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泉與大海

  清泉與大海

  一

   人性似水。人往高走,水往低流。超越的精神追求和順俗的塵世沈浮,構成人永恒的兩難困境。佛陀冷眼洞察,謂之曰苦。從此,人類有了治苦的良藥。

   人還是往高走,求道之路如逆流,直須一口吸盡西江水。水還是往低流,化俗如順流而下,必得深深海底行履。這是叁大阿僧祗劫艱難跋涉的意志抉擇,這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至情流露。

   佛教的精神不在于個我的離苦得樂,而以衆生病是故我病。菩薩的熱腸婆心,謂之曰悲。

  

  二

   山高月小,泉冷林深。唯其聖潔,才能給煩囂塵世注入清涼;唯其高逸,才能給凡夫俗子施以針砭。人們向往著靈山秀水,在回歸自然中暫享片刻安甯。人們崇敬著高僧大德,在精神世界中超凡脫俗。

   水的生命在流動,宗教的生命在于生生不息的社會大衆。山泉湧出溪流,溪澗彙成江河。在崇山峻嶺中沖決回轉,在村舍市廛間淺吟低唱。溪面上漂浮著枯枝敗葉,江水中裹挾著渾泥砂石。雖然不複有林泉的清純,卻換來了一瀉千裏的壯闊。

   江河的來源是山泉,山泉的歸宿是大海。

  叁

   雲霭成雨,雨滲爲泉,彙成江河湖海。萬法緣起,世界上每一滴水都不孤獨。

  任弱水叁千,但取一瓢飲。每一滴水都閃耀著太陽的光輝,都帶有大海的鹹味。部分融入全體,當下就是永恒。

   任濁浪排空,心地自有清泉的滋潤。人人皆有佛性,但爲客塵所染。沙自沙,水自水。江河攪動起泥沙,大浪也掏盡了泥沙。

   任山重水複,胸中擁抱著大海。幾曾見孤泉獨溪能直達大海?從恒河到鴨綠江,從鹹海到印度洋,千江萬水,溝通彙流。

  四

   濁浪滔滔,擊楫中流。毋需懼怕被漩渦卷沒,毋需擔心渡不過彼岸。

   我不是清泉,但我仰慕清泉的高潔,從清泉中汲取生命的活水。我不是大海,但我認同大海的遼闊,在歸向大海的行程中求得生命的永恒。

   人往高走,追聖慕賢,超越凡俗。水往低流,投入社會,服務人群。

   (載《法音》,1992年第5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