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空說有

  《星雲大師講演集》-談空說有

  時間:公元一九八叁年十一月十六日

  地點:彰化縣政府大禮堂

  對象:法師、護法信徒(弟子依空記)

  一.如何了解“空”“有”的意義

  二.如何從“有”了解“空”

  叁.如何從“空”建設“有”

  四.如何過“空有不二”的生活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各位講的題目是:“談空說有”

  在佛教裏面,“空”和“有”是個不容易表達的意境,而且聽講的人也不容易深入“空”“有”之中。在一般人的觀念裏,“空”和“有”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境界,“有”的就不是“空”,“空”的絕對不可能“有”。用二分法把“空、有”之間的關系一刀兩斷,是很膚淺的觀念。佛陀時代有一種外道認爲世間的一切常有不滅,和“空”完全無關,這就是執常的“常見外道”;另外有一種外道認爲宇宙萬象一切皆歸于幻滅,和“有”沒有關連,這是執無常的“斷見外道”,相當于現代的虛無主義者。從佛教立場來看,執持常見固然錯誤,執取斷見也不正確,這種“空”並不是真正的“空”,只不過是“斷滅空”、“頑空”而已。

  佛教認爲:“空、有”是一體的兩面,像手心和手背都是肉一樣,兩者相需相求、相生相成;又譬如孿生兄弟,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從“有”之中可以體悟到“空”的妙谛,從“空”裏面又可以認識“有”的義蘊。

  “真空妙有”,是佛教對“空、有”關系的如實诠釋。

  我現在就分成四點來和各位談講“空、有”:

  一.如何了解“空”“有”的意義 a

  佛法講求明心見性,不在形體上求,不在名相上求,而要在本體自性中見人之所不能見,明人之所不能明,要能撒手懸崖,踏破虛空,才能得到大解脫、大自在,遊于諸佛畢竟空的真理境界;要了解“空、有”,也要用這樣的方法。

  了解“空、有”是求得解脫之道,但是“空、有”的真谛並不容易理解,沒有透過勇猛精進的大修行而體認“空”的真正道理,縱然有所認識,所認識到的“空”是對立于“有”的假空,而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是超越有無對待的,是絕對的絕對。事實上我們世間所認識的“有”也不是真有,“空”當然更不是真空了。譬如我們以爲有自己、有他人,但是生命究竟有幾個寒暑?我們以爲有山河大地、田園財産,一切竟然不過是幻象而已。又譬如說橫梗在我們之間有什麼東西嗎?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東西放在我們中間,好像空空如也,至少表相上是“空”的;其實在我們之中的空間充滿了肉眼所不能見的浮遊物質,如二氧化碳、微塵、水分子、電波……,也充滿了肉眼所不能感覺的精神交流,如渴慕、企盼、矚望、關切……,這個空間裏面含有太多的事物,實相上是“有”,只是被人眼的盲點矇蔽了,望不見,可是它依然存在。

  要了解“空、有”的意義,就不能在表相上打轉,而要深入本心,大破大立。

  以下我們分叁個層次來說明:

  (一)“空”是什麼?“有”是什麼?

  “空”,是大乘佛教無限的意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諸法因緣生滅的道理,就是“空”;觀五蘊無我無我所,是“空”;知一切諸法實相之畢竟空,是“空”。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空”就是般若智能,由此可以了悟宇宙人生各種存有的真相;“空”更是一種正見,能由現象界存有之中發覺本體空無的真谛。

  “空”是什麼?“空”是因緣,是正見,是般若,是不二法門。“空”是無限,像數字中的“0”,也像數學中的“X”:你把“0”放在“1”的後面,它就是“10”;把“0”放在“10”的後面,它就是“100”;把“0”放在“100”的後面,就變成了“1000”……,可以無限的增加至天文數字。你把“X”擺在那裏,它就能解出什麼,“空”無所不包、無限廣大。“空”也像“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有萬千的意義,代表一切的攝受:你給我東西,我說一句“阿彌陀佛”代表感謝;你升官發財了,我用一句“阿彌陀佛”代表祝福;有人去世了,我念一聲“阿彌陀佛”表示哀悼。阿彌陀佛是真理,“空”也是真理。“阿彌陀佛”是萬有,你說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空”也是萬有,你說它代表什麼,它就代表什麼──虛空孕育了萬有,就如同空氣孕育了大地萬物一樣。

  “有”是什麼?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可以識察到的一切現象。我們看到花開,花是紅色的,有香味,有葉瓣枝梗,花是“有”;看到一只小狗,牠會汪汪地叫,會跑會咬人,用石頭打牠牠會痛,狗也是“有”。但這些“有”,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是現象有、假名有,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來認識“有”。

  (二)“空”在哪裏裏?“有”在哪裏裏?

