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忠烈祠•如來使•磨鏡臺——在“慧思大師與南嶽佛教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忠烈祠•如來使•磨鏡臺

  ——在“慧思大師與南嶽佛教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王雷泉

  各位佛門大德,各位政界和學界善知識:

  闊別南嶽已經22年。1989年3月,我曾應湖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吳立民先生之邀請,帶領受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和上海市宗教事務局委托的複旦大學宗教幹部專修科的六名學員,考察湘贛禅宗祖庭網絡。在湖南的十天中,參訪了長沙、南嶽等地主要道場,特別是調研了剛複辦的南嶽佛學講習所。記得在向省委統戰部和省宗教局彙報考察結果時,曾引用黃蘖希運禅師所說“大唐國內無禅師,不道無禅,只道無師”,提出高揚佛教主體性、培養佛教人才的重要性。現在湖南佛教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建設都今非昔比,看到蓬勃發展的新氣象。在主席臺上也見到當年接待過我們的惟正老法師,感到非常高興!

  昨天8月15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佛法不離世間,佛教徒從來都是愛國的。這次會議日程表中有參拜南嶽忠烈祠的安排,非常令人振奮。南嶽忠烈祠是大陸唯一的抗戰忠烈祠,當年我們來南嶽時,忠烈祠還在恢複修建中,現在可以給我們一個拜谒英烈的機會。希望有更多的政要和人民前往祭拜,以慰忠魂,以振民氣!

  從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中國經曆了數百年的戰亂。國土的分裂,社會的動蕩,也正是思想活躍、宗教精神高揚的時候。在南北朝末期,智顗的北上求學和慧思的南下弘法,融合了南北佛教學風,創建了中國佛教最早的宗派天臺宗。文化和宗教上的統一,推動了中國的統一。這使我想到2000年1月在臺灣參加印順思想學術研討會,當時臺海局勢相當緊張,聖嚴法師說了一句擲地有聲、語驚四座的名言:“我們早就統一了,統一在中國佛教。”佛教有責任也有能力,爲社會的和諧、國家的統一、世界的和平、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法華經》是一部充滿危機意識的經典,特別強調“諸佛出于五濁惡世”。面對剛強難調之衆生,所提出應對濁世的解決方案,就是理論至圓的一乘佛法,行動至簡的方便萬行。在中國佛教史上最早提出末法思想的慧思禅師,面對佛教內外的現實危機,禀承如來使的精神,以“住忍辱地”爲核心,展開艱苦卓絕的法華四安樂行。我們要學習慧思大師殉道者的精神,只有越來越多的菩薩行者甘當如來使,像從地湧出菩薩一樣,在現實社會登場,才能真正實現使一切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目標。

  南嶽的磨鏡臺,傳誦著懷讓禅師的千古名言:“如人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人類的痛苦,在于知見的紛擾而又執著。佛教的活力就在于解放人的心靈,不爲知見的封執和僵化的製度所拘限。以高超的見地和寬廣的心量,提升生命境界,淨化社會,爲萬世開太平。我們在南嶽聖地開會,就是學習祖師大德的智慧和悲願,理圓而行方,做不受人欺的大丈夫,做受佛所遣的如來使。

  謝謝大家!

  2011年8月16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