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果,自受自報了。
有人對因果有錯誤的認識,在信仰的曆程中有很多不正當的要求。比方說:有些信徒常常對吃素啧有煩言,抱怨說:
“師父啊!我不要吃素了!”
“咦,你過去不是茹素了二十年嗎?怎麼現在忽然間要開齋吃葷呢?”
“您看,我吃了這麼多年的素,身體都沒有強健起來,佛祖不保佑,我還吃素有什麼用?”
原來他吃素是要佛祖做他的家庭醫生,保護他的健康。
還有人也發牢騷說:
“師父啊!我不念佛了!”
“咦,你過去念佛念了好多年,念得好好的,爲什麼現在忽然不要念佛了?”
“我天天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用?我的錢拿去放利息給人倒掉了,一直倒、一直倒,阿彌陀佛沒有幫助我,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用?”
原來他念“阿彌陀佛”,不是要增長福慧、了生脫死,而是要阿彌陀佛做他的財神爺,替他開保險公司的。
我們要知道: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財富有財富的因果,不是跟神明禱告一番就可以呼風喚雨求來的。你要身體健康,就必須調心行善,多作運動注意保健,心安自然體泰;你要財源廣進,就必須多結善緣,勤苦耐勞,守信用,有智能能力,自助然後天助。你放高利貸剝削窮人已經很不道德了,還要叫阿彌陀佛保佑你發財,這豈不是要阿彌陀佛和你同流合汙嗎?
吃素念佛是信仰上的因,自有信仰上的果;如果以爲有了這個因,就可以予取予求的妄求健康、財富上的果,那就太不了解信仰的道理和作用了。你們看看有些人到寺廟禮拜的時候,供了幾根香蕉、幾個蘋果、幾塊餅幹……,就呢呢喃喃跟神明討價還價起來了:
“媽祖呀!神明呀!你要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如意,庇佑我丈夫升官發財,幫我的兒子討一門好媳婦生孫子,助我的女兒順利考上大學,還要使我家生意興隆多多發財……神明呀神明,你一定要保佑喔!”
這叁根香蕉、兩個蘋果、一包餅幹,就該換來你要求的那麼多東西嗎?這個代價有那麼大嗎?這種信仰根本就不是正信,是貪執!如果媽祖真的接受了他的香蕉、蘋果、餅幹而就必須給他那麼多回報,那麼媽祖也不過是教人投機取巧而已,不值得我們膜拜了。世界上那裏有一種宗教如此一廂情願、不勞而獲的?
佛經上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是過去種什麼因,現在就受什麼果,現在造什麼因,未來就結什麼果。在佛教成立之前,各種哲學、思想、宗教對于因果早已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是都沒有佛教的叁世因果說得圓滿透徹。佛教雖然說叁世因果,但是卻著重于現世的因果;過去的惡因惡果今生可以改變它,就是未來的善因善果也可以依靠今世的修持而獲得,因此我們大家要趁著現在還有一口氣在,行善積德,及早種下善因,爲來年結成甘美的果實而准備。所謂:
“人人知道有來年,家家盡種來年穀;
人人知道有來生,何不修取來生福?”
青天茫茫,因果曆曆,是不可以欺騙,是無法遁逃的!
四.從善惡無記來談因果
唐朝的文學家白居易向鳥窠禅師請示佛法大要,鳥窠禅師對他說: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白居易聽了之後,大失所望:
“這麼簡單的兩句話,就是佛法大意了嗎?叁歲小孩子都懂!”
鳥窠禅師微微一笑,合十說道:
“叁歲小兒都懂,八十老翁行不得,佛法大意挂在口頭上說說容易,躬身去實踐卻很難了!”