  “空”就像愛,你們說“愛”在哪裏裏?在眼睛裏?在肌肉裏?大腦裏?心髒裏?你把人的這些器官一一解剖分析之後,找得到“愛”在哪裏裏嗎?但是沒有人能否認人間有“愛”,父母愛子女,丈夫愛妻子……每個人都有愛,愛過別人也被人愛;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可是愛卻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空”就和“愛”一樣,空的未嘗空,遍布人間萬事萬物,如如不動。

  “空”又像電,電在哪裏裏?在機器上?在電線中?在插頭上?你把這些零件一一拆卸分解開來,電在哪裏裏?電能無遠弗屆,“空”也橫遍十方。

  “空”又像風,風在哪裏裏?在天上?在山項?在林梢?在地面?你把這些一一獨立分隔起來,風在哪裏裏?風能無孔不入,“空”也豎窮叁際。

  “有”在哪裏裏?這裏有沒有人?有!這裏有沒有屋子?有!這兒有沒有花?有!可是,“有”的未嘗有,因爲“有”只是一個假相,我們表面上所執著、認定的“有”,從空理上講,從因緣上看,常常不是真有,都只是一個虛妄的假相而已。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故事來省察這個假相:有一對新婚夫妻,恩恩愛愛地過著幸福的生活,有一天,小夫妻倆雅興大發,准備品酒賞心,做丈夫的就要太太到地窖裏,打開酒缸取酒,她俯身一看,大吃一驚:

  “嚇!怎麼酒缸裏藏了一個女人?哼!丈夫口口聲聲說他愛我,原來卻暗中藏了個女人在此,可惡!”

  于是酒也不要了,轉身回房跟先生吵吵鬧鬧起來,責怪先生金屋藏嬌。丈夫聽了真是啼笑皆非,分辯說:

  “胡說八道!那有這種事,我自己去看!”

  于是也下到酒窖來,誰知低頭一看,忍不住怒從心上起,罵一聲:

  “好了!明明是她藏了個男人在這裏,還反咬我一口,這下可被我發現了!”

  夫妻兩個于是各執一理互不相讓,一個吵著說缸裏藏了女人,一個鬧著說藏著的是男子,相互指摘對方的錯,誰也不肯讓誰。鬧到後來不分高下,就決定請他們的婆羅門教的師父來評理。師父聽了這回事之後,就親自下去看看,一看之下勃然大怒,責罵小夫妻說:

  “你們這兩個忘恩負義的東西,竟然另外拜別人爲師父,從今日起斷絕師徒的關系!”

  說完,怒氣沖沖拂袖而去,留下一對瞠目結舌的夫妻。正在迷惘不知所措的時候,正巧來了一位比丘,兩夫妻于是請這位比丘下去地窖,掀開酒 一看,不覺笑了起來,就把小夫妻倆叫下來,當著他們的面,一伸手攪亂了缸面上的影子,又拿了一塊石頭對准酒缸一砸,“咚隆”一聲,千嬌百媚的女人和俊逸潇灑的男人,一時都化爲幻影!

  我們所認識的世間萬象,就像這個酒缸裏面的虛幻形相一樣,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如果執著不放,硬要以凡夫迷情起分別識,那就很容易跟這對夫妻一樣以假亂真,糾纏不清了。

  所以說:“空”和“有”是無在無不在的,它在五蘊皆空處,也在一塵不起時。

  (叁)“空”“有”的關系

  “空、有”之間的關系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們拿雙手做一個有趣的試驗:當我們把手握起來的時候,請問各位這是什麼呢?有人會回答說:

  “這是拳頭呀!”

  那麼如果我們把手張開,請問這又是什麼呢?大家也許會不假思索地認爲:

  “這是手掌嘛!”

  但是我一會兒握拳頭、一會兒伸手的,那麼這究竟又是什麼呢?到底說它是拳頭還是手掌呢?其實它是手掌,它也是拳;它既不是手掌,也不是拳頭。

  “空、有”就和這個拳掌一樣:本來是“空”的,因緣聚合而成了“有”;本來是“有”的,因緣散滅便成了“空”。或有或空,都隨著因緣而成而壞,不停的變化,從這裏去認識“空、有”的關系,會發現“空、有”是二而一、一而二。

  譬如說:你們身上佩戴的耳環、戒指、手镯,還沒有開采提煉之前,我們稱它爲礦石。它由礦場運到工廠,就搖身一變成黃金;從工廠進入銀樓後,又變成了多樣的戒指、耳環、項鏈、手镯,盡管形狀上千變萬化,其實它黃金的本體依然不變──從這個例子來識“空、有”的關系,可以知道:“空”是金,“有”是器;“空”是一,“有”是多;“空”是本體,“有”是現象。

  “空、有”又像大海裏的波浪:海水本來是靜的,一旦風吹海水,起了波瀾,一波一波掀騰翻湧動個不停,海的面貌就變了;風平浪靜時候的海,是水,驚濤駭浪時候的海,也是水。波浪沒有離開水,動沒有離開靜,有沒有離開空;波水一體,動靜一如,空有是不二的。

  “空”如父,父嚴如日;“有”如母,母慈如露。父母結合而生育我們,空有的調和而成就萬法,因此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煦日放射光線,看起來好像空無一物,卻傳布了生長的能源,是理,是性,是精神;雨露滋養水份,有實實在在散播甘霖的功效,是事,是相,是物質。這兩者都是萬物生長的必要條件,是密不可分的。換句話說:在萬有的上面,有一個“空”的理體;由于萬緣和合,在“空”的理體中顯現萬有諸法。

  …

《談空說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談迷說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