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對青年男女感情親密,情投意合,男方就對女方說:“我要娶你爲妻。”
“你要娶我可以,但是我有一個條件。”
“別說一個條件,就是十個、一百個條件,我全部答應你。”男方百般依順地回答她。
“我這個條件很難辦到,聽說你的母親是位慈祥的好人,我要你挖出她的心做爲迎娶我的聘禮。”
這個孝順的青年一聽如晴天霹雳一般,心想母愛如昊天渥澤,怎麼能夠爲了私情私愛,傷害母親的生命呢?
“你的條件太苛刻了,我不能答應你!”青年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兩人辛苦培養的感情于是決裂。幾天過去,相思的痛苦緊緊地啃噬著他,孝順母親的心終于敵不過兒女情愛的糾纏,一夜,趁著老母親熟睡的時候,狠下心腸挖出母親的心,要把這顆溫暖、溫熱的心,獻給自己的心上人。
夜黑風高中,青年捧著母親的心,倉惶驚懼地向前奔跑,環顧四周,彷佛鬼魅幢幢,腳下一慌,跘倒在地上,翻了幾個觔鬥,手中捧著的慈母心也跌落在地上,滾了幾圈,母親的心摔在地上,痛苦難當。青年驚魂甫定,正要爬起來的時候,母親的心竟然以一種無限關懷,充滿愛意的聲音說話了:
“兒子啊!乖乖!你剛才跌倒了,有沒有摔疼呀!”
這就是只求奉獻犧牲,不冀回報給予的慈母心;這就是雖然遭受傷害橫逆,也能夠仁慈寬容的慈母心。每個人若能持有母親的心,進一步具備佛菩薩的心,那麼人格的升華,心靈的淨化,就能一一實現了。
(叁)以信心對疑心
懷疑也是根本的煩惱之一,世間上有不少的悲劇導因于猜疑:懷疑朋友對我們不義,妻子丈夫對我們不貞,親人對我們不友愛,疑念一起,如繩縛身,寸步難行。過去有一個人家丟了一把斧頭,心中懷疑是被隔壁鄰居偷去,眼裏看他的手像偷斧的手,走路像行竊的樣子,鄰居對他友善,像企圖掩飾的神情……等到真相大白,原來斧頭是自己放錯了地方,並沒有遺失,這時再反觀鄰人,一點也不像盜竊。我們對人産生了猜忌,彼此之間就形成了隔閡,不能溝通;我們對于真理生起了疑慮,真理怎能流入我們的心田,感應道交呢?《大智度論》說:“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唯有以信心的手,才能采掘佛海的寶藏。
(四)以真心對妄心
經上說:“心中有佛離心念,念得心空及第歸。”我們的心紛纭虛妄,要以正念的真心來對治。什麼是真心呢?就是泯除差別,平等一如的佛心,以佛心的真實來對治虛妄心;一旦虛妄心去除了,連真實心也要揚棄。妄固然要舍,真也要舍,所謂得意忘言,上岸舍舟,才不會落入新的執著中,與真正的般若妙慧契合。
(五)以大心對小心
經上形容我們凡夫的心說:“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淺狹的小溪容納不下大水,當潮水高漲的時候,馬上向四處流溢;潮水湧退了,又留不住滔滔的江流,只剩下一灣淺淺的水濑。不像大海能夠藏汙納垢,彙集百川而不改原味。我們的心也要像大海虛空一樣,榮譽寵渥固然能接受,毀謗打擊也能包容,榮也不曾增,辱亦不曾減,任他浮雲飄過,舟筏破浪,也不隨境而輪轉。
(六)以無心對有心
永嘉大師在他的證道歌中說: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有所用心則有所牽系,有所執著,有所對待;無所用心,心才能擴大;虛空所以爲大,因爲它的空無。無心則不爲一切萬法所系縛,而無處不住,無處不自在。如果能以無心對治吾人對于世間假有、虛有的妄執,便能享受隨緣放曠,任運不系舟的逍遙!
(七)以永恒心對無常心
佛教說諸行無常,世間的一切固然無常多變,我們的心更是如“水上打毛球”,念念生滅不停。古人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們的心攀緣塵境,六道之中輪轉不息,而我們的善念就像那春天剛剛萌芽的纖細嫩苗,經不起風雨的一番吹打就夭折了。佛門有一句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叁年,佛往西天。”有些人興致勃勃發心學佛,但是禁不起境界的考驗,五分鍾的熱度一過就退轉了。《華嚴經》上說:“初發心便成正覺”,初發心菩薩的心等同佛心一般的清淨,但是如果不能進一步發恒常心,保持初心不退,所謂“不忘初心”,充其量也不過是露水道心罷了!
(八)以平常心對好奇心
禅宗說“平常心是道”,又說“日日是好日”,真正的禅趣就在我們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穿衣吃飯之中。佛法不可以好奇心探求,所謂“奇”則神奇怪異不平常,只能偶而行之,偶而得之,而佛法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須臾廢離的糧食,如果抱持奇異心來了解佛法,只有與道相悖愈遠。“平常心是道”就是要我們隨時隨刻都不可與道相違,日用六時生活在真理之中,吃飯睡覺固然是修行,大小便溺何嘗不是修行呢?唯有平常心才能與佛法真正契合一起。
今天和各位在這兒談心的秘密,事實上心有許多的秘密不是我們叁言兩語所能說盡的。馬祖道一禅師到南嶽懷讓禅師那兒去參學,有一日南獄看到馬祖在打坐,就問他:
“你打坐做什麼呀?”
“學做佛呀!”馬祖回答。
第二天南嶽禅師拿了一塊磚頭很用心搓磨著,馬祖就問道:
“和尚磨磚作什麼呢?”
“把磚塊磨成鏡子呀!”
“磚頭怎麼能磨成鏡子呢?”馬祖迷惑地反問。
“喔!磨磚不能作鏡,那麼坐禅怎能成佛呢?我且問你:牛拉牛車不走,你是打牛呢?還是打車呢?”馬祖聽了之後,當下豁然開悟:真正的禅坐不在形體的枯坐,而在心地上用功夫,“坐破蒲團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我祝福各位都能夠徹知你們心中的秘密,並且善用心中所蘊藏的寶藏。祝福大家!
《談心的秘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