我們從善、惡、無記上來談因果的關系,最重要的還是要體認“善惡如影隨形,寸步不離”的道理,進而在日常生活上謹守勿失,奉行不渝。
古人說:“善者昌;善者不昌,善者祖上必有余殃,殃盡必昌。惡者惡;惡者不惡,惡者祖上必有余德,德盡必惡。”
一般人大多明知多行善事會得善報,多行惡事會得惡報,可是往往因爲無明惑障而只見一時不見長久,容易被眼前情況蒙敝。看到善者窮困,惡者享福,就忿懑不平,以爲天理隱晦,動搖了對因果的信心,甚至隨俗浮沈,起作無明惑業;看到人家偷盜作惡而沒有受到天理國法的製裁,就行險僥幸的也隨之作惡,一次二次之後陷溺惡境難以自拔,到最後自食惡果悔之莫及,這才知道善惡應是必有必至的。經上說:
“惡業未成熟,惡者以爲樂;惡業成熟時,惡者方見惡。
善業未成熟,善人以爲苦;善業成熟時,善人始見善。”
現在社會上偷竊、搶劫、殺人、搶銀行的事層出不窮,這些作惡的人,都不知道善惡因果,只憑一時的意氣喜怒,就不顧一切的蹈身法網。犯惡之後,衷心棲棲惶惶,怕被警察偵知;不敢行走光天大路,怕被識破行藏逮捕歸案;終日憂來煩去的心虛不安,把人生弄得又淒慘又黯淡。一旦陷身囹圄判了刑,大好人生也完了,這時才相信“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叁世因果循環不失”已經來不及了。如果把爲惡的心思和精神都拿來做好事,相信凡事終有天青日白的時候,而不計較眼前一時的辛苦挫折,那麼,終有一天善果成熟,還能自摘自嘗。
叁國時代的劉備,臨死告誡兒子阿鬥說:“莫以惡小而爲之,莫以善小而不爲”,經上說的更深刻:
“莫輕小惡以爲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莫輕小善以爲無福,水滴雖微凡福充滿。”
我們對于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乃至起心動念,都要善加攝持,不可輕忽掉舉,以爲小小過失無傷大雅,可以僥幸逃過;如果我們用心體認善惡因果,就會發現報應屢試不爽,星星之火,往往是燎原的禍因。
有人看到別人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而自己孤茕貧病,就羨慕別人命運亨通,而慨歎自己遭遇坎坷。其實世間上的一切苦樂禍福、善惡行爲,都是由心所造,和命運沒有什麼關系。心能造業,心也能轉業,只要我們能時時攝心正念,不使偏失,不好的命運也會變成好的境遇;如果散心邪念,再好的福報也保持不住。所謂:
“心好命又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溫飽。
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
我現在說一則唐代“請君入甕”的典故給大家參考:原來在唐朝的武則天時代,以嚴刑峻法統治百姓,絕不寬貸。當時有一個極得武後寵信的酷吏周興,爲官殘暴,經常以各種殘酷的刑罰手段治獄,上自朝廷百官,下及小民百姓,無不聞風喪膽,周興由是橫行一時,處處樹敵。後來有人挾嫌密告武後,說周興意圖謀反,武後大怒,把這件案子交給親信佞寵來俊臣偵辦。來俊臣不動聲色的備下柬帖,邀約周興一起吃飯,就飯席上虛懷請教:
“周大人,如果有個頑刁犯人罪不可逭,可是他既不招供又不認罪,您用什麼刑罰才能讓他俯首認罪呢?”
周興而笑:“這件事太容易了!我教你:你只要命人准備一個大罎子,四周起熱火燒炭,猛烘猛炙,再叫那個囚犯坐進裏面,如此一來,任是怎樣鐵打的筋骨、石心的硬漢,沒有不招供!”
來俊臣一聽,立刻命人取來大甕,一一照周興吩咐的方法團炭起火,等到火大猛烈了,便推席而起,亮出武後的手诏說:
“周興,大內有诏,聞你意圖謀反,命我鞫訊問罪,現在這個罎子已經燒得很燙了,就請你進去吧!”
周興一聽,刹那間叁魂失了六魄,這才恍然大悟平日行事殘酷,不擇手段濫用刑罰,今日報應臨頭,也終于輪到自己了,當下連連叩頭,惶恐認罪了。
世間善惡相報,皆是自作自受;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我們實在不能不自我警惕!有一首詩說:
“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
平常,我們看到花開得很美麗,就爲之目眩神迷,忽略了松樹的翠綠堅挺;可是,等到忽然有一天寒霜降臨冰雪紛飛,花卉都凋落得無影無蹤了,才看見青松昂然不畏風寒的英姿,也才知道一時的炫爛不足道,千古的法身慧命才是真正的不朽!
善與惡的因果就像青松與花,我們甯可做一株經風曆霜的青松,也不要貪圖一時的風光而開出罪惡的花朵,留下終身的憾恨!
我們今天從生活上衣食住行的因果講起,講到人際關系你我他的因果,再透過時間、空間對惺惺不昧的因果關系略作說明,千言萬語,無非希望各位好好把握自我的法身慧命,努力求證叁世諸佛的真如佛性,進入大智能大涅槃的境界,須知一切法相,皆由身顯,一步蹈空,萬劫難複,是萬萬不能錯失的。
最後我以一首詩偈送給大家,和諸位大德結個善緣: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
勸君莫做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祝福大家福慧增長,吉祥如意!
《談因說果》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