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發菩提心、皈依叁寶、皈依儀式

  發菩提心、皈依叁寶、皈依儀式

  從內心轉念的目的,是要把負面的煩惱心--貪、瞋、癡、 慢、疑、嫉妒,種種造成輪回的原因去掉,繼而生起慈心、悲心、 菩提心。也唯有生起慈心、悲心、菩提心,才可能出離輪回,得證佛果,尤其是悲心。所以經典說,慈悲心是所有護法中最強的。曾有一次,五百比丘到森林修行,遭到惡鬼搗蛋,他們怕得要命,跑來問佛陀,佛陀說:你們沒有帶裝備去呀,五百比丘問佛,什麼是我們的裝備?佛陀說,慈悲心是你們的裝備,要生起慈悲心才能求解脫。所以我們每次法會都會念大悲咒,就算沒念大悲咒,也要生起願以此功德回向衆生的一種悲心,這是所有護法中最好的。所以佛說,若具足了慈悲心,各種的魔、仇敵,乃至非人、鬼道,都沒辦法傷害你。所以慈悲心是我們最殊勝的護法。

  魔王波旬想傷害佛的時候,佛生起慈悲心,思惟過去所修的種種波羅蜜功德,願傷害他的魔能得到利益,所以一切傷害都變成蓮花,變成花鬘。佛也證明,到毒龍火窟收拾毒龍最好的方法不是用神通,是一顆青蘋果。他想這一只毒龍一定很苦,天天生氣,我來用青蘋果喂它。當這個悲心一生起,毒龍一吐火,火焰立即變成房子,保護著佛陀,佛陀只用一個慈悲的眼神,看著這一只要傷害他的毒蛇,手上拿著青蘋果,毒龍都被他感動了。佛陀成佛的第六個七天,天上起了大風災,佛陀那時坐在湖邊,連最毒的龍都來繞佛七圈,保護著他。佛陀跟毒龍說,只是保護我沒有用呀,你看這世界這麼大的災難,你應該發動其它的龍衆,讓這個世間的風災、水災消滅呀。等這些龍去幫助世界安定以後,它們又回來問佛說:怎麼得到安樂?佛告訴它們,內心寂滅才是真正的世界安樂。

  各位,悲心才是最殊勝的防護,所以我們說「慈悲無障礙」,哪怕你今天什麼佛號咒語都不會,你救了一只魚,起了一個大悲心,使它離苦得樂,你嘴巴念什麼都沒關系,這是我們大乘佛法的根本。所以剛剛講,我們今天徹底了知一切佛陀所具備的,遍知的智能,大悲而平等的身口意功德,所以我們皈依的時候完全生起了對叁寶的虔敬跟信心。剛剛說佛陀有這種遍知的能力,因爲他已經徹悟了心性。我們皈依佛,要皈依之前,我們要淨除業障,經典說有兩個條件。第一,徹底了知叁寶的功德力,因爲他的功德力,因此絶對可以離苦得樂。各位在拜八十八佛,拜願的時候,對佛的這種功德起了大信心,可以消業障。第二,對叁寶的虔誠以及百分之百的信心,剛剛講過有叁種信心,第一、清淨不退的信心,第二、意樂救護的信心,第叁、信任救護的信心。以此信心禮拜諸佛菩薩、八十八佛,因而淨除了業障。所以我們皈依法,從今天開始要依止偉大的覺悟者,依止利益衆生的方法及道理,依照佛法,才可能得到究竟的證悟。皈依法,首先要作的是,從今開始絶不傷害一切有佛性的衆生。第叁,皈依僧。我們要實踐正覺之道,離苦得樂之道,要完全依止善知識,這一點也是我們漢佛教所要加強的。因爲上師、善知識,對我們的恩德超過佛對我們的恩德。所以佛經說,你用世間一切財物供養十方叁世一切佛的功德,還不如用一毛一渧,乃至虔誠的心供養上師的這種信心。各位要皈依的時候,最好作大禮拜忏悔,觀想身口意的淨化,乃至佛陀的身口意功德進入我的身心。像各位看到藏傳佛教所作的大禮拜供養、忏悔,至少每天拜個幾十拜、幾百拜,不斷淨除業障,增加信心。

  第二,持誦忏悔咒,持誦金剛薩埵。不過我們還是要強調,每天無論如何也要念二十一遍,長咒不會念,至少念短咒「嗡 班雜沙埵吽」,不要讓我們的業緣增長,要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至少把不小心造的業,每天忏除清淨。不但如此,要知道我們皈依所爲何事,是爲利益一切輪回的衆生,各位要發起菩提心來皈依。如何生起菩提心呢?有兩種方法,第一、自他互易平等觀,把對方想成自己,甚至承受別人的痛苦。縱使是不認識的人,你都像看到自己的獨生子一樣,像自己的母親一樣關心他,第二、真實的看到你所愛的、關心的人,那你當然會關心,第叁、看到你的仇人,傷害你的衆生,你要用對待父母的方法,對他生起關懷,不斷地這樣練習。各位,這不是文字哦,不能聽聽就算了,要花一點時間思考。睡覺之前是你自己的時間,把電話關了,燈也關了,作一些思惟觀照,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我認識一位法師,他每次演講前不跟人講話,哪怕是二十分鍾,關在廁所也好,關在沒有聲音的地方,利用一點時間,將兩個鍾頭的演講,作一些科判。這模式在中國的天臺宗,乃至我們佛學院,普遍有這種寫科判的方法,非常清晰的。太虛大師講解任何經文,也都事先寫一個清楚的科判,這樣不會遺漏哪一個細節,也是一種心靈的訓練。

