的標簽,他們根本不知道。以前南北傳沒有交流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樣在貼我們標簽,你們怎麼樣在瞧不起我們,他們根本不知道。

  他們只是默默的在依法修行,認真的聞思修,然後默默的在度化衆生,把佛法推廣到遍布全國各處。你可以到泰國、緬甸、斯裏蘭卡去看,人家哪裏是自私自利的自了漢?不是的,他們把佛法都推廣到每個鄉村。他們常常都是在接引衆生,跟衆生結緣。你跟他講小乘、他們是小乘人,他們根本不知道你們爲什麼會這樣歧視他們,他們不知道,也不以爲然。你認爲他們是小乘人,他們認爲你這個是心理有問題啦,他們不想跟你爭。因爲那是北傳的人不知道的情況下,跟別人貼上的標簽。你看佛教本身在製造對立,我們不知道。

  所以北傳我們很多所誦讀的經典他們也不知道,他們也沒看過、也沒接觸過,在他們所研讀的藏經裏面也沒有這些經典。所以我們要清楚了解所謂的大乘,那是我們北傳地區自認爲我們是大乘,然後我們把對方,把南傳佛教地區認爲是小乘,那是我們自己在製造這樣的二元對立,所以導致我們北傳的人都在勉勵:啊,你們不要去學小乘經典,你們不要去學阿羅漢,這個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可惜,我說由衷的話,這是非常可惜。

  所以我是希望大家真的把這些觀念要放下,要超越,把這個大小乘的問題真的要破除掉,因爲那是虛妄分別心所分別出來的。我們認爲別人小乘,事實上,我們本身就是小乘人,因爲我們容納不了別人,我們心量小啊。

  大小乘不是用我們自己標榜爲大,然後去看別人是小,真正的大小乘,是在于問我們自己:我們的心量是大還是小,這一點很重要喔,不要去界定外面的大小,不要去界定別人是小乘。因爲你界定別人是小乘,那是我們本身“我慢”在展現啊,要襯托、要標榜我們的自我,我們才是高才是大,這裏面就是我慢,它在製造二元對立,它在製造更多的逆境,讓我們看不清實相,讓我們沒辦法看到南傳他們的優點。損失的是我們自己,真的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所以要清楚的了解,大小乘不是去界定別人、怪別人,而是回來問我們自己:我的心量是小還是大?如果我瞧不起別人、容納不了別人,我們本身所展現出來的心量就是狹窄的,我們就是小乘人。不管你看任何經典,如果我們容納不了別人,我們本身心量就狹窄,我們是名符其實的小乘人。

  所以大小乘不是去界定別人的,是反觀我們的心量大小。如果我們的心打開心量,能夠包容、尊重別人,愛護每一個人,愛護每一個宗派,南北傳佛教,我們都把它放在平等的立場,來看待,來尊重,來學習,你就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心量廣大的大乘人。

  佛教所講的平等心、平等智,我們要去具體做,要去具體實踐,千萬不要嘴巴在那裏講:我們要有平等心,平等智,然後又告訴別人,你們不要去學小乘的經典,不要去看,阿羅漢不要去親近。真的,那都是在障礙你自己。

  在這個世間,你能夠遇到阿羅漢,已經非常、非常的不容易啊。在這個世間,沒有幾位阿羅漢啊,那是佛陀所講的真正是有高等心靈品質、高等智慧的。所謂的高等的菩薩,名稱不一樣而已啊,你稱爲高等智慧的、你稱爲大菩薩或是阿羅漢,那都一樣啊,講的都是那些心靈淨化、已經淨化到相當高等的層次、有高等心靈品質、有高等智慧的人,在這個地球並不多。

  所以認爲說阿羅漢怎麼不好、阿羅漢自私自利,請問你講的人,你有看過阿羅漢嗎?你真正了解阿羅漢嗎?包括說在佛學院裏面教學,或是一般在講經說法時,我們常常去要別人不要去學那些阿羅漢、不要學那些小乘經,小乘經是我們自己把它貼出來的標簽。認爲阿羅漢不好,這個就是所謂我們的汙垢、我們心鏡有很多的凹凸、很多的扭曲、很多的預設立場,我們不知道。那因爲我們錯誤觀念、知見錯誤,因爲你瞧不起阿羅漢,所以你就遇不到阿羅漢。

  那要知道,阿羅漢是具有高等智慧的人、高等心靈品質的人,他們也是一樣,大慈大悲要把他們的智慧、把他們的寶來跟大家分享,但是因爲你有成見,你帶著凹凸的心鏡在看,你排斥、瞧不起,所以他就算想要幫助你,也幫不上忙。你瞧不起阿羅漢,就是把那個真正大智慧的人排斥開來,別人要把寶送給我們,我們也把它排斥掉,損失的是誰?自己啊!

  所以自淨其意,這些都要淨化掉。要把那些成見、對立,要把這些都淨化掉。你真的能夠淨化這些的話,把這些觀念、知見、成見淨化掉,讓它歸零,我們才能夠真正具體的來實踐佛陀所跟我們勉勵的自淨其意,我們把這些成見、偏見淨化掉,你才能夠學到別人的優點、看到別人的優點,你才會看到原來我們很多的觀念、知見是錯的很離譜,我們不知道。

  你的心胸肚量打開,又能夠學到別人的優點,真正的大智慧、大善知識、阿羅漢他們會協助你,龍天護法會協助你成長,開啓高等智慧。這就是自淨其意之後,各種善因善緣會越來越多,我們把我們內心的那些排斥、虛妄分別心,把那些逐漸的淨化之後,各種善因、善緣會越來越多。

  我們的心胸肚量越打開、越能夠包容不同的宗派、包容不同的宗教,真的,很多的善因、善緣都會幫助我們。你的成長會越快,你得到的無價之寶也會越多,你進步越快,淨化越快。得到的都是我們自己,真的,因爲你的心量打開,你獲益就更大。你自淨其意了,我們心越來越清淨,那這時候一方面心量打開,我們是越來越快樂,越自在。我們心越清淨,我們慈悲善待每一個人,所以別人也一樣都會慈悲對待我們,人間的淨土就會一直的越來越寬大、越廣大。所以不管你到哪裏,你都可以看到真正人間淨土的實現。

  所以那個核心在于自淨其意。只要大家扣住這個核心,好好的淨化,好好的不斷的突破我們自己心靈裏面的種種障礙,我們的種種設限、成見,都要把這些淨化掉,淨化掉。大家如果來念佛,能夠扣住這個核心,淨化我們那些虛妄分別心,淨化我們那些凹凸,淨化我們那些汙垢,那這樣的話,你幾天下來,你的心靈會得到相當多的淨化,你也會累積更多的善因善緣,這樣的話,佛菩薩就會幫助我們,你會具體的體會到真的心淨佛土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