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醫生爲何放棄濟世救人的工作而改講經說法?法師與醫生兩者你認爲不可兼得嗎?哪個更能利益衆生
現世醫風與道風哪個更急需拯世?(2010.12.03封巒寺)
答:醫生,如果我以現實、事實的考量來講,醫生是屬于可以有高薪水,生活穩定啊,然後也可以過著中上等的生活。那爲什麼要放下醫生的工作然後來講經說法呢?我講經說法又是無條件、無所求。所以一般人都會認爲你這個人思想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遇到什麼挫折、消極悲觀?都不是!
像我以前十幾年前,那時候應該有20年前,那時候我已經成爲醫生,但是我並不熱衷去賺錢,還都是在求道、修道方面下功夫。我媽媽那時候她看到我,覺得說:奇怪呢,你當醫生怎麼都不會想要賺錢?你是不是頭殼有壞掉啊?頭腦有問題啊?人家都會想要賺錢,那你怎麼都不會想要賺錢?我就跟她講:我生活過的去就好了,生活過的去就好,我要做我有興趣想做的事情啊。
真的,我的作爲一般人都不太容易了解,因爲跟世間、世俗的那一種思維方式、那一種價值認定是不一樣的,一般世俗人認爲你這樣是有價值的,這樣才是對的,但是我認爲我對這個沒興趣,我不是要這個。所以包括在求道、修道這樣的過程中,都很少能夠有知音可以談。我就是這樣默默地做,默默地走,默默地修。
到後來我放下醫生的工作,是因爲我體會到:醫生他是治療衆生身體的疾病,我今天出來跟衆生廣結法緣,這是治療衆生心靈的疾病。身體的疾病好治療,而且治療身體疾病的世間醫生已經很多,不欠缺空海這個人。我最重要的是因爲看到衆生真正深層的憂悲惱苦、恐慌,不是一般醫生治病就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心靈方面的治療,需要深入整個心靈的淨化跟智慧的開啓。所以我放下醫生的工作,絕對不是消極悲觀。
就好像剛才前面所講的,在醫院裏面你去幫別人去當義工,在那裏幫患者擦洗身體,這跟當醫生那個品質層次不一樣啊。所以我是放下醫治身體的這個醫生的工作,然後提升到從更根本來解決。因爲衆生很多的憂悲惱苦,真的都是出現在心靈上的問題、心靈上的認知,所以我選擇從更根本的來解決問題。
你問能不能兼得?醫生跟講經說法、也就是當法師弘法這樣能不能兼得?也可以兼得,但是你在弘法方面的那個品質會不一樣,就好像專業、專精跟兼顧、附帶那個品質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爲了能夠更專心、專精,所以我放下了醫生的工作,放下了世俗所有的那些待遇。沒有什麼退休金也沒有薪水,就是傻乎乎的做利益衆生的事情。我們沒有領什麼退休金啊,做這些真的都沒有想到說我能夠從中得到多少名、多少利,從不去考量這些啦。只是覺得說對衆生真的有益、很重要的事情我就去做,這是全世界很重要的一個課程,趕快來開始,從現在就開始來講,開始來做。
因爲我那時候看到的是整個全人類的大問題,那包括人類出現的種種危機,這個都是我在20年前就看到的情況。那時候就想:希望將來有因緣能夠協助人類從根本去認識、從根本去解決。到公元兩千年的時候,因緣成熟就放下世俗的工作,然後一心一意的走在弘法利生的路上。
如果說他這裏所提到的:哪一種更能夠利益衆生?當然我沒有否定,沒有否定醫生能夠利益衆生,只是我考量的是那個深度,還有影響的層面。
如果我是繼續當一位醫生的話,比如說,一天平均看30個患者,事實上是不止啦,以前我在看的時候不止,好吧,就算30位,那一年一萬個人,十年十萬個,那十萬個人他很多都是重複來的,很多是重複來的。那麼,你看了他之後,他們的問題就解決了嗎?就算身體某方面的疾病是可以解決,但是他心靈裏面的憂悲惱苦、心靈裏面的不安解決了嗎?
第一,這個層次還是比較淺顯的表層;第二,你能夠影響的那個範圍還是有限,他只是在某個小的地區。就像如果我當醫生的話,我只是在臺北當醫生嘛,頂多成爲臺灣一位有名的醫生,就只是這樣。如果我繼續做醫生工作的話,我怎麼會出現在河北這裏來跟大家結緣?如果我繼續當醫生工作的話,我怎麼會出現在美國,或是馬來西亞、新加坡?所以這就是那種影響的層次,因爲我選擇的是不計任何個人的名利、成敗、得失,只要是對人類有益的事情,而且看到是人類很重要的這些課題,人類需要學習的課程,我都願意無條件、無所求的來做全人類的義工,回饋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