  除了修自他互易觀,再者,要修因果七要義--知母,念恩,報恩,起慈心,起悲心,起增上意樂,生起菩提心,要按照這個次第。真實的認知一切衆生是我的母親,所以我感念一切衆生宿世對我的恩德。第叁、要報一切衆生對我宿世的恩,要生起讓一切衆生快樂歡喜的慈心。第五、要生起幫助一切如母親的衆生離苦得樂的悲心。既然起了這個心,要化爲行動,所以要起增上意樂。所謂增上意樂就是,我願從今開始,奉獻整體的生命來利益衆生,而且化爲真實的行動。有了增上意樂以後,才能真實生起菩提心。所以剛剛我們念了「諸佛妙法賢聖僧,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諸功德,爲利有情願成佛。」念誦這偈語的時候,一開始不要念太快,隨這個偈語不斷重複觀修,每天生起菩提心。這一點給各位一個很重要的建議,不要隨便讓自己生起不好的心念。比如說,今天晚上你看電視,看了一個暴力的,晚上作夢就是暴力的;今天晚上你看電視,看那個談戀愛的,你連作夢都在談戀愛,不要讓自己生起這種世俗心。我們要生起的是菩提心、慈悲心、空心,所以要每天作這樣的觀修忏悔。我們看《華嚴經》的淨行品,不管自己作什麼事情,都當願衆生,趣入大乘,離苦得樂。每一個動作,都是藉這些幻化存在的因緣促使你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各位常聽我講,一天可以有八萬四千個念頭,每個念頭造成一世的輪回,所以不要讓自己的念頭生起任何的雜染。

  像我的習慣,一進到佛堂,我從頭每一尊開始看,然後思考這一位佛菩薩的功德利益,他的名號咒語,之後把每一經本都浏覽一下,走過去就看一下,摸一下《淨土五經》,《楞嚴經》,《法華經》,《印光大師文鈔》,《宗喀巴大師傳》,看到《宗喀巴大師傳》就把我記憶裏面對宗喀巴大師一切的了解和他的德行再複習一次。看到每一個圖像,就生起相應的一個好心,這樣對自己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如果看到一些負面的,不要聽,不要看,不要講,不要再傳達出去。要把這些消解掉,除了忏悔還要觀空,包括你作的善業都要觀空,把它化爲明光。惡業當然不能作,善業也不能執著,要有這樣的練習。

  起了這樣的菩提心以後,就要對治缺點,生起四無量心的觀修。從今以後,怨親平等地對待衆生,願一切衆生快樂,離開痛苦,願一切衆生走入涅槃的無苦之樂,隨喜贊歎他們的功德。要每天對每一個衆生這樣修。比如說,這邊有五百個衆生,我現在這邊講完,我心裏記得今天有五百個人,晚上就會把每一個功德對這五百個人作觀修,然後看到五百個人都坐在蓮花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都走了。當願衆生離苦得樂,往生極樂世界。不但如此,我們等一下還要放魚,晚上還要去家禽市場,各位吃過那麼多雞,也該看看它們在什麼地方被殺的?那些地方我們去作煙供,一天十二萬只雞被殺,一年至少殺兩百天,殺這麼多。你要一一不斷持咒、念佛,看它們離苦得樂。對一切衆生生起四無量,看著他們離苦得樂,看著他們發光,看到他們往生極樂世界,最後我們把皈依叁寶的功德,回向法界衆生同得利益,共成佛道。

  各位聽我講到這裏可以知道,原來佛教的修行有理論及實修二方面。所謂實修,是你知道理論以後,內心産生一個真實的心理變化。師父常跟我講,講經的好處就在這邊。有一次師父問我,海濤法師,你會不會背《金剛經》?《金剛經》有幾段?幾品?我說:師父,很難呢,我會念很快,但搞不清楚,因此他規定我去講一遍《金剛經》。我去跟人家講了一遍回來以後,次第就分得很清楚了,因爲熏習過了。所以我師父說,講課的人,好處是即使沒人聽你也要講。所以各位今晚回去,將我現在跟你說的,跟家裏的螞蟻講一次,要練習,要熏習。各位發願生生世世作菩薩,至少要辯才無礙。要辯才無礙,現在就要種下辯才無礙的種子。首先要有一個願力,生起一個悲心願力,願意利益衆生。我這一次在印度讀《法華經》好幾遍。讀《法華經》就要觀想,只有我一個人的聲音,但是當場有四千個出家人和一些上師、仁波切、喇嘛,四千個不一樣的聲音咒語,我觀想這些聲音現在到了臺北,然後每一個中心,每一個護生園都跑了一遍,然後整個臺灣、中國大陸,然後整個亞洲,整個地球,整個六道都在這聲音裏面。這世界和平祈願大法會的一切功德利益,隨心念所在而遍及每個地方。

  我們大小的法會一定要念《心經》,也一定要念心經咒,我們叫作般若佛母咒,加持一切,願大家融入空性而生起菩提心,在世間法中得到一切護法的護持。像玄奘大師在取經的過程全憑心經咒護持他,讓他的身體康健,完成菩提心的修行。我們現在總是有一個想法,佛已經涅槃了,我們離佛好遠,信心不夠了。什麼叫世俗谛?我的身體跟佛的身體一樣,我會死,佛也會死。各位,佛會死嗎?佛陀的生命有叁個身體--法身、報身、應化身。我們知道的曆史上的這個佛,是一個應化,這個應化身是生滅的,但佛陀真正的生命叫真理之身,是不生不滅的,遍一切處的。你觀想所看到的是圓滿報身,那是功德所展現的莊…

《發菩提心、皈依叁寶、皈依儀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大乘皈依開示(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