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功德和犯戒的過患
戒爲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戒是佛教的重要特質之一。佛在涅槃前,當時阿難受衆請,向佛陀問了四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爲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爲師呢?佛回答阿難說:應依波羅提木叉(戒)爲師。戒在佛陀在。嚴持戒律,就會增長諸多功德;破戒犯戒,就會過患無窮。
那破戒犯戒會有哪些過患呢?經書是這樣說的,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向信衆講經說法,當佛陀說完後,那裏的信衆聞到佛法十分歡喜,就向佛提了問題:“我欲歸依佛、法、聖衆。唯願世尊哀愍。聽許爲優婆塞。自今已後,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奉戒不忘,明欲設供。唯願世尊與諸大衆垂愍屈顧。 (見《長阿含經》卷二) ”佛陀看到信衆那麼虔誠,從內心發心請法,佛陀就黯然點頭應允了。信衆看到佛陀默然同意後,隨即從座起身,繞佛叁匝,頂禮了叁拜而歸。這些信士離開佛陀後不久,就共同發心爲佛陀建造了一座莊嚴的講堂來供佛講經說法。講堂竣工之際,信衆爲講堂灑掃燒香,用香花爲佛陀敷設高座。當這些所有都圓滿之後,信衆就一起到佛陀去,去禮請佛陀來講堂說法開示。世尊在信士的虔誠禮請下,就起座動身,著衣持缽,前往講堂。佛陀在洗足淨手後,在講堂正中而坐爲信士開示。整個講堂莊嚴清淨,既有在家的信士,也有出家的比丘。比丘坐在左邊,信士坐在右邊。恭聽佛法說法。
佛陀在講常上靜坐了會後,環掃了四周。看到比丘和信衆在至誠地等待佛陀說法,于是佛陀就向比丘和信衆開講了持戒的過患和持戒的功德。佛陀首先向比丘和信衆講的是犯戒的過患。佛說:“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謂爲五
一者求財,所願不遂;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叁者在所至處,衆所不敬;四者醜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當人地獄。”(《長阿含經》卷二)因爲不持戒,就有漏,有漏就有過失,就有衰耗。佛陀首先講這五種衰耗,是用來警惕比丘與信衆要嚴持戒律,勿犯道禁。在這五衰耗中,“一是求財,所願不遂。”對于大多數的信衆來說,求人天福報的多,都希望自己在信佛拜佛之後,財源廣進,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虛耗盡除。在佛陀看來,信衆有這種要求,也沒錯,但這人天福報要以持戒爲前提的。如果不持戒,那只是挂個信衆的名份,不是真正意義的信衆,如果這樣去求財,會事與願違,逆緣障心。“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這指的是如果不持戒之人,不但求財不能如意,反而現在已有的財産也會如同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卻日見其虧。“叁者在所至處,衆所不敬;”,這指的是因爲持戒之人,行爲舉止端莊,文雅彬彬,這走到哪裏都有受人喜歡,受人尊敬,受人敬仰。而不持戒之人,常常是造諸惡業,行爲放蕩,人家一看就生討厭,那當然就談不上去尊重和敬仰了。“四者醜名惡聲,流聞天下;”如果不持戒的人,就會恣意妄爲,就會處處犯戒。而一個常犯戒的人,又喜歡拿戒律去要求別人,評判別人。一旦別人稍有犯戒的地方,就喜歡去道別人的短,說別人的非,有時會辱罵別人。這樣反過來,會遭到別人的诟病。常言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那醜名就會傳天下,人人就會遠離的。“五者身壞命終,當人地獄。”佛教講因果,有其因,必有果,一個不持戒的人,必有惡行,那就會産生惡果。如果無視戒律,無作非爲,任意造作,就會遭到墮地獄的果報,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那嚴持戒律又有哪些功德呢?佛陀把不持戒的過患向信衆講完之後,又接著向信衆講了嚴持戒律的功德。佛說:“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謂爲五
一者諸有所求,辄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産,增益無損;叁者所往之處,衆人敬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佛陀講這持戒的功德是相對于犯戒的過患而言的。在嚴持戒律的第一功德中,“一者諸有所求,辄得如願”,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嚴持戒律,處處以戒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爲操守,那你的所作所爲自然如法,清淨莊嚴,善念隨身,身口意叁業清淨,那這樣去求,自然會如意吉祥,心想事成。第二功德中,“二者所有財産,增益無損”,因爲你嚴持戒律,常樂我淨,就會得到諸佛加持,龍天護持,那你的福慧必會自然增長,那你的財産,如同春苗,不見其增,但日見其長。第叁功德中,“叁者所住之處,衆人敬愛”,嚴持戒律之人,時時處處都以律儀來要求自己,那舉止端莊,言行得體,處處以平等心待人,謙恭有禮,你給別人以禮,人家也會回你以禮,自然會受到別人的禮遇。那在別人的心目中,也會樹立崇高的形象。這樣,日久就會在大家得到好的口碑。口口相傳,那就會聲名遠播,名滿天下。這正是第四功德所說的:“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在嚴持戒律的最後功德中,“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這是嚴持戒律的真實好處,也是持戒會得到的真實利益。如果一個信衆,如果嚴持戒律的話,如果按照佛教的教義教理來修習的話,不止只是得到升天的殊勝功德,而會在臨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還能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娑婆世界化度衆生的。如果說,只是得生天上,那天福享盡,還會墮落的時候。在這裏說“必生天上”,是說嚴持戒律的人,必有生天上的善果,同樣也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緣份。
戒在佛在。嚴淨毗尼,弘範叁界,這樣的目的無疑就是令正法久住,令弟子如法修行,令弟子身心清涼,減少道障,早得解脫。雖然佛陀涅槃已有幾千年,距今時遙,但只要我們能嚴持戒律,得到清淨戒體,也會讓佛法不衷。從佛陀對阿難的問答,及佛陀對戒律的功德與過患的講說,特別在當今物欲橫流的,道德滑坡的社會,我們應當認識到嚴持戒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到佛持戒對佛教對社會的意義,從而依教奉行,令佛法不墜,長久利